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7日 09:09 《中國金融》 | |||||||||
本刊記者 林鐵鋼 記者:非常感謝陳副省長在百忙之中接受《中國金融》雜志的采訪。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戰略,首先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這一發展戰略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標。
陳蕓:進入新世紀以來,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區域合作與競爭勢頭強勁,兩岸三地經貿關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勢,福建省抓住發展這一富民強省的第一要務,提出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福建省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具有推動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獨特區位優勢。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有利于促進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宏觀政策統一化、產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文明化。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區,其總體目標是經過幾個五年規劃的努力奮斗,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兩岸三地經貿合作與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區和促進祖國完全統一的重要平臺。具體目標為:一是構建開放型經濟的新格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面推進對外經濟、科技和文化合作與交流,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二是開創統籌協調發展的新局面。以推進城鎮化實現城鄉和地區協調發展,以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實現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以生態省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三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繁榮的新成就。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展。 全面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突出了海峽西岸的區位,將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和互補、與兩岸同文同種的文化融合;突出了經濟區的站位,將通過連接“長三角”、“珠三角”,促進提升中國東南沿海整體經濟實力和影響;突出了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定位,其中對外開放是主要動力,協調發展是重要保障,全面繁榮是最終目標。 記者:請您談談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對于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意義。 陳蕓:在今年年初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上,周小川行長提出了“金融生態環境”這一概念,首次將生態概念延伸到金融領域。這是金融理論研究的一項創新性成果,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對加快金融改革和發展、正確實施金融宏觀調控、維護金融穩定,具有積極的作用。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有利于激發地區經濟活力,增強區域發展競爭力,提高市場運行效率;有利于維護金融穩定,保持社會安定,實現社會公正,促進和諧社會有序發展。 當前,福建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需要金融既有力又有效的支持,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多形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是個重大課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間資金流動更多取決于地區金融生態環境。一個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好,就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向這個區域。地方經濟與金融以發展為共同點,以誠信為結合點,以服務為切入點,可以形成雙贏互動的良好生態。因此,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增強資金吸引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內在要求,兩者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 記者:福建具有悠久的經商傳統,閩商文化影響深遠。請您談談閩商文化對福建金融生態建設的影響。 陳蕓:文化在本質上是一種價值觀念和行為秩序。閩商文化素有“善觀時變、順勢有為,敢冒風險、愛拼會贏,合群團結、豪爽義氣,戀祖愛鄉、回饋桑梓”的特點。具體來講,閩商文化對福建金融生態建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企業文化。閩商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節儉、勤勞、守信、尚義”的企業文化,把“報效祖國、回饋桑梓”作為其商業成功后的第一要務,這使其商業活動蘊含了濃厚的文化內涵和堅實的社會基礎。第二,誠信精神。“重守信諾,公平交易”的閩商誠信精神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突出反映為濃厚的社會信用意識和民眾自覺的守信行為,福建民營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民間融資的活躍,無不依賴于這種深厚的文化積淀。第三,自主意識。與其他商業文化相比,閩商文化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其自主、自立、自強,愛拼會贏,自強不息。這種自主自立性更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使閩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此外,高度的開放性和廣博的包容性,更使閩商文化成為一種易于融入現代市場經濟的商業文明。這些都與金融生態建設的思路和基本要求相符合。 記者:您如何評價福建省金融生態的現狀?福建省金融生態建設中還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陳蕓: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李揚博士關于中國金融生態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福建省金融生態總體良好。從作為金融生態重要外在表征的金融資產質量來看,福建省金融資產質量處于全國前列,列浙江、上海、北京、天津之后,位居第五。閩南金三角(廈門、漳州、泉州)經濟區金融資產質量情況更好,超過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經濟區,名列11個經濟區第一位。福州、廈門、泉州三個中心城市金融生態在全國291個地級以上城市中的排名分別為第21、15和14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在加大對福建的授信力度,支持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也反映出福建省金融生態良好,對資金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但我們也要正視目前存在的問題:(1)信用環境方面,福建省民營中小企業居多,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較弱,而且家族經營管理型企業較多,其關聯股權較復雜,一旦出現風險,容易形成連鎖反應,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2)金融法制環境方面,突出表現為司法部門對金融案件的執行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3)金融中介服務體系方面,目前,福建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建設較為滯后,如擔保業的擔保基金規模較小,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4)融資結構方面,間接融資比重仍然偏大,直接融資比重很小,而且上市公司中一部分經營狀況不佳,市場募集資金使用效率較低,有的違規問題突出。 記者:如何進一步改善福建省的金融生態? 陳蕓:當前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挖掘地方經濟的比較優勢,提高經濟核心競爭力。具有較強競爭性的經濟是良好金融生態的基礎。提高福建省經濟核心競爭力應圍繞自身的比較優勢展開,樹立“和諧發展”、“產業集聚”、“科教興省”、“生態建設”四種意識,突出地緣、自然、后發、對臺優勢,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支持“三農”力度,科學推進產業集聚,努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包括以金融業等高端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拓展閩臺經濟金融合作等。通過實現經濟持續、協調、快速、健康發展,為地區金融生態的優化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繼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規范金融生態的信用秩序。加快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貸征信系統建設,發揮征信系統在維護金融債權方面的作用。探索開展區域信用體系建設。在省內各部門完成同業征信建設的基礎上,整合工商、稅務、銀行、司法等信息,實現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在更大范圍內共享,使社會信用體系覆蓋社會經濟生活各個領域,使守信者獲得利益,失信者受到懲罰,從正向激勵和逆向懲戒兩方面推動社會形成良好的誠信氛圍。三是強化依法行政,夯實金融生態的法制基礎。以《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頒布實施為契機,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加強法制支撐金融發展的力度,切實保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為金融生態建設構筑堅實的法治基礎。四是完善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加大構建融資擔保服務平臺力度,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依托高水準的中介評估機構,搞好中小企業信用評級,作為融資貸款的重要依據。突破傳統融資擔保方式,構建多種資金來源、多種形式參與、多層次結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引導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特點,創新選擇合適的融資擔保模式,不斷拓展融資擔保業務品種;引導擔保機構依法開展業務,建立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和再擔保機制,有效降低擔保機構風險度,并逐步擴大融資擔保規模。 記者:在發揮好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態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方面,福建省有哪些考慮? 陳蕓:各級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態建設中責無旁貸,應發揮主導作用,提供一個良好的公共環境,具體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1)通過制度建設有效降低全社會的交易成本。金融生態建設中的制度建設,一是要突出制度的完善性,如各種法規能否較好地保護投資者、存款者的合法權益,會計制度能否有效地規范經營者依法經營管理的行為等;二是要注意制度與當地金融環境的銜接,即制度的適用性。在訂立有關制度前,要對當地經濟金融狀況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調查,廣泛掌握翔實資料,使訂立的規章制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2)信用建設。在社會信用環境建設中,首要是建立有制度化保證的政府信用。地方政府信用對當地社會各方面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指導、教育和示范作用,它能夠引導和規范市場秩序,保持經濟的有序運行和可持續發展。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也有賴于政府動員其豐富的行政管理資源予以強力支持。福建省各級政府正著力開展社會信用建設,目的就是通過信用建設來減少社會經濟活動中的摩擦阻力,實現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3)服務建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功能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即它不僅是一個權力部門和管理部門,更是一個綜合性的服務部門,它的職能定位和根本宗旨是提供公共產品和社會服務。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政府服務尊重市場經濟規律,防止以服務為名而越俎代庖;二是在操作中,應主要從宏觀上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而不是在微觀上直接操縱經營者的行為。當前,政府在金融方面提供服務的一個重點是鼓勵、扶持和規范與金融生態密切相關的一系列專業化的中介機構的發展。金融中介組織是社會經濟高效運轉的潤滑劑,大力發展服務型的金融中介組織,如律師、會計師事務所,擔保、評級機構等,能夠極大地活躍區域經濟,提高經濟金融運行效率,推動地方經濟的繁榮發展。這方面的工作應當進一步引起重視。 記者:作為地方政府領導,您對金融部門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有何希望和要求? 陳蕓:長期以來,福建省金融部門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采取多項積極措施,為福建省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功不可沒。經濟建設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中心環節,金融部門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大有可為。我對金融部門有以下期望:一是明確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的歷史使命,加強金融生態建設,努力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金融生態是影響資金流向的重要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間資金的流動更多地取決于地區信用狀況和金融環境。一個地區具有透明的政策法律環境、良好的社會信用狀況、融洽的政銀企關系、健全的市場體系,那么該地區就能夠形成“資金洼地”,成為產業聚集地,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這正是我們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所追求的目標。二是加強與各級政府的溝通協作,共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目前,絕大部分金融機構實行的是一級法人結構下的垂直管理體制,在日常經營活動中,不受地方政府的干預。這對于強化金融機構的獨立性,提高其執行國家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效率很有幫助。在這種體制下,金融機構應高度關注、積極融入所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各方面工作。我們要加強政銀合作,如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會同寧德市人民政府召開了“寧德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暨政銀企會商會議”,與寧德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協作備忘錄》,共同促進區域信貸結構的調整優化,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希望各金融機構將自身的信貸市場定位、業務經營行為融入全省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實現銀政、銀企良性互動共贏。三是金融機構也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完善治理結構,在穩健運行的基礎上,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全國發生多起金融案件,這不僅使國有資產蒙受巨大損失,也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和不穩定因素。各級金融機構在加強內部控制和完善治理結構上下功夫,從內部防堵管理風險,這對于防范地區性金融風險,維護區域經濟金融穩定乃至社會安定是一大貢獻。四是金融機構應加大對轄內經濟金融的分析研究力度,為各級地方政府提供決策信息。各級各類金融機構應充分調動自己的調研信息資源,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形成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價值,既有前瞻性又有現實性的報告和信息,供各級政府決策之用。目前由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主持召開的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它既促進了金融機構和政府間的信息共享,又提供了一個加強政府與各金融機構溝通協調的平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