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廣交會顯人民幣升值壓力 物美價廉產品競爭力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2日 10:31 南方日報

  第98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是我國進行匯率改革之后的第一個廣交會,在本屆廣交會上人民幣匯率調整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已表現得非常明顯。以“物美價廉”為特征的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有所下降,由于成本及價格上漲,一部分對價格較敏感的外國客商正在流失。

  企業普遍做法是試圖漲價

  在本屆廣交會上,應對人民幣升值,企業的普遍做法是試圖漲價,但由于各行業競爭程度以及成本構成不同,博弈的狀況也各有不同。

  北京凱藝玩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文娟說,企業肯定不會做虧損生意,但一方面是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是同行的競爭激烈,企業只能在兩者的平衡中尋找出路。這代表了企業的普遍心態,大部分企業在與客戶談判時都同時顧及自身的成本壓力以及留意左鄰右舍的報價。

  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昌智才說,今年7月份國家調整

人民幣匯率,一些已執行而未收貨款的合同一夜之間就令企業損失了幾百萬元。在交易會上的訂單就要特別考慮人民幣升值因素,但提價的難度卻很大。由于茶葉行業的門檻不高,管理混亂,一些中小企業只要能賣就做,使我們向客戶要求提價時談得很艱難,在本屆廣交會上,我們對歐盟、非洲和日本這些市場都提高了價格,增幅在2%—2.5%。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茶葉行業一些小型廠家就可能要倒閉。

  在本屆廣交會上,對于人民幣還將繼續升值的預期使企業報價非常謹慎。

  志高空調歐洲區銷售總監宋杰說,大家都不報價,要報也報高價。對于機電產品來說,前有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后有歐盟WEEE和ROHS指令提高進入門檻,加上原材料漲價,企業成本上升的壓力很大。當然這些成本不能直接轉嫁給采購商,而要求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帶動新產品的價格提升,還要通過企業加強管理來消化一部分。在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2%至5%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對企業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本屆廣交會的成交情況顯示,人民幣升值對那些主要依靠價格策略競爭的企業影響是巨大的,而對于電子、機械、冶金等技術和資本門檻要求較高,規模效益也較明顯的企業影響則較小。廣交會浙江交易團的統計顯示,機電及化工類產品價格普遍上調,上調幅度為3%至12%,而一些傳統產品由于款式、同行競爭及技術含量等原因,其價格或持平或下跌,下跌幅度為1%至6%。記者從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獲悉,一些商品成交價格上漲但成交量卻大幅下降,成交減少主要是因為價格上漲而導致國際競爭力的削弱。如礦產冶金及有色金屬成交1.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0.81%,石蠟、三聚磷酸鈉、黃磷、磷酸、輪胎、染料中間體、檸檬酸、醫藥中間體等重點商品下降幅度均在兩位數以上。

  迫使外貿企業改變經營方式

  匯率改革也在迫使外貿企業改變經營方式。廣州輕工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寧麗麗說,我國實行新的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盯住美元,而是參考一籃子貨幣有彈性地浮動,給匯率帶來可升可貶的不確定因素。在對外貿易中,如果企業忽視了匯率因素,就可能因匯率波動遭受損失。因此關鍵是改變觀念和思維,改變傳統體制下的思路來計算產品成本,在簽單時以多種手段鎖定匯率,防止匯率變化帶來的虧損風險。

  記者在廣交會了解到,一些大型企業已在積極采取措施抵抗匯率波動的風險。志高空調宋杰說,企業的應對辦法主要是:通過完善ERP的管理系統,壓縮企業管理成本;加大國際采購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人民幣升值的風險;增加更多結算的幣種,以歐元、澳元等硬通貨來結算;通過在香港、新加坡的關聯企業,購買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期貨,套期保值。江蘇春蘭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斌說,人民幣升值后企業簽單多選擇近期付款方式,萬一收到遠期的訂單就用一些金融工具來提前兌現。

  但記者采訪發現,對于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來說,目前選擇合適的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的做法并不多,大多只是以簽短單、提高售價等方式來對沖人民幣上升的壓力。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企業往往在秋交會上簽明年一年的訂單,而本屆廣交會大多數企業只接三個月以內的短單。

  中行廣東省分行資金計劃處處長葉志堅說,使用一些金融工具來規避匯率風險是國際通行的方法,現在無論國際還是國內規避匯率風險的辦法都是很完善的,如我國就有遠期結售匯合同、票據貼現、匯率調期等,但現在我國企業使用并不積極,因為這些金融工具至少要增加1%至1.5%的成本,這對長期不把匯率風險計算在成本之內的中國出口企業來說還很不適應,而國際采購商評估中國商品也未把這一部分算在成本之內,短期內企業只能以漲價的方式自己承擔風險。

  企業呼吁

  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參加廣交會的企業普遍呼吁,考慮到我國企業的承受能力,國家應該在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給予企業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促使其盡快調整出口戰略和產品結構,轉變出口增長方式,以利于企業的生存發展。

  新華社記者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08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