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政呼喚綠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1日 13:54 中國財經報 | |||||||||
韓文博 應該特別強調建設公共財政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提倡建設“綠色財政”。就是把由“綠色”引申而來的健康、安全、文明等可持續發展內涵,融入到公共財政的理論當中。 “綠色財政”要注重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系統性、均衡性、效率性、需求性和
現階段公共財政要實現“一要吃飯,二要建設,三要科學發展”的目標;要處理好“保吃飯”、“搞建設”、“促發展”的關系。然而,現實的情形是:“保吃飯”、“搞建設”、“促發展”的矛盾很突出。這種矛盾如果處理不好,就會使財政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難以發揮應有的支撐作用,甚至出現財政風險或危機。 這種矛盾反映最突出的是縣鄉財政,現在相當多的縣鄉財政仍屬“吃飯財政”,一部分縣鄉財政還存在財政收入“無后勁”、財政支出“拉饑荒”、財政管理“有污染”等問題。上述相關問題的產生與理財觀念的錯位有直接關系。這種錯位至少有4點:(1)漠視財政風險,忽視財政的可持續發展。存在無所謂的思想,認為財政是“年年難過年年過,年年過得還不錯”。(2)盲目追求高速增長。存在增長就是發展的模糊認識,認為只要增長就是政績。(3)就財政抓財政,存在片面的財政觀,認為財政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算好帳、管住錢。將財政與政治、經濟、社會割裂開來。(4)只考慮借助外力,不研究增強內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要有正確的財政理論為指導。現階段在我國建設公共財政,絕不可以照搬西方模式,而是應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筆者認為,應該特別強調建設公共財政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提倡建設“綠色財政”。就是把由“綠色”引申而來的健康、安全、文明等可持續發展內涵,融入到公共財政的理論當中。具體分析應堅持以下原則: ———公平性。效率和公平并稱為社會福利的兩大準則,效率通常被比作如何將蛋糕做大的問題,公平則被比作如何按一定的價值標準將蛋糕在所有成員之間進行分配,而分配蛋糕的方法往往會影響蛋糕的大小。因此無論是做大“蛋糕”還是切好“蛋糕”都要關注公平性問題。這里所說的公平性包括三個方面:一方面,是指通過運用財政職能把所有的經濟組織放在一條起跑線上,并保證按照一個游戲規則使大家公平競爭;一方面,是指公民在占用財政資源、享用財政資源上的“時空公平”,也就是要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到每個人頭上;另一方面,是一種道德標準和道德準則。“綠色財政”注重的公平性,強調建設一種公平環境,這既是財政發展的目標,又是財政發展的條件。這與以往的公共財政問題分析更加強調效率性有所不同。 為實現這種公平性,一是要注重橫向的代內間的公平。一級財政的發展不能以犧牲下級財政或其他財政的利益為代價,因此應注意中央財政的導向作用和調節作用,把解決部分地區財政困難當作重要問題對待;同時,應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并把解決“三農”問題當做中央財政的重中之重來抓;還應加大財政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縮小收入差距。 二是注重縱向的代際間的公平,F在時態財政的發展及其需求的滿足不能以犧牲未來時態財政的利益為代價。理財者不能只圖當代(甚或是一屆政府)的發展而忽視后代(或下一屆政府)的權利。 ———持續性。我國傳統的財政問題研究更加注重的是眼前利益,很少有把財政問題放在一個較長的預期里進行可持續性研究的。建設“綠色財政”的特征之一是持續性,其核心就是財政發展不能超越資源、經濟、社會、公民的承載能力。凡是追求一時財政收入提高而浪費了資源甚至傷了財源基礎元氣的,未來的財政都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在財政管理上,要始終堅持量入為出和收支平衡的原則,不能超越財力可能,無限度地擴大財政支出規模,更不能無視財政風險的存在,應掌握好債務規模,控制住隱性財政風險,并且注意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真正把錢用在刀刃上。總之,保持財政發展的可持續性,首要的是強化經濟對財政發展的承載能力,并以提高財政績效為核心推進財政管理工作。 ———共同性。雖然各地區間與財政息息相關的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著很大差異,財政發展的目標步驟、措施也有所不同,但我國政權的統一性、國家財政的完整性、各級財政的依存性,決定著我國的財政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共同目標。在建設“綠色財政”過程中,各級財政要明確共同目標、共同標準、增強全局觀念,為實現國家財政的可持續發展承擔起共同的責任;同時追求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地方利益與中央利益、發達地區利益與落后地區利益的統一。 ———系統性。綠色財政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既包括經濟子系統、社會子系統,還包括自然環境、政治安定、人的發展等子系統。因此,首先應改變就財政抓財政,算死賬、管死錢的習慣,真正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上。其次應理清財政與經濟、政治,財政發展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人類發展,財政支撐與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等等的辯證關系,使財政發展處于更高的平臺上向前推進。再次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應注意先保什么,后保什么。最后,應注意把握收入結構的合理和支出結構的合理,通過調整這兩個結構促進財政績效從根本上的提高。 ———均衡性!熬G色財政”追求的是一種動態均衡,絕不是搞新的平均主義,而是一定承載能力所能接受的運動中的非均衡,是符合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規律的動態均衡,這種均衡既能保證公平,又能刺激財政活力以提高效率。 ———效率性。財政的首要任務是追求效率,但效率的含義必須全面、層次必須夠高。效率不僅應該包括經濟增長、財政收入增加和某一級財政實力的增強,還應該包括財政管理效率、財政支出效率和整個國家財政實力的增強。要堅持財政收支規模和財政運行質量同步提高,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統籌發展,先“保吃飯”后“搞建設”,促進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需求性。“見物不見人”的觀念曾一度扭曲了對人的認識,忽視人的價值、漠視人的尊嚴、缺乏人性關懷、限制人文精神。傳統的理財觀念受這一思想影響,所追求的目標是財政收入的增長和有聲有色的財政投資的增加(或是辦企業上項目,或是搞形象工程),同樣忽視人的基本需求。這一點在縣鄉財政體現得特別明顯。建設“綠色財政”則強調以持續滿足廣大公眾的需求為基點,高度重視人的生存權、發展權。 ———和諧性。中國人向來講究“和”的文化理念,公共財政強調的參與度和透明度也滲透著“和”的理念。政府理財的過程只是在履行受托責任,財政如何收錢、如何花錢必須有公眾參與。在我國現階段尤其要強調的是理財者的理性選擇狀態,并強化道德責任和倫理觀念。一切發展都要依靠高度理性化的人,財政發展亦是如此。要堅決制止“掠奪式”的理財行為,不能出現“今天現任吃個飽,明天來者過不了”的不道德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