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任紹敏 發自上海
上海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下稱“科促會”)和上海教育基金會,去年聯合開展了“曙光計劃——難題招標專項活動”,投入132萬元資助經費,發動20余所高校的曙光學者參與投標,為有關企業解決了11項技術難題。
王康所在的公司就是這項計劃的受益者之一,他們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的項目“電能質量監測分析模型”已經通過鑒定,并開始應用,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上億元。
王康告訴記者,上海高科技企業很多,他們對電能質量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電能質量不穩定,高科技產品的次品率會提高。通過這次的產學研合作,企業解決了難題,校企共同培養了一批人才,參與項目的學者在國際國內主流學術刊物發表了27篇論文,可謂多方受益。
作為一個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組織,科促會搭建了一個產學研結合的平臺。
科促會咨詢部副主任唐益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他們側重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服務,在高校和企業之間建起溝通橋梁,改變過去高校研究成果束之高閣的狀況。
上海高校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實現了科技成果的自身價值,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上海的研發服務。上海市經委和上海市統計局不久前聯合發布了《上海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重點指南》,確定六大重點行業,其中就有科技研發服務,包括技術檢測、技術推廣服務、工程技術研究與實驗發展等內容,而上海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模式無疑成為研發服務的助推器。生產性服務業又是上海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
科促會副秘書長姚偉民表示,實踐證明,他們組織的活動是促進教育、科研和企業結成緊密聯盟,進而互動發展的有效途徑。科促會成立的兩年多來,已經為1000多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牽線搭橋,不同程度地促進了130多項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11月3日,科促會啟動了“聯盟計劃”,這個由“曙光計劃”更名而來的“聯盟計劃”擴展了研發單位,今年已經征集了60余項難題,準備投入350萬元研發資助經費,重點招標25項技術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