金融穩定事關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20世紀90年代以來,墨西哥、泰國、印度尼西亞、韓國、俄羅斯、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家相繼出現金融動蕩,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有的甚至引發政治和社會危機。各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日益重視金融風險的評估和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建設,著力提高防范金融風險、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
近20多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實現了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為金融穩定營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金融穩定問題,2003年,中國政府對金融管理體
制作出了重大調整,成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由其負責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同時,修改了《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和加強了中國人民銀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能。國務院還明確要求中國人民銀行加強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和防范,做好金融穩定評估工作。中國人民銀行和有關政府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和政策,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積極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大力推動金融體制改革,維護金融穩定。中國經濟和金融體制轉型過程中面臨的一些金融風險,正通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金融改革得到妥善處理。中國金融總體穩定,前景光明。
一、金融穩定的定義、維護金融穩定的框架和工具
(一)金融穩定的定義
金融穩定是指金融體系處于能夠有效發揮其關鍵功能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宏觀經濟健康運行,貨幣和財政政策穩健有效,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能夠發揮資源配置、風險管理、支付結算等關鍵功能,而且在受到內外部因素沖擊時,金融體系整體上仍然能夠平穩運行。
正確理解金融穩定,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在判斷金融穩定形勢、處置金融風險的工作中,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一切服從穩定大局的方針政策,深入基層,體察民情,綜合考慮金融風險對金融、經濟、政治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影響,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二是要高度關注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應強調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及其關鍵功能的正常發揮,注重防止金融風險跨行業、跨市場、跨地區傳染,核心是防范系統性風險。三是要處理好維護金融穩定和防范道德風險的關系。金融穩定并不追求金融機構的“零倒閉”,而是要建立一個能使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被淘汰出局的機制,加強市場約束,防范道德風險。四是處理好維護金融穩定和提高金融效率的關系。既要通過審慎監管降低金融體系的風險,又要避免出現因監管過度使市場主體承擔過高成本、抑制金融創新、阻礙金融效率提高的狀況。五是要動態地看待金融穩定。在金融體系相對穩定的時候,也要重視潛在風險,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和金融安全網,及時處理風險苗頭。六是要全面考察影響金融穩定的各個層面。不僅強調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穩定,而且關注宏觀經濟、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對金融穩定的影響。七是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經驗相結合的分析方法,綜合評判金融穩定情況,既要注意金融穩健指標體系的建設,又要防止用單一、簡單的量化標準來衡量金融穩定。
(二)維護金融穩定的框架和工具
大部分國家的中央銀行自成立之初就有一定的金融穩定職能。近幾十年來,這項職能不斷得到強化,并已普遍成為中央銀行的主要職能之一。
維護金融穩定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賦予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部門密切配合,共同維護金融穩定。在具體工作中,中國人民銀行遵循以下框架維護金融穩定(圖1-1)。 在此框架中,維護金融穩定分為監測和分析金融風險,評估和判斷金融穩定形勢,采取預防、救助和處置措施及推動金融改革三個層面。第一,對金融風險進行監測,密切跟蹤和分析宏觀經濟環境、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及其變動情況。第二,按照有關評估標準和方法,評估和判斷宏觀經濟環境、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對金融穩定的影響。第三,根據評估和判斷的結果,采取應對措施。在金融運行處于穩定狀態時,充分關注潛在風險,采取預防措施;在金融運行逼近不穩定的臨界狀態時,采取救助措施,對有系統性影響、財務狀況基本健康、運營正常、出現流動性困境的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并通過重組和改革,轉換機制,促使這些機構健康運行;在金融運行處于不穩定狀態時,積極迅速采取危機處置措施,對嚴重資不抵債、無法持續經營的金融機構,按市場化方式進行清算、關閉或重組,強化市場約束,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維護經濟和社會穩定。同時,針對薄弱環節,及時推動經濟體制、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方面的改革,通過全方位的改革促進金融穩定。
維護金融穩定需要有效的政策、工具和制度。結合國際經驗和教訓,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和其他部門在維護金融穩定方面的實踐,我們認為,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穩定政策、工具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政治保障;利率、匯率、流動性支持、資本賬戶管理、輿論引導或道義勸告等工具;支付體系支持、法治支持、審慎監管、投資者保護制度、監管協調機制等制度安排。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部門密切合作,利用這些政策、工具和制度,維護金融穩定。
首先,政治保障是維護金融穩定的基礎。黨中央、國務院對金融穩定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各級地方政府的密切關注和積極應對、各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和具體落實是維護中國金融穩定的最重要的政治保障。
其次,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賦予的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中國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利率、匯率、流動性支持、資本賬戶管理、支付體系支持等工具和制度,為金融機構和市場的穩健運行創造良好環境,維護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其中,利率工具是指在金融不穩定期間,中央銀行通過降低或提高利率來穩定銀行存款或防止資金大規模進出。匯率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通過穩健和前瞻性的匯率政策,為金融穩定提供良好的匯率環境。流動性支持是指中央銀行對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金融機構所提供的資金支持。資本賬戶管理是指中央銀行監測跨境資金流動或為應付金融恐慌而采取的管理措施。支付體系支持是指通過完善支付結算體系,確保資金在市場主體間正常周轉。
在金融風險的苗頭出現時,輿論引導或道義勸告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有關部門可以采用公開或非公開的方式與投資者、金融機構及相關方面及時溝通,傳達政策意圖,督促金融機構穩健經營,防止金融恐慌,維持市場信心。
最后,為維護金融穩定還需要各相關部門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其中,法治支持是指建立健全投資者保護、打擊金融犯罪、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等法制體系并保證其有效實施。審慎監管是指監管機構制定和實施審慎監管政策,是促使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的核心環節。投資者保護制度是指建立存款保險制度、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和保險保障制度,保護投資者權益,提高投資者的金融風險意識。監管協調機制是指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和金融監管機構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國內與國外之間建立有效的金融風險監測和處置的協調機制。為了維護金融穩定,還需要加強其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會計和審計標準,加強信用制度建設等。
二、中國金融穩定總體狀況評估
(一)中國金融總體穩定,歷史形成的風險已經得到有效處置,金融穩定機制正在形成與完善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強調一切服從穩定大局,要求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把經濟可持續發展作為戰略目標,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些方針政策為金融穩定營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中國金融機構的改革和發展取得重大進展,金融體系的風險得到及時處置,中國金融總體穩定。
一是政治經濟環境良好。積極穩妥、進退有度的對外政治、經濟和金融政策,為金融穩定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及時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緩解了經濟周期波動對金融穩定的沖擊,宏觀經濟健康運行為金融穩定提供了良好的國內環境。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了幣值穩定,為金融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金融市場平穩運行。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等發展勢頭良好,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金融工具種類增加,金融創新穩步推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促進了金融穩定。
三是積極探索建立處置金融機構風險的有效機制,基本化解了歷史遺留的金融風險,并初步形成了市場化風險補償和市場退出機制。在國務院領導下,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金融監管機構和地方政府密切協作,全面推進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重組和改革,有效處置了銀行、證券公司和信托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金融風險,切實保護了投資者權益,提高了公眾對金融機構的信心。在處置風險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了市場化處置不良資產的機制,市場約束機制逐步建立,投資者風險意識明顯增強,金融機構規范運作水平得到提高,有效地維護了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
四是金融機構改革成效顯著,金融機構總體穩健。金融機構經營狀況總體好轉,資產質量明顯改善,財務風險得到控制,公司治理進一步加強。其中,銀行業改革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成效顯著,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財務狀況明顯改善,主要財務指標已接近國際大型商業銀行水平,現代公司治理機制開始發揮作用。中國工商銀行財務重組工作基本完成,并將在年內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推廣到29個省(區、市),農村信用社經營狀況開始好轉,資金實力明顯增強。其他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銀行類金融機構的改革和發展也取得了積極進展。證券公司重組和改革的思路及框架基本明確,改革的政策措施已初見成效。保險業改革和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國有保險公司重組改制基本完成。同時,中國繼續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不斷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中國金融業在挑戰中抓機遇,在改革中謀發展,初步實現了與國際金融體系的融合,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總體來說,中國已基本形成功能齊全、形式多樣、分工協作、互為補充的較為健全的金融機構體系,各金融機構正在努力按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的要求建設現代金融企業。
五是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日益改善,金融穩定機制正在形成和完善。在金融基礎設施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大額支付系統逐步完善,以票據和銀行卡為主體的支付結算工具體系已經建立,以現代化支付系統為核心、商業銀行行內系統為基礎、票據交換系統并存的支付清算系統格局初步形成。金融法治、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會計和審計標準、征信體系的建設都取得了長足進展。審慎監管日益得到重視,加強監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漸成共識。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與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政策協調得到加強,金融風險監測和處置的協調機制正在建立。金融安全網建設初見成效,存款保險制度、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和保險保障制度的建設正在進行和完善,為金融穩定奠定了制度基礎。
另外,金融生態環境對金融穩定的重要性開始得到全社會的認知。中國政府大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推動金融法制建設,增強執法力度,加快征信體系建設,培育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意識,提高社會信用水平,依法保護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
(二)中國維護金融穩定需要著重關注的方面
中國金融總體穩定,但仍需要密切關注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問題,認真評估,切實防范金融風險,大力推動金融改革。當前,維護金融穩定需要著重關注十個方面。
一是關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程度較高,行業之間存在不均衡發展的問題。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易導致部分行業過熱和經濟周期波動,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易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壓力的影響,房地產、鋼鐵等行業的大起大落可能導致企業經營發展缺乏可持續性。如果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出口環境惡化、房地產業等行業出現過熱,可能會影響實體經濟的盈利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最終會導致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上升,影響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
二是關于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協調發展。目前,中國直接融資發展較慢,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失調,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發展總體滯后,企業融資高度依賴于銀行體系,銀行承擔了一些本應由金融市場承擔的風險,金融風險向銀行業集中。資本市場目前仍面臨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和制度性缺陷,突出表現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真實性有待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公司治理水平尚需改善,股權分置問題亟待全面解決,證券資產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證券公司規范運作急需加強。
三是關于隱性財政赤字問題。社會保障資金不足、地方政府債務等形成的隱性財政赤字可能向金融體系轉移,影響金融穩定。
四是關于資金價格的管制與放松。在利率市場化和匯率機制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企業、金融機構、居民和其他市場主體都需要適應從管制到放松的環境變化,學會認識和應對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目前需要建立多層次、多產品的金融市場,開發金融衍生產品,鼓勵金融創新,增加可供市場主體選擇的管理風險的金融工具。
五是關于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的完善。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存在內部人控制、信息披露不足、經營目標偏差、缺乏明確有效的制約機制和市場激勵機制等問題,影響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容易引發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
六是關于交叉性金融業務的風險監測和監管。交叉性金融業務是金融創新和金融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交叉性金融業務涉及多種金融工具,體現金融機構和投資者之間復雜的權利義務關系,蘊藏著跨機構、跨市場和跨境風險。目前,投資者尚缺乏對交叉性金融業務的全面了解,風險意識不足,金融機構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交叉性金融業務風險防范和內控機制,對部分業務還存在著監管真空,監管制度有待完善。
七是關于金融機構風險處置中的資金籌措與道德風險防范。由于投資者保護制度尚待完善,投資者風險意識不足,近幾年在救助和關閉金融機構過程中的個人債權通常由政府墊付,這種方式不利于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增強對金融機構經營活動的市場約束,還有可能誘發金融機構的盲目擴張和惡意經營行為。在風險處置中如何既維護金融穩定又防范道德風險,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八是關于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支付服務組織的市場化運營機制尚未完全形成,支付結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金融法制、會計和審計標準、信息披露水平、征信體系建設都需要進一步加強。金融安全網尚待完善。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與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和監管協調機制仍須進一步落實。
九是關于完善金融生態環境。金融系統受外部干預現象仍然存在。長期以來,金融系統大量地承擔了企業改制的成本,在企業重組、破產的處置過程中,如果銀行債權不能得到保障,就難以避免新的不良資產的產生。另外,在中國社會經濟活動中,信用約束機制不強,不講信用及逃廢、懸空銀行債務的現象時有發生。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仍然存在,影響著金融穩定,甚至波及社會穩定。
十是關于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溢出效應。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國金融穩定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面臨著許多不可控因素,諸如油價上漲、全球升息、美元貶值、國際政治紛爭、戰爭和地區沖突等。中國參與國際生產、貿易和資金循環的廣度、深度不斷擴大,與全球化收益相伴而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也在相應增加。另外,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使全球金融體系一體化加強,金融風險跨境傳染性增大,其他國家的金融運行狀況對中國的影響加大。這些溢出效應給中國金融穩定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三、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穩定長效機制
維護金融穩定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方面工作。中國人民銀行將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與其他部門密切合作,堅持以改革和發展促穩定的基本思路,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化解金融風險,優化金融結構、推進金融機構改革,完善金融市場,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穩定長效機制,維護金融體系的長期穩定。
一是認真貫徹和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中國人民銀行和有關政府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方針政策,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及時處理影響金融穩定的苗頭,維護金融穩定。
二是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為金融穩定創造良好的環境。首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運用經濟、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和持續較快發展。其次,繼續提高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及時性和有效性,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第三,有步驟地推進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第四,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在制定和管理方面的協調,增強預算編制和執行的強制性,不斷提高公共資金收支的透明度,提高財政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發揮財政政策在金融穩定方面的作用。
三是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改革。繼續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促進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的重組和整合,推動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市場化運作,整頓和重組風險類證券公司,進一步推進保險業的改革,形成多層次的金融機構體系。
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鼓勵金融產品創新。推動金融機構產權改革,明確產權主體。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對外開放,發揮董事會、管理層和市場參與者的積極性,建立激勵約束和充分競爭的機制。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系統,完善內控機制。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進行金融產品創新,提高金融效率。
四是大力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以資本市場改革為契機,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優化金融結構,促進直接融資發展,適當分流銀行儲蓄,緩解銀行風險過于集中的壓力。
五是以市場化方式處置金融風險,著力防范道德風險。中國人民銀行將會同財政部、金融監管機構和地方政府,繼續做好風險化解和高風險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工作,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積極探索市場化處置金融風險的方式,防范道德風險。
六是促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動支付結算體系的現代化建設。加強金融法制建設,積極推進《公司法》、《證券法》和《破產法》等重要法律的修訂和完善。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會計和審計標準,建設征信體系。加快推進金融安全網建設,加強審慎監管,建立健全存款保險制度、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保險保障基金,加強對投資者的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教育。加大反洗錢力度,深化反洗錢國際合作。探索建立由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參與的制度化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完善中央銀行的最后貸款人職能,加強其與貨幣政策和投資者保護制度的協調。
七是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繼續加大金融執法力度,提升公司治理理念,嚴格按照有關會計和審計標準真實披露信息,培育公眾的信用意識,培養誠實、守信的信用文化,提升金融監管理念,強化金融監管。
八是借鑒國際經驗,建立并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防范的理論體系及操作框架。建設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穩定理論框架,建立金融穩定指標體系和早期風險預警體系,完善金融系統脆弱性的監測和評估方法,密切跟蹤跨行業、跨市場和跨地區金融風險,制定應對各種金融突發事件的預案,建立應對不同類型、范圍和程度的金融風險的快速反應機制。
第二部分 宏觀經濟與金融穩定
經濟決定金融,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是金融穩定的重要前提。經濟運行的大起大落,會對金融機構穩健運行產生不利影響,甚至誘發金融風險。一般說來,分析宏觀經濟對金融穩定的影響,主要從經濟增長、幣值穩定、利率匯率政策和水平、國際收支平衡情況和財政收支狀況等方面進行。經濟平穩增長和以增長質量為重心的經濟增長方式可增強經濟抗風險能力,防止經濟金融大幅波動,為金融穩定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實現幣值穩定有助于維護金融穩定,反之,在高通貨膨脹的環境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行為扭曲,社會不穩定,金融很難健康發展。準確反映資金稀缺程度的利率水平、適應本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匯率制度與政策、良好的國際收支狀況和充足的外匯儲備,有助于一國經濟實現內外均衡,降低爆發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的可能性。符合政府財力狀況的、處于合理范圍內的財政赤字和債務水平,可增強一國經濟抵御內外沖擊的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為金融改革和金融穩定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2004年以來,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穩健貨幣政策得到有效貫徹實施,投資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居民消費和收入穩定增長,價格漲幅趨緩,房地產市場調控效果初步顯現,外貿出口快速增長,糧食生產形勢良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在國際方面,國際經濟金融平穩運行,全球金融基本穩定,積極穩妥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良好的國際收支狀況、充足的外匯儲備和循序漸進的資本賬戶開放政策為中國金融穩定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為繼續創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需要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推動金融體系的協調發展;綜合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運行;需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和金融環境的變化,關注美國升息、油價上漲、國際經濟摩擦等因素對全球金融穩定的不利影響;研究經濟全球化、國際經濟結構調整、國際資金流動、匯率環境變化及貿易保護主義壓力等對中國金融穩定的影響。
第三部分 金融市場與金融穩定
金融市場是貨幣與資本流動和配置的場所。在現代經濟體系的運行中,金融市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主要包括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為消費行為和投資活動提供信用、為交易提供支付機制、為投資者提供風險定價和防范的工具、為企業提供規范運作的外部約束和激勵機制、為政府提供經濟金融政策實施的工具和渠道。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主要由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以及黃金市場構成的,具有交易場所多層次、交易產品豐富、交易機制多樣等特征的金融市場體系。參與交易的產品主要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票據、外匯和黃金,基本上涵蓋現貨、回購、遠期與期貨等重要交易機制。
從總體上看,中國金融市場在創新中快速發展,運行平穩,融資結構進一步優化,為金融機構持續、健康發展營造了穩定的市場環境。貨幣市場發展迅速,運行規范,資源配置能力顯著提高。債券市場創新和發展加快,運行平穩。股票市場在改革中漸進發展,直接融資功能初步體現。外匯市場發展初具規模,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黃金市場已經起步,投資功能逐漸增加。
同時,各金融市場間的發展還不平衡,間接融資比例過高,直接融資不發達,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發展總體滯后,金融市場的深度不足,市場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中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后一段時期,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將從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出發,以擴大直接融資、建立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目標,建設透明高效、結構合理、機制健全、功能完善、運行安全的金融市場。具體地講,應著力建立有利于各類企業籌集資金、滿足多種投資需求和富有效率的金融市場體系;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產品創新機制,形成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并舉的金融市場產品結構;培育誠實守信、運作規范、治理機制健全的市場主體和市場中介群體,強化市場主體約束和優勝劣汰機制;健全職能定位明確、風險控制有效、協調配合到位的市場監管體制,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第四部分 金融業與金融穩定
中國金融業主要由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組成。金融業運行的穩健狀況直接影響金融穩定。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建立健全了金融機構體系。截至2004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4家國有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12家城市商業銀行、681家城市信用社、32854家農村信用社、8家農村合作銀行、7家農村商業銀行、211家外資銀行營業性金融機構、220家外資銀行代表處、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59家信托投資公司、74家財務公司、12家金融租賃公司、3家汽車金融公司以及遍布城鄉的郵政儲蓄機構;證券業金融機構包括131家證券公司、43家基金管理公司、187家期貨經紀公司和111家證券投資咨詢機構;保險業金融機構包括6家保險集團和控股公司、69家保險公司、4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1317家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和11萬多家兼業保險中介機構。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04年底,金融業總資產達41.28萬億元。
近年來,中國加大了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重組改革的力度,金融業總體保持穩健運行。銀行業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尤其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成果顯著,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進展迅速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工商銀行股份制改革工作已經展開,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推廣到全國29個省(區、市),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正在全面推開,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資公司等機構的改革也在穩步推進。保險業改革和發展成效明顯,國有保險公司重組改制基本完成,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境外上市有效地促進了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的完善。證券業處于較為困難的時期,但風險已充分暴露,整體改革思路和框架已基本明確,2005年以來證券公司風險處置和重組改革初見成效,總體情況有望改善。
今后一段時期,中國金融業將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深化金融企業改革,明晰產權主體,完善公司治理,轉換經營機制,加強內部管理,把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建設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的現代金融企業;提升金融創新水平,加強金融機構的產品定價能力,重視發展銀行業的中間業務,開發證券公司的賣方業務,加快保險產品結構調整,培育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優化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擴大居民投資渠道,有效分散和管理金融風險;加強審慎監管,建立健全監管協調機制,推動金融業的穩健發展。
第五部分 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生態環境與金融穩定
金融基礎設施是指金融運行的硬件設施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支付清算體系、法律法規、公司治理、會計標準、征信體系、反洗錢體系,以及由審慎金融監管、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職能、投資者保護制度構成的金融安全網等。金融生態環境從狹義上講,是指金融基礎設施及其運行狀況;從廣義上講,是指金融體系運行的外部環境,是影響金融體系生存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與金融運行相關的方面。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是維護金融穩定的基本條件和重要保障。
近年來,中國不斷深化金融改革,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展。中國支付系統已形成以現代化支付系統為核心,以商業銀行行內資金清算系統為基礎,同城票據交換所和清算系統以及外幣清算系統、銀行卡支付系統并存的格局,同時,支付結算體系引入了實時全額結算機制和債券交易的付款交割機制;金融法制建設步伐加快,司法環境改善,金融執法力度加強,促進了金融法治環境的進一步好轉;金融機構公司治理不斷完善;上市金融機構的會計標準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債權人權利得到法律確認和保護,中國企業和個人征信試點工作已經起步;反洗錢法律制度和工作機制初步建立,反洗錢監管工作得到加強;審慎金融監管進一步加強,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投資者保護制度正在建立或完善。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將加快支付結算體系現代化建設,加強金融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提高會計標準,建立健全征信體系,加大反洗錢力度,深化反洗錢國際合作,改進審慎監管制度,完善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職能,加快建立和完善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投資者保護制度,探索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積極維護金融穩定。金融生態環境既受市場主體運作規范程度的影響,又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全社會對金融穩定的關注、重視程度和理解、支持力度。金融生態環境對金融穩定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全社會的認知。下一步需要繼續加大金融執法力度,提升公司治理理念,嚴格按照有關會計標準披露信息,加強投資者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教育,培育公眾的信用意識,培養誠實、守信的信用文化,提升金融監管理念,強化金融監管。
作者:中國人民銀行
(來源: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