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央行就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答記者問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31日 09:27 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中國人民銀行30日向社會公布了《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以規范和引導電子支付的發展。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其中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什么是電子支付?《指引》的實施有何作用?

  答:本《指引》所稱的電子支付是指單位、個人直接或授權他人通過電子終端發出支付指令,實現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的行為。電子支付的類型按電子支付指令發起方式分為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銷售點終端交易、自動柜員機交易和其他電子支付。

  目前,我國電子支付業務處于創新發展時期,而涉及電子支付業務的許多法律制度問題仍處研究和探索階段。為了給電子支付業務的創新和發展創造較為寬松的制度環境,本著在發展中規范,以規范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

人民銀行決定先通過“指引”這種規范性文件的方式引導和規范電子支付行為,待條件成熟后再上升至相應的部門規章或法律法規。

  《指引》的實施將有利于規范電子支付活動,推動電子銀行業務和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有利于明確電子支付活動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防范支付風險;有利于推動支付工具創新,提升支付服務質量;有利于防范和打擊洗錢及其它金融違法犯罪活動。

  問:《指引》適用什么范圍?

  答:規范主體主要是銀行及接受其電子支付服務的客戶。電子支付參與主體眾多,涉及銀行、客戶、商家、系統開發商、網絡運營服務商、認證服務提供機構等,其中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是這類電子支付賴以存在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本《指引》以調整銀行和客戶之間的關系為主線,引導和規范境內發生的銀行為客戶提供的電子支付業務。

  問:是否還會陸續出臺一系列指引?

  答:我們計劃針對電子支付業務的特點、模式和參與主體的不同,綜合不同發展階段的管理要求,陸續出臺相應的“指引”,以此對電子支付進行較為全面的規范。目前,我們已經著手研究電子支付過程中涉及到的虛擬電子貨幣、非銀行支付服務組織的電子支付業務規范等問題。

  問:《指引》對電子支付活動中客戶和銀行的權利義務有哪些基本規定?

  答:《指引》明確要求,客戶申請電子支付業務,必須與銀行簽訂相關協議,并對協議的必要事項進行了列舉。銀行有權要求客戶提供其身份證明資料,有義務向客戶披露有關電子支付業務的初始信息并妥善保管客戶資料。

  《指引》要求客戶應按照其與發起行的協議規定,發起電子支付指令;要求發起行建立必要的安全程序,對客戶身份和電子支付指令進行確認,并形成日志文件等記錄;要求銀行按照協議規定及時發送、接收和執行電子支付指令,并回復確認。同時還明確了電子支付差錯處理中,銀行和客戶應盡的責任。

  問:電子支付的安全性是公眾十分關心的問題,對此,《指引》提出了哪些具體措施?

  答:安全性是電子支付的重中之重。《指引》要求銀行采用符合有關規定的信息安全標準、技術標準、業務標準;建立針對電子支付業務的管理制度,采取適當的內部制約機制;保證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系統的安全性,以及數據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不可抵賴性;提倡使用第三方認證,并應妥善保管密碼、密鑰等認證數據;明確銀行對客戶的責任不因相關業務的外包關系而轉移,并應與開展電子支付業務相關的專業化服務機構簽訂協議,并確立綜合性、持續性的程序,以管理其外包關系;同時還要求銀行具有一定的業務容量、業務連續性、應急計劃等。

  《指引》還要求銀行根據審慎性原則,針對不同客戶,在電子支付類型、單筆支付金額和每日累計支付金額等方面作出合理限制。

  問:為樹立客戶對電子支付的信心,《指引》對信息安全有什么要求?

  答:《指引》要求銀行在物理上保證電子支付業務處理系統的設計和運行能夠避免電子支付交易數據在傳送、處理、存儲、使用和修改過程中被泄露和篡改;采取有效的內部控制措施為交易數據保密;在法律法規許可和客戶授權的范圍內妥善保管和使用各種信息和交易資料;明確規定按會計檔案要求保管電子支付交易數據;提倡由合法的第三方認證機構提供認證服務,以保證認證的公正性;要求在境內完成境內發生的人民幣電子支付交易信息處理及資金清算。(完)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