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對總收入的貢獻率由-7.7%上升為4.6%
本報記者 楊茜 發自北京
今年以來,北京市的農民收入和消費在實現雙雙增長。不過,從各項收入對總收入的貢獻率來看,農民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等傳統強勢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出現了下降
,與之相反,財產性收入的分量卻開始提升,其對總收入的貢獻率由去年同期的-7.7%上升為4.6%。
北京市統計局農村經濟調查隊昨天公布數據說,今年1~9月,北京市農民收入、消費分別實現平穩增長。其中,農民人均現金收入6875元,同比增加735元,增長12%,比上年同期多增1.7個百分點,遠郊10個區縣農民現金收入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與全國其他地區的農民一樣,生產性收入仍然是北京市農民穩定增收的基礎,也是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從數據來看,由于農民人均在本地企業勞動得到的工資性收入、觀光休閑旅游和民俗旅游相關的批零貿易餐飲業收入的增長,前9個月北京市的農民人均生產性收入達5942元,增長11.9%,與整體增長水平相當。
盡管這樣,一些新的變化還是出現在農民的生產性收入上。如果從貢獻率來看,農民的生產性收入比以往降低14.2個百分點,為86%。不僅如此,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貢獻率也從以往的60%降為52%,家庭經營貢獻率也從40.2%降為34%。
有跌就有漲。調查結果顯示,農民財產性收入對總收入的貢獻率明顯提升,從去年同期的-7.7%上升為4.6%,提升了10個百分點左右。相應的,農民的轉移性收入也從7%上升為9.4%。據調查,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主要是因為房屋出租價格的提升,僅房屋租金一項,就增長了60.8%。如果分區域來看,朝陽、豐臺租金收入分別增長了46%和105.9%,昌平、大興分別增長了160.7%和92%。隨著近郊農民由過去的出租平房逐步改為樓房,使得房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大興、昌平等地由于成為新的人口聚集地,農民的出租收入也隨著外來人口的快速增長而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收入渠道單一,加上生產性經營收入占據了農民收入的絕對“主力”地位,農民收入更容易受到氣候、農產品價格等因素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民增收面臨諸多變數。而財產性收入的增加,無疑會提高農民增收的抗風險程度。
另有統計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04年,北京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4%,比“九五”期間多增4.2個百分點。截止到2004年末,當地農民的戶均金融資產達27512元,比2000年增長1.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