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陳江 通訊員 朱樂) 本月,18噸功成身退的催化劑成了上海石化的“明星”。緣何?這種通常“壽命”只有12個月的催化劑在上海石化一套裝置里連續工作了40個月,改寫國內紀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種鈀碳催化劑是生產PTA(精對苯二甲酸,滌綸纖維的上游原料)產品的一種觸媒,屬于貴金屬催化劑,每噸單價高達萬元美金,單批使用量大,在生產中所占成本較大。通常國
內PTA生產廠家這種催化劑的使用壽命約6—12個月,每噸鈀碳催化劑可處理PTA兩萬噸。而在國外大公司里,這種催化劑能使用36個月,每噸可處理PTA6萬噸。
因為PTA產品的附加值較高,多年來從沒有哪個國內廠家在不起眼的催化劑上動過腦筋。上海石化偏偏動了:國外公司能做到6萬倍的處理能力,為什么我們只能做到2萬倍?3年前,上海石化滌綸部2號氧化聯合裝置專門成立了QC課題小組,經過上千次試驗上萬次摸索,逐步創新出一套獨特的工藝方法:定期對使用中的催化劑進行清垢、堿洗,以恢復其活性;生產中嚴格控制相關原料的質量,以避免催化劑中毒失效;根據催化劑使用的時段、裝置生產中不同的負荷,隨時調整不同的工藝參數,使催化劑的處理能力始終維持在最佳水平。
通過一系列“吃干榨盡”手段,18噸3年前進入裝置開始工作的鈀碳催化劑,一直到本月才完全失效,功成身退。算下來,它們整整工作了40個月,期間共處理108萬噸PTA,達到了6萬倍處理能力這一國際領先水平。據測算,這一我國PTA生產史上的新紀錄,3年多來至少為上海石化節約生產成本160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