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國房地產業還有戲么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1日 13:41 《商界名家》

  主持人:劉承波(《商界名家》記者)

  對話嘉賓:徐滇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陶 冬(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孫宏斌(融創集團董事長)

  吳振綿(中體奧林匹克花園管理集團董事長 )

  柴志坤(北京天鴻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進入2005年,房產新政“組合拳”連番出擊。此前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地產行業集體陷入低潮。中國房地產業冬天是否真正來臨?中國樓市將何去何從?地產業如何面對政府宏觀調控的習慣性動作?初秋時節,《商界名家》在海南博鰲請到了幾位嘉賓,就這一系列問題展開對話和探討。

  中國

房地產業遠未到泡沫的時候

  主持人:近幾年,我國房地產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房價像脫了韁的野馬一個勁地往上躥,有人認為這是市場需求旺盛帶來的市場反應,但更多的人則認為這是一種泡沫性的反應。我們應該如何分析房地產的市場需求?如何看待新一輪的房地產市場行情?

  徐滇慶:房地產市場不是單一的市場,從需求來看就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真實需求,一部分是投機需求。它們的區別在于,真實需求的曲線是有傾斜的,價格越高,傾斜越少,這是購買者自己居住。投機需求曲線是正的,價格越高越購買,買升不買跌,因為賣出的時候,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所以我們討論房地產市場的時候,應該積極地保護和鼓勵真實需求,限制遏制投機需求。

  假定我們有一棟房屋,是張三擁有的,張三賣給李四是一百萬元,李四間隔了一年賣給王五是一百五十萬,王五隔了一年賣給了趙六,價格是二百萬。趙六預期將房屋賣給張三。資金涌向泡沫,最后就一步一步改變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大家發現拋出的時候,又下跌回一百萬,這個過程李四掙了五十萬,王五也掙了五十萬,這個時候是泡沫大家不承認。但是一旦到了趙六想賣二百萬,沒有人購買,他賣了一百萬元,丟了一百萬,他丟的一百萬是給了王五、李四各五十萬。關鍵是中間的銀行,當李四花一百萬購買的時候,按照現在20%的首付,他自己只有20萬元,從銀行借了80萬元,王五從銀行拿了120萬元,自己拿了30萬元,趙六從銀行借了160萬元,自己拿了40萬元,等到他崩潰的時候,就發生了財富的轉移,趙六自己只有40萬元,剩下的兩個人掙的100萬元是銀行賠的。我們討論房價是否高,要害并不是誰賺錢了,而是這個渠道必須切斷。所以外資進入中國購買房屋,如果是真金白銀拿多少來都可以。我們用磚頭他們用資金來換,問題是如果外國資本也參與銀行的貸款,很快就會炒作起來,結果就是金融危機,銀行一完就全完了。所以有的時候講,房地產市場出再大的毛病,也不過是我們的皮膚病,一點點小的創傷,銀行是國民經濟的心臟,如果心肌梗死,其他的全完,所以銀行要重點保護。

  主持人:按照您的分析,政府應該采取措施抑制投機需求而鼓勵真實需求,對于真實需求,我們又該如何看待?

  徐滇慶:是的,我們應該鼓勵真實的需求,并且盡量給房地產企業創造好的營業環境。至于目前來說,中國的需求是相當旺盛的。因為它是真實的需求,現在有很多的文章,計算我們的房價收入比,說房價收入比,中國已經到了危險的水平,超過了國際的水平,我認為這些計算是錯誤的,是拿工資來計算的。中國人的收入工資只是一部分,所以文章中給了大家幾個數據,2003年全國的工資總額是14000億元,銀行新增存款是16000億元,就是說中國人不吃不喝將工資收入全部存起來,還憑空多出2000億元。很顯然,這種計算是錯誤的。

  盡管這樣,我仍然看好中國的房地產,中國人的收入嚴重的不均衡,我曾提出一個八八率,一般的情況是20%的儲戶擁有銀行80%的存款,中國的情況是8%的人擁有銀行80%的存款。富人聚集了很多的錢,如果是8%就是一億人,按照GDP的購買能力,這一億人要超過2萬美元。一億人在世界上是一個大國,而且GDP超過2萬美元,房地產市場存在巨大的真實需求。按照這種分析,我的結論就是,要壓抑投機需求,增加他的交易成本,每次賣,我就設定門檻,你賺取了50萬元,不能全部拿走,還要交33%的營業稅,這是合情合理的。同時還要有印花稅和其它各種各樣的稅。只要將他們的稅調整好,讓它的速度減慢就可以抑制投資需求,使得房地產健康、有序地發展。

  主持人:這樣說來是虛假需求抬高了我們的房價,那么我們的房地產是否就出現了泡沫或者到達了泡沫的邊緣?

  徐滇慶:首先,我們對整個泡沫經濟要有一個數據,一個定量的觀念,究竟中國房地產是否到了泡沫經濟的邊緣,目前從數據來看還反映不出來,因為中國房地產的貸款,僅占整個金融貸款的16%,泡沫經濟崩潰的國家房地產貸款都超過了40%,所以在這之前我們要抑制投資需求,不要讓大的資金卷進去。還有一個問題需要研究,為什么格林斯潘說,美國的房地產價格上升為什么不影響美國的經濟,泡沫崩潰的條件是全國一起崩潰,房地產崩潰影響不了全國。現在的關鍵是我們要按照國八條好好地將房地產的金融秩序整頓好。

  陶冬:聽了徐教授的一番話,我今天就更加擔心了,如果中國只有8%的人可以購買房屋,真實需求曲線和虛假曲線哪個在上哪個在下?盡管我沒有徐教授的數據,如果將全中國的錢都墊在上海房地產的話,那我對

中國經濟的未來就非常擔心了。

  徐滇慶:我很贊同陶冬的話,到底有多少錢進去了,我也很難講得清楚。現在學術界也好,房地產界也好,真的應該有一個很好的獨立的研究機構,好好來收集一下這方面的數據。到現在,我們沒有房地產研究所,都是研究微觀的,宏觀方面沒有人研究,這是我們困惑的。

  新的形勢下房地產企業該如何進一步發展

  主持人:中國的房地產業不過10年的光陰,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獲得了如此快速的發展,其中存在的問題可想而知。那么,我們如何看待國家此番實施的宏觀調控?

  孫宏斌:剛才徐教授和陶總都說這個問題,中央的政策不希望房價增幅太快,一個說解決了兩個問題,限制投機和投資,另外一個就是改變供應結構,現在對投資和投機的抑制肯定是對的,美國前幾個月也在限制。現在的問題并不在價格,而在量。無論上海還是北京,某一個樓盤賺取10%的利潤不是問題,因為已經上升了很多,很多開發商都可以承受這些,現在的問題是量降下來了,消費者已經開始持幣待購了,這是我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規范行業行為是此次國家宏觀調控的目的之一,我們的房地產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吳振綿:我覺得不論房地產行業如何發展,政府如何進行調控,做一個負責任的房地產商是不變的真理。

  我們分析市場是有需求的。平時大家看到北京高樓大廈,一下暴雨的時候,破爛房屋都出來了,市長也出來了,看一看哪一家漏雨。我們的居住條件是很惡劣的,市場空間是很大的,正是因為需求的龐大,才導致中國的房價與全世界的不平衡,價差都是非常之大的。既然價差這么大,就會吸引投資者。將錢存到銀行利息這么低,存款少了還要收取管理費,投資股市風險很大,中國人只有投資購買房屋。因為全世界各行各業除了房地產是增值的,任何一個行業都在貶值。

  要改變目前這種現狀,關鍵是通過什么辦法讓這些人住得起房。我記得朱總理在人民大會堂作過一次報告,說我們的政府、開發商等相關各方都讓一點,就可以了。現在是開發商、投資商都咬緊利潤不放松,國家只好通過宏觀調控來解決問題了。

  柴志坤:房地產企業是否可以發展壯大,作為一個企業的發展,關鍵要看自己的管理者,是否有掌控大企業的能力。

  我們應該關注行業內的競爭,關注宏觀調控的變化。隨著市場越來越規范,未來的大企業肯定不是以現在的模式運行的。例如話劇團如何變成電影院和電影的,話劇團只需要導演和演員這幾個角色就可以了,變成電影以后就很復雜了,要有場記、攝像、燈光等。在未來新的模式下,大家都有成功的機會,關鍵是選好自己的定位。

  主持人:我們知道很多行業發展到一定時期就是以規模取勝了,對于房地產企業,是否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融創、順馳提出要打造千億規模的企業,大家對此如何看?孫總是否有信心呢?

  孫宏斌:我們是否可以做到1000億元,問我自己是否有信心,我肯定有信心。不是我們企業多么有能耐,100億元是在五年前提出的,去年我們做到了,三五年內很多企業都會達到100億元,再過10年中國一定會有五至十家1000億的企業。

  陶冬:中國的市場非常大,以后每年是否會調整,十年以后經濟學家不會關注這個問題,因為這是歷史潮流中的一朵小浪花。中國的房地產問題,我一直在講,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價格偏高,這里有一個價格不斷調整的過程,收入提高的過程。從長遠來講,對于發展商的生存空間來講是大得不得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要被歷史的浪花打落水。第二點,我認為,現在談千億企業過早,這不僅是是否有市場和發展的問題,要有資本市場的配套,李嘉誠之所以成功除了市場觀念和人際關系外,資本市場對于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長期無法在資本市場配股企業的發展就會很困難。試想真的是千億企業,銀行借給你的資金就大得不得了,你一家震蕩對中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將這一部分通過證券化,有各種渠道轉移出去。

  徐滇慶:一個企業擴張的時候,一千億企業本身就有問題,房地產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必須要有很多的智囊團給他做決策,他可能會發覺200億更適合。

  編輯/劉承波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