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郵政改革定調:三分天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6日 15:2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左志堅 上海報道

  國家郵政局局長劉安東上月末行色匆匆,在10月27日視察完中郵物流公司之后,當日便趕赴湖南、廣東,展開為期3天的基層調研。

  劉安東與基層職工親切交流之余,了解郵政改革進展自是題中之義。最新一期的《中
國郵政報》很快在頭版刊登了劉的指示:“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

  “穩妥”二字,正是此番郵政改革的關鍵詞。

  國家郵政局的定位

  據權威人士透露,新的國家郵政局仍是副部級單位,由信息產業部負責管理。在地方上,將設立省(區、市)郵政管理局為當地郵政監管機構,受國家郵政局垂直領導。

  已有媒體報道,“國家郵政局”將是純粹的行政監管機構,其企業職能將被剝離。

  就像很多行業監管機構一樣,預計國家郵政局屆時的主要職能將是“研究郵政業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和政策;起草行業法律、法規;依法監管市場;研究郵政業務價格;推行郵政普遍服務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等等”。

  據了解,國家和省級郵政局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等將按程序另行報批,這部分行政開支將由財政部按照預算管理有關規定核定,列入郵政部門的預算。

  政企分開之后,郵政濃郁的計劃經濟色彩宣告褪去。然而可靠消息表明,“快遞等郵政業務,還會實行市場準入制度”。這無疑會繼續引發爭議。

  中國從1980年開始引入國際快遞業務并逐步對外開放,快遞業務從其誕生起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經國務院授權、商務部對包括國際快遞業務在內的國際貨代業實行行業管理至今。

  實際上,郵政部門經營國際快遞業務(EMS)的中國速遞服務公司也是1986年經原外經貿部批準成立經營的。世界主要的國際快遞跨國公司經批準,均于20世紀80年代先后以成立中外合資企業的方式進入中國快遞市場。

  到2002年,商務部順應《行政許可法》的規則,將快遞業務由行政許可改為備案制,進一步開放了這一市場。如今郵政改革卻又要對之實行市場準入制度。

  據記者了解,本次郵政改革方案沒有征求快遞行業協會的意見,商務部也并不在制訂方案的機構之列。

  在更早的改革方案中,記者曾獲悉,有關機構曾建議未來行使行政職能的“國家郵政局”內部應有商務部參與,但是目前看來,新掛牌的“國家郵政局”仍由原郵政系統分流出的人員擔綱。

  中國郵政集團的組建細節

  政企分開之后,現國家郵政局的企業職能將交給新組建的中國郵政集團公司。

  但可靠消息表明,郵政集團暫時不歸國資委監管,而是“財務關系將在財政部單列,暫時由財政部作為其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其主要業務包括:國內和國際郵件寄遞、報刊等出版物的發行、郵票發行、郵政匯兌和儲蓄、郵政物流和電子郵件等新興業務。

  郵政集團將加強農村和邊遠地區服務,經批準可在農村開展化肥、種子、農藥等農業物資配送,也可經營電信增值業務。

  很自然,各省(區、市)郵政局的企業職能將被分離,組建為中國郵政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或控股公司,這也意味著非郵政資本將有望與郵政集團攜手。

  從目前郵政改革的趨勢來看,物流、速遞甚至電子商務等業務都將成立專業公司實行專業化經營。

  作為郵政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除了郵政普遍服務業務外,市場化的業務可由郵政集團“按市場機制自主定價”。

  而郵政集團仍將擁有信件寄遞業務的專營權。對這種專營的“普遍服務”,其范圍和標準將由新版《郵政法》來確定。

  據了解,在改革期間,郵政“普遍服務”的虧損仍將享受國家財政補貼。至于黨報黨刊、義務兵通信等郵政“特殊業務”,這部分虧損也由國家財政部統籌解決。

  據權威人士介紹,從2005年8月起到2010年8月,郵政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的虧損,有一部分將依賴

郵政儲蓄在中央銀行的轉存款收益來彌補,至于剩余虧損以及2010年8月1日以后的虧損,財政部都將酌情補貼。據說還有“確保支持力度不減”的說法。

  根據國家郵政局2004年年報,郵政收入來源越來越依賴郵政儲蓄和EMS業務。所以未來的中國郵政集團在市場上表現如何,最關鍵的還是看其EMS業務。

  對郵政有利的是,郵政專營權仍然牢牢地握在未來的中國郵政集團手中。只是這一部分業務,能夠為郵政帶來多少利潤依然不明朗。

  因為郵政專營的范圍至今尚未敲定。100克,350克,還是500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郵政每年的利潤,幾乎都與劃定專營范圍的幾個簡單數字直接相關。

  郵政普遍服務基金也被寫入了郵政改革方案。而此前,跨國快遞公司認為,郵政企業已經享受了財政和稅收優惠便不應再收取普遍服務基金,此基金被認為是對非郵快遞公司“雙重征稅”。

  不過據本報了解,如何征收、使用該基金尚需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研究。

  曾經沸沸揚揚的“郵政上市”一說,似乎也被考慮,相關人士表示“國家肯定支持郵政集團的優良資產在國內甚至海外上市”。

  中國

郵政儲蓄銀行的未來

  郵政儲蓄目前已明確將逐漸剝離,這部分利益將逐漸告別郵政。

  截至2005年6月末,全國郵政儲蓄存款余額12285億元,儲蓄市場占有率達9.25%,儲蓄規模僅次于4家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

  這次郵政改革中,關于郵政儲蓄的改革思路是:郵政儲蓄實行市場化經營管理,盡快成立中國郵政集團控股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郵政所有的金融業務都將劃給這家傳說中的“第五大商業銀行”。

  郵政儲蓄銀行將由中國人民銀行調控,

銀監會負責監管,財政部進行財務監管和國有資產管理。

  改革的關鍵之一,是改變郵政儲蓄轉存中央銀行獲取巨額利息的模式。此項業務為郵政帶來最多的收入和利潤,卻被知名郵政專家顧聯瑜評價為:“實際是國家對郵政部門給予高額補貼。”

  然而,改革仍將“穩妥”緩進。按照權威人士的說法:“不會一下子把所有轉存款都從央行退出,而是從2005年8月開始分5年逐步轉出。”

  比較可行的方案是第一年轉出10%,第二年15%,第三年20%,第四年25%,第五年30%。未轉出部分,仍按4.131%的轉存利息計算。若存貸款利息或宏觀金融政策調整,那么這一轉出方案也會微調。

  在郵政儲蓄轉出央行之后,其資金將有很大的運作空間。比如“可以去購買信用等級比較高的企業債券,商業銀行的次級債券等等,也可以參與銀行間市場債券買賣等。”

  另外,銀監會早已對郵政儲蓄銀行未來業務有所考慮。比如郵政儲蓄銀行可逐步開展個人質押貸款、同業拆借、票據、外匯存款、基金投資等。

  郵政儲蓄銀行終將成為國有商業銀行,它也可以與國內外金融機構合作,甚至合資。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