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低物價難影響高增長 匯改機會再次來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2日 00:5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鄭鳴鳴 北京報道 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的經濟仍將維持較高增長,嚴重的通貨緊縮不會出現——10月29、30日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先后舉行的兩場經濟形勢分析會不約而同地傳達出這樣一個信息。
有專家分析指出,由于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物價下跌并沒有侵蝕企業利潤率,因此中國可能進入到一種持續高增長、物價很低的新發展狀態。這種情況似乎難以用經濟學解釋。 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在一年甚至半年內出現負數,似無異議。但北京大學教授宋國青認為“所謂的(通縮)陰云也就巴掌大那么一塊,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表示,“中國根本不存在出現持續時間較長通貨緊縮并無法改變或很難改變的原因。” 盡管CPI已經由今年2月份同比上漲3.9%,一路下滑到今年9月份0.9%,投資銀行高盛亞洲有限公司還是把中國2006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從原先的8.5%上升到9%。高盛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沒有出現任何經濟著陸的跡象,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強壯。” 而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也成為新的話題。外匯順差和外匯儲備占GDP比重過高,意味人民幣升值面臨壓力。因為“中國經濟如此依賴外需是不可持續的。” 低物價不影響高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專家張立群表示,由于這一輪增長是靠汽車、建筑業等產業支撐的,考慮到這些產業支撐的時間長、水平高(英美為幾十年),可以相信,由于總需求依然旺盛,經濟仍會穩定增長。 他指出,由于技術更新、市場空間擴大很快,創新性投資使得企業能夠抵制物價下降和競爭加大的壓力,因此經濟高增長、低物價的情況會持續。問題只在于長期性的調整,比如市場機制、體制是否適應目前競爭加劇,社會矛盾加劇的情況。 除高盛外,清華大學中國和世界經濟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都預計2006年的經濟增長率仍在9%,維持高增長的態勢。同時,考慮到目前的貨幣發行M2加快,嚴重通縮出現的可能性不大。 此前10月26日,國家發改委公布,國家統計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信息中心、東北財經大學等機構預計2006年國民經濟將繼續較快增長,增長在8.7%~9.2%之間,比2005年預計的經濟增長率(9%~9.5%)稍有回落。同時CPI在2006年上漲1%~3%,漲幅與上年基本持平。 物價增幅降低何以沒有導致企業利潤下滑,進而影響經濟增長率? 高盛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指出,中國經濟目前有一個現象是,上下游產品價格的剪刀差過大,并沒有侵蝕企業的利潤。相反,上下游產品的價格剪刀差,與整個工業企業利潤,以及下游產業的利潤,是一種正相關的關系。同時,全部工業的凈利潤、下游產業的凈利潤,以及非能源相關的整個工業和下游產業的相應利潤增幅,都處于上升的態勢,即企業的利潤表現出與宏觀形勢密切相關,價格剪刀差是其次。 統計顯示,今年1~9月份,PPI增幅(工業品出廠價格5.4%)與CPI增幅居民消費價格2%的差距為3.4個百分點,遠高于去年頭7個月的1.1個百分點差距。一般講,PPI與CPI的差距越大,反映在下游產品的利潤率、利潤會降低,同時整個工業企業利潤會受到影響。但是實際這種情況沒有出現。 今年頭9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企業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下同)實現利潤98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1%。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71.96,比去年同期提高10.42點。也高于第一季度的15%左右的增幅。 專家指出,物價在明年出現負數可能只是時間問題,但是這并非意味著嚴重的通縮時期到來。 宋國青認為,決定CPI主要是廣義貨幣M2,由于M2月環比增長率于去年底今年初就到了17%,這幾乎等于預測大半年以后的同比增長率會在17%以上,因此“根本看不到通貨緊縮的影子”。唯一擔心的是,由于對于CPI出現負數的畏懼,可能會使政策調整太大。 不過,包括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的林毅夫,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的王建,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的王小廣等專家都表示,物價出現負數的時間在縮短,而CPI出現負數就意味經濟出現通縮。 匯改新機會到來 幾乎所有的分析人士都指出,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將是趨勢,只是時間和幅度問題。 宋國青指出,目前要把出口順差和外匯儲備占GDP的比重調低,培育內需尤其是投資需求非常重要。“而比較強的內需尤其是投資需求是較大幅度匯率調整的必要準備。2002年底到2004年初的兩年時間,調整匯率的機會一直很好,現在這個的機會再次來臨。” 今年前9月份,我國進出口順差達到683.3億美元。2005年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7690億美元,同比增長49.5%,比年初增加1591億美元。有預測認為,2005年貿易順差占GDP比重將接近6%,按國際收支平衡平的口徑將超過7%,而外匯儲備占GDP的比例將達到12%左右。 梁紅表示,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外匯儲備和貿易順差占到GDP如此高的比重。“中國經濟如此依賴外需是不可持續的。”外匯儲備增長過大,實際上意味的是國民財富縮水,因為外匯儲備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購買商品都會拉動物價上升,引起通脹,導致購買力降低。比如相對于國際較高的原油價格,購買原油就顯示國民財富是下降的。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盧鋒教授分析指出,從上世紀90年代往后,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即使除去工資,其增長之快,也遠遠超過美國等發達國家,這是中國人民幣何以具有升值壓力的重要原因。 天則經濟研究所張曙光表示,不管按何種預測計算,2006年的外貿順差仍將很高,突破1000億美元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因此2006年貿易摩擦仍將加劇,因此人民幣升值不可避免。 10月26日央行發布副行長吳曉靈的觀點指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因此,從長期看,人民幣升值將會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但并不是說人民幣會一直持續升值。由于在此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升值的路徑將會是‘曲折型’的,市場、金融機構和企業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不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人民幣盡管是低估的,但是不會太大。國際游資投資人民幣升值的風險成本在10%,因此中國應該考慮人民幣在10%的幅度以下升值,以防止人民幣過快升值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