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光明日報:新一輪經濟周期的特征及含義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1日 11:23 光明網-光明日報

  汪海波

  新一輪經濟周期運行的特征

  回顧中國經濟近年來的發展歷史,如果以作為低谷年的1999年為起點考察新一輪經濟周期,我們就可以看到,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總體特點是經濟快速

  、平穩、持續發展,而且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第一次。這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得到證明。

  第一,就周期的構成階段看,不僅不會出現由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相結合而形成1961年那種危機階段(這年經濟增長-27.3%),也不會出現由政治因素形成的1976年那樣的危機階段(這年經濟增長-1.6%),而且也不會出現1990年那樣的近乎衰退的階段(這年經濟增長3.8%),僅僅由經濟增長在合理的區(7%-9.5%)運行的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構成。

  第二,在經濟上升階段,不僅在上升時間上是建國以后各個周期的最多年份,更是在合理增長區間上限線內運行的最多年份(年增長8%至9.5%)。我國改革開始以后的1979年—2004年的年均增長率為9.4%。這可以看做是潛在增長率。但它有一個合理的增長區間,其下限可以定為7%,上限可以定為9.5%,合理的增長區間為7%—9.5%。在以前的8個周期,上升階段的上升年份(包括波峰年份)最多為3年,最少為1年;在合理增長區間的上升年份更少,最多為1年,最少為0年。而在新一輪周期,這兩個數字均為4年。這是到2004年為止的數字。但依據目前的情況看,在合理增長區間上限線內運行的年份至少還可以延續到2010年。

  第三,在這個周期的下降階段,也將在經濟增長合理區間下限線內運行(年增長7%至8%)。

  第四,就經濟增速波峰和波谷年份的波動幅度看,不僅不會是已往周期多次發生的超強波周期(波幅20個百分點以上)、強波周期(波幅10個百分點以上),也不會是中波周期(波幅5-10個百分點),而是首次出現的輕波周期(波幅5個百分點以內)。

  決定上述特點的有以下因素: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改革開放效應;知識經濟時代科技進步效應;我國當前工業化中期階段效應;積累了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宏觀調控經驗;經濟大國效應;中國仍然可以贏得一個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上述特征及其決定因素證明:中國21世紀初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面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能夠實現經濟快速平穩持續發展。這也就是新一輪經濟周期運行特征的戰略含義。同時表明: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風險的經濟過熱已趨大大緩解。

  但這并不是說,2003年下半年開始的局部經濟過熱已經消除或根治。要實現快速平穩持續發展,就必須著力推進經濟改革、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并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調控。

  要下大力氣逐步降低投資率提高消費率

  從價值(貨幣)形態考察,過高的投資率,是投資膨脹在資金方面的基礎。這在當前經濟總量已達到巨大規模的條件下尤為如此。當前我國工業化正處于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的重

化工業階段,又要補償多年積累下來的環保和生態建設的巨額投資。問題是:投資率長期偏高,2003年和2004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兩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27.7%和25.8%,大大超過了消費增長速度。投資率也上升到47.39%和51.33%。2004年投資率比三年“大躍進”的最后一年1960年還要高出15.59個百分點,比經濟過熱的1993年也要高出13.59個百分點。

  新中國成立后的歷史表明:投資是多次發生的經濟過熱的第一推動力。投資率過高的另一面就是消費率過低。這必然會形成局部經濟過熱與部分消費不足并存局面。當前我國大部分消費品供求是平衡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供過于求。若聽任上述局面的發展,也會釀成嚴重的相對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因此,要下大力氣逐步降低投資率,提高消費率。

  在降低積累率方面,當前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1、對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強依法行政,樹立中央權威,廣泛宣傳科學發展觀來加以抑制;對企業投資的盲目性,需要通過財稅政策和信貸政策的誘導以及發布經濟信息等手段,引導到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方向去。2、對與經濟過熱相關的引進外資、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的規模也需做出適當調整。適當的外匯儲備,對于增強我國經濟實力,防患金融風險,加強國家安全,是完全必要的,但發展要有度。2003年—2004年兩年增加的外匯儲備比1978年—2002年增加總和還要多出379.4億美元。這些無疑是促進這兩年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在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關系方面,不僅首先要花大力氣在提高質量和調整結構上下功夫,而且要在規模上做出適當安排。

  在提高消費率方面,當前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提高居民收入。1、提高農村居民(特別是西部地區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一要依據工業反哺農業的方針和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財政支出向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等方面傾斜;二要通過經濟改革和科技興農等措施,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2、提高城鎮居民(特別是其中的低收入的居民)的收入水平。一要積極擴大就業,提升就業率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二要在擴大就業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力價格。勞動成本低,在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提高企業的積累等方面有好處,但不利于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不利于克服內需不足。因此,必須逐步改變勞動力價格過低狀況。當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整頓和規范勞動力市場。建立規范的勞資談判機制,發布和調整工資指導線,加強法制建設,發揮工會的作用,大力推進城鄉二元體制改革。二是提高消費傾向。農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是消費傾向最高的兩個社會群體,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水平就意味著從最主要方面提高了消費傾向。三是改善消費預期。加速建立覆蓋全社會的、不同層次的、包括養老失業和醫療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公共財政建設,規范教育收費;建立健全社會和個人信用制度,改善金融業的信貸服務。

  調整和完善產業結構政策

  從使用價值和價值相統一(商品)形態考察,總供給與總需求失衡,不過是結構失衡的表現。要消除經濟局部過熱,實現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度,還需調整和完善產業結構政策。除了要把發展農業放在突出位置以加速農業發展以外,還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適度地優先發展第三產業,即適當地以比工業增速更高的速度發展第三產業。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由來已久,當前已發展到很離奇的地步。在1952年—1978年建立和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8.6%下降到23.7%。改革以來,到1994年這一比重上升到34.3%,其后十年雖有波動,但總的趨勢是下降的,到2004年下降到31.8%。這并不符合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規律。誠然,我國第三產業比重低,有統計低的因素。但即使考慮到這一點,其比重也是過低的。從實現經濟的持續平穩快速的視角考察,從整體上說來,發展第三產業需要的投資比較少,在經濟增速上升階段,對緩和可能出現的投資膨脹是有益的。它的就業容量大,擴大需求的作用大,在經濟下降階段,對緩解可能出現的內需不足也大有好處。但是,提出適度優先發展第三產業,不僅是以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后為依據,還是以第一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已有強大發展作為物質基礎的。而且,在這方面,第三產業的第一產業是不同的。對第一產業來說,提出加速發展是可能實現的,但如果提出優先發展,則是不現實的。而發展第三產業則不同,從總體上說來,它不像發展農業那樣,會受到土地這種自然條件的限制,也不象發展工業那樣,會受到資金、人才和資源的限制;第三產業生產門類極為眾多,社會需求極為巨大,發展空間極為廣闊,而我國極為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改革深化和非公有經濟的迅速發展,又在這方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據此可以認為,適度優先發展第三產業是能夠做到的。

  第二,適當降低重工業發展速度,并相應提高輕工業的發展速度。到1985年,我國輕重工業比例關系就趨于協調了。此后直到1998年,都大體保持了這種協調關系。1986年—1998年,輕重工業產值的對比關系在46.3-49.4;53.7-50.6的幅度內波動。但在1999年以后,主要是2003年以后,這種對比關系又開始陷于不協調狀態。在1999—2003年五年間,輕工業產值比重由41.9%下降到35.5%,重工業由58.1%上升到64.5%。這一點同這期間重工業發展過快直接相關。這五年重工業增速依次為13.6%,20.1%,16.3%,19.1%,33.4%;依次比輕工業高出2.3,6.9,3.9,2.0,6,18.6百分點;2004年又高出3.4百分點。誠然,我國正處于重化工業發展階段,重工業速度可以而且必須高一些。但重工業現在的發展速度過快了(即使按同一口徑計算,重工業的發展速度也過快)。新中國成立后,每次經濟過熱,重工業增速過快都成為帶頭年。2003年下半年以來的經濟局部過熱亦如此。由于重工業發展速度過快,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的膨脹,并由此引起煤電油運供應緊張和物價上漲。當前適當降低重工業的增長速度,是治理經濟局部過熱,實現經濟持續平穩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

  第三,在推行財政貨幣雙穩健政策的同時,提升土地政策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戰略地位,實行嚴格管理的土地政策。土地和資金、勞動力都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理應居于重要的戰略地位。我國原本人均土地很少,土地是最緊缺的資源。而在當前工業化的中期階段中,作為支柱產業的建筑業的作用會提升,城鎮化也會提速,其戰略地位就顯得更為重要。這不僅在理論上說是這樣,在實踐上也是如此。面對2003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局部過熱的情況,黨和政府強調同時把好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就是說,提升土地政策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戰略地位,完善土地政策,嚴格管理,在制止這次局部經濟過熱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一大發展,應當堅持。(作者系

中國經濟年鑒總編輯、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長)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07,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