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滕曉萌 北京報道
“雪上加霜!”
在全國總動員防控禽流感傳播之時,河南新鄉縣綠色肉雞協會會長王永正用了這樣的一個詞來形容他和他同行目前的處境。
禽類貿易和候鳥遷徙被專家普遍認為是禽流感全球傳播的兩大主要途徑。中國家禽養殖以中小規模散戶居多,去年和今年兩次禽流感的經濟沖擊,已經突破了不少農戶的心理承受底線。目前,各國禁止進口令層出,禽類出口狀況進一步惡化;而禽類流通和銷售監管加強之下,國內貿易狀況也大受影響。
雖然農業部8月底發布的《2005年上半年禽肉生產與市場綜述》稱,家禽生產結束了近兩年來的低迷局面,呈現出產銷兩旺的快速發展態勢,然而下半年接踵而來的禽流感疫情,讓剛剛揚起的行情再次下滑。
家禽貿易鏈條監管
據農業部畜牧司介紹,目前我國家禽生產大省包括山東、四川、廣東、河南、江蘇、河北。根據2004年的統計,這6個省的禽肉總產量占到全國的52.4%,如果再加上第二梯隊的吉林、廣西、安徽、湖南、遼寧5個省,11個省總產量合計占全國77.3%。而北京、上海、廣東、福建、天津則是家禽產品的主銷區。
大規模跨省銷售一般都是就近貿易,往往是大公司所為。而一般散養農戶的家禽大多在本地或者省內直接銷售。
北京最大的活禽交易市場——岳各莊批發市場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銷售的活禽則大部分來自河北霸州、盧龍、定興一帶。
據北京市農業局統計,今年1至9月份,進京的活禽數量4076.9萬只,其中來自河北的約占60%;進京禽類產品8.78萬噸,其中河北省的禽產品約占40%至50%,進京方式主要通過公路運輸。
我國的家禽產品從生產到流通分屬不同的部門管轄。生產由農業部管理,貿易和流通歸屬商務部,而其中的檢驗檢疫程序則由動物檢疫部門負責,而產品從生產到流通上市,還需涉及工商、稅務等多個部門。
雖然從產區到銷售地區運輸皆會有檢疫部門掌控,但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據他所知,平時對于家禽產品的檢查主要以抽查、不定期檢測為主,不會挨個檢查。一家安徽淮南的養雞場向記者證實,只要檢疫合格,安徽跨省家禽買賣仍然在持續進行。
而在生產銷售環節,監管情況也不容樂觀。
商務部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指出,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仍然沒有制定禽類屠宰的專門法律法規,實際操作中地方商務部門基本只能參照《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執行,管理難免出現漏洞。
據了解,在缺乏法規條例的情況下,私屠濫宰情況相當普遍。除了大部分養雞場或者與禽業公司簽訂合同的農戶屠宰尚有保障之外,在農村、中小城市乃至大城市都存在大量“活雞現殺”的情況,這種方法由于看似能保證肉質新鮮,但實際上肉品未經檢疫、屠宰衛生情況無法保障、屠宰方法也不規范,一旦疫情發生,立刻成為最薄弱的一環。
同時,“散戶分養的方式是不利于防疫的”。中國農業大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指出。散養禽占到中國養殖總量的60%之多,而普通農戶防疫意識薄弱。
但是她也表示,盡管目前不少養殖大省都有大量“公司加農戶”或者“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協作方式,大的禽業公司可以直接監控從種雞、飼料、防疫、最終產品的所有生產流程,但是這種情況只對免疫有利,一旦真正發生疫情,集中養殖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
“我們的銷量已經下跌了40%”
“我們的銷量已經下跌了40%。”江蘇省家禽生產大市——鹽城市——城郊袁莊的朱國軍告訴本報記者。他表示,他所擁有的雞場在10月25日之前,平均每天可以賣出1000多只雞,但現在只有600多只。同時,每斤價格從3.3元跌到2.5元。據他所知,附近起碼已經有20%的養殖戶決定退出養雞行業。同時,為了避免家禽繼續消耗飼料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大量養殖戶都選擇提前宰殺所有活禽,然后存入冷庫等待日后銷售。
據了解,受價格和銷量下降影響最大的是養殖大戶。因為禽業公司一般資本比較雄厚,可以選擇多種風險規避手段,而規模較小的養殖戶成本不高,對于短期的市場變化并不敏感。
王永正介紹,與公司簽訂協議的“合同戶”由于價格早已規定,不會受到禽流感沖擊,但是散戶平均每只雞可能會損失1.5元到2.5元。據了解,由于養殖業利潤薄弱,全國大部分地方每只雞養殖戶僅賺1到2元錢,因此接受記者采訪的養殖戶均表示,目前的市場價格已經低于成本價,各地均為虧本銷售。
同時,禽流感還無形中提高了養殖戶的成本壓力,雖然我國各地在禽流感發生后均對家禽實施強制免疫,但據記者了解,不少地方仍然要求養殖戶自己支付免疫費用。據王永正估算,注射疫苗會給每只雞增加大約0.2至0.3元的成本,這其中還不包括改善養殖條件,增加保溫、通風措施的成本。
“6月底之后我們這里的養殖戶就一直虧損,現在不少人都已經外出打工了。”王永正說。
2004年的禽流感更直接的是打擊了整個家禽養殖業的信心。雖然目前對于全國養殖業的損害沒有權威數據,但安邦咨詢的分析報告認為,如果按照涉及10省市評估,中國家禽養殖業的市場性直接損失(一年內)達到100億人民幣上下。
由于目前禽流感疫情仍在持續中,今年的總體損失尚無統計,但據記者多方了解,在大部分地方,養殖戶皆反映損失不會小于去年。
補償與防疫并重
自2004年禽流感起,我國就對疫區發放補償金,資金主要來自中央、省財政、市縣財政按一定比例分配,一般中央財政占20%左右。
據業內人士指出,此補償標準各地差距巨大,甚至曾有10萬只規模的雞場只得到200元補貼之說。但無論如何,各地的補償都不能完全抵消養殖戶的損失。
2004年,陜西省對疫區每只被撲殺的雞補償標準是10元,對于一些以產蛋雞為主的養殖戶來說,平均每只雞損失高達十幾元錢。而安徽巢湖疫區補償范圍是疫點周圍3公里范圍內的10個村、3075戶的2.86萬只家禽。一個疫區共發放補償金28.64萬元,只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的養殖場在禽流感中的直接損失,對于疫區來講遠遠不夠。
截至目前,來自疫區的消息稱,安徽天長的補償標準是雞每只10元,鴨子每只12元,鵝每只15元。湖南湘潭每只家禽補助10元。
同時,禽流感之后只有部分省市銀行提供向養殖戶貼息貸款,去年全國共有200多家養殖企業成功獲得銀行免息或者減息的待遇。
11月6日,農業部將牽頭組織中國畜牧業禽業分會的企業代表和地方官員在青島召開應對禽流感座談會,業內人士預計,在本次研討會上,企業將提出要求政府加強扶持家禽養殖業新的建議,同時也不排除農業部稍后宣布新的扶持措施。
而世界銀行3日發布的最新《東亞經濟半年報》建議,“應對禽流感威脅需要政府高層優先考慮采取一種把農業、動物衛生、人類健康、財政金融等各部門統一到一起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