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廣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能否為農民遮風擋雨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5日 11:06 南方日報

  一個人不可能一生無病,有病看不起才是最大的不幸……

  俗話說,有啥也不要有病。但一個人不可能一生無病。有病看不起,才是最大的不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是要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一項“民心工程”,被稱為“農民健康的保護傘”。這把傘能為
農民遮風擋雨嗎?它能給農民健康提供保障嗎?近日,筆者深入我省東西兩翼和山區進行采訪,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和求解。

  現狀

  因病貧困要求救濟的少了

  我們首先走進粵西的云浮市。據了解,這里是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搞得最好的地區之一,今年全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9.5萬人,覆蓋率82.9%,比省制定的目標高出32.9個百分點,排在全省地級以上市的第四位,名列東西兩翼和山區榜首。

  云浮市農村合作醫療分為AB兩個檔次,A檔每人每年交10元,各級財政補助15元,年內累計可報銷住院醫療費2000元;B檔(補充

醫療保險)在參加合作醫療的基礎上每人每年增加5元,市縣財政補助10元,年內住院醫療費最高賠付10000元;若果AB兩檔都參加,年內住院醫療費最高賠付12000元;另外還有“貧困農民家庭醫療救助資金”,特困人口參加合作醫療可減免個人交費,從而使不少貧困農民看得起病,得了大病不致于返貧。

  云城區委辦公室干部小李告訴我們,他家是合作醫療的得益者。他家在腰古鎮農村,近3年他的奶奶、妹妹和母親都先后患病住院,花了2萬多元,好在家里人都參加了合作醫療,50%的醫療費得到報銷。他說,如果沒有合作醫療,他們家這幾年可苦了!

  我們走進粵北山區。在乳源瑤族自治縣東坪鎮瑤族移民新村,村干部趙秀萍告訴我們,全村1661人有1095人參加了合作醫療。縣里對瑤胞給予優惠政策,每人一年交8元就可以享受3000元的最高重病住院醫療補助;個別特殊重大病、家庭困難的還可以申請醫療保障救助,最高可救助1萬元。鎮干部說,過去經常有村民因病貧困找鎮村干部要求救濟,現在這種現象很少了。

  在翁源縣龍仙鎮,我們目睹了生動的一幕:一位中年農村婦女拿著一大疊醫療賬單,拉住鎮領導和合作醫療辦公室干部哭訴:“政府要幫幫我啊,我再也籌不到錢了。”她叫甘想花,是龍仙鎮新東村的村民,1997年她丈夫患癌癥去世,3個小孩加上86歲的婆婆全靠她辛勤勞作支撐,兩個兒子目前都上大學,小女兒去年又不幸得了尿毒癥,花了3萬多元,到處向親戚朋友借錢,目前女兒的病還沒好。幸好她和女兒、婆婆都參加了合作醫療,可以報銷部分醫療費。主管合作醫療工作的副鎮長丘雪媚安慰她,鎮合醫辦一定會為她分憂的。

  在粵東,汕頭市龍湖區合作醫療開展得卓有成效。全區72個村(居)委會中,已有58個實行合作醫療,參加的農民13.2萬人,參合率達到68.9%。該區合醫辦有關人員告訴筆者,今年頭7個月,全區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住院1010人次,報銷總金額165.86萬元,已超過全區參加合作醫療農民一年實繳的金額。

  現象

  農民得好處為何不熱心?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等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2002年開始,我省逐步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扶持東西兩翼和山區開展合作醫療,省政府每年拿出7000萬元用于合醫補助和救助。目前,東西兩翼和山區農民參與合作醫療,個人出資10元,省里補助10元,市、縣、鎮共補助8元,每年大病住院醫療最高可補助2000—3000元。

  按理說農民會踴躍參加。但是,據省農村合作醫療辦統計,去年全省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口1800多萬人,覆蓋率為34.8%,個別縣區不到10%。

  農民為何不踴躍參與?據記者調查,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部分農民存在僥幸心理,自我保健和健康意識不強,互助共濟的觀念淡薄。認為自家個個身體好,不會生病,或覺得自己如果當年沒得大病,交錢給別人看病吃虧。

  二是賠付程序繁瑣,周期長。據了解,患者住院醫療費報銷要經村委會證明,再上報鎮合作醫療辦核實,然后報鎮財政所劃賬,再轉到農行個人醫療卡,一般要一個月,農民覺得很麻煩。

  三是一些農民對鎮村干部不信任,擔心賬目不清,辦事不公。一些地方為了加快合作醫療進度,下達指標,一些鎮村干部為了完成任務,自己先掏錢為農民認保,然后強行攤派,引起農民反感,以為是政府跟醫院合伙坑他們。本來是為農民辦好事,由于措施不當,適得其反。

  四是農民對醫院不放心。一些農民認為參加合作醫療后,醫院亂收費,做不必要的檢查項目,住院費只能報銷30%,自己要多掏錢得不償失。翁源縣龍仙鎮一姓何的農民說,“我并不是交不起10塊錢,而是我不敢去醫院看病。一般的感冒發燒在村里找個體醫生看,10塊錢就能治好,而到縣醫院,給你做這個檢查那個檢查,100塊錢也下不來。”

  癥結

  貧困山區地方財力難于支撐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靠政府支持。按省里要求,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除了省財政人均補助10元外,地方財政補助標準2005年不低于人均8元,2006年起不低于人均10元。

  云浮市農村合作醫療之所以搞得好,覆蓋率達80%以上,就是因為地方財政舍得投入,給予大力支持。今年全市落實合作醫療扶持資金1783萬元,其中市財政扶持533萬元,云城區147萬元,羅定市304萬元,新興縣317萬元,郁南縣305萬元,云安縣175萬元。

  但像云浮市這么舍得投入的并不多。特別是貧困山區,地方財政連干部的工資都發不足,怎么可能拿出一大筆錢搞合作醫療呢?

  粵北山區的翁源縣是全省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較低的一個縣。全縣30多萬農村人口,今年參加合作醫療的僅有4萬多人,參合率僅13.5%。據縣合作醫療辦負責人反映,除了管理體制變更、鄉鎮調整等因素外,主要是鄉鎮財政難予支撐。搞合作醫療,上面一點工作經費也不給,鄉鎮還要給每個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一年補2元。如果一個鎮有兩三萬人參加,一年就要補五六萬元。對于經濟落后的山區鄉鎮來說,一年財政收入只有幾十萬元,要拿出幾萬元為農民搞醫保,確實很難。該縣由于參合率低,鄉鎮補貼不足,今年合作醫療估計要超支30萬元。

  乳源、新豐、紫金等貧困縣,推行合作醫療步履維艱。乳源一些貧困鄉鎮由于補貼資金不足,不敢發動群眾參與。新豐縣由于財政拮據,市、縣、鎮三級補貼只有5元,縣級以上醫院住院費只能報銷15%。紫金縣由于財政薄弱,配套資金不足,個別鎮沒錢補貼,從而降低了保障標準,導致低水平參保,低水平覆蓋。

  出路

  要“救災”更要“防災”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重點是保大病,而大病住院醫療費用往往要上萬元,甚至十幾萬元。困難的農民由于看不起,有病也不敢住院,實際上享受不到好處。據統計,全省參加合作醫療的人享受到大病住院補助的不到2%,有的自然村1年沒有1戶發生理賠。這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難于普及的重要原因。

  上個世紀70年代,全國鄉村都實行合作醫療,90%的農村人口得到了最基本的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赤腳醫生”走村串戶,農民的常見病、多發病得到了初步診治。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農村實行合作醫療曾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

  云浮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經濟學副教授朱正國對合作醫療有深入研究。他說,目前實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重點是“救災”而不是“防災”,無法實現“人人享有醫療保健”的發展目標。他認為,合作醫療應該以“防災”為主,給大多數農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醫療救助基金以“救災”為主,為因患重病而困難的家庭提供救助。

  朱正國建議,為彌補大病統籌受益面小的不足,應給參保農民實行優惠服務。如對參保者每兩年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組織婦科病普查和高血壓、糖尿病等保健服務。為鼓勵農民連續參保,連續3年以上沒有報銷住院醫療費的,可適當提高醫療報銷比例。對那些貧困參保家庭,得了大病應首先給予醫療救助,讓他們看得起病,然后再按比例報銷住院醫療費。

  他說,以前“赤腳醫生”走村串戶為農民看病,以低廉的中草藥治療常見的小病,很受群眾歡迎。但現在除了一年搞一兩次送醫下鄉外,農村群眾很少見到醫生了。目前鎮級衛生院醫務人員很少,經費不足,要下鄉看病很難。他建議,可從合作醫療或醫療保障資金中拿出一點錢,每個村委會委托一名個體醫生擔任“社區保健員”,每年給予一定補貼,定期對村民進行常規性體檢和流行性疾病普查。以云浮市為例,全市大約有1000個村(居)委會,每個“社區保健員”每年給予2000元補貼,總共200萬元,約占全市合作醫療費用的3%。這樣,合作醫療既可以保大病,又可以小病小醫,讓大多數農民得到健康保障。

  點擊

  云浮:大醫院實行即時賠付

  參加合作醫療報銷手續繁瑣、時間長,一直是農民反映強烈的問題。今年2月17日,云浮市委書記鄭利平在云城區調研,提出要在云城區搞試點,在城區幾間大醫院實行即時賠付。云城區政府各部門和有關醫療單位積極落實,密切配合,建立起高效的運作機制。今年7月1日起,在云浮市人民醫院、云浮市中醫院、云城區人民醫院和云城區各鎮(街)衛生院實施農村合作醫療即時賠付,病人一出院就可以計算出合作醫療可報銷的金額,病人只要交付個人負擔部分就可以出院,手續簡便、賠付迅速,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汕頭龍湖:低保戶“零”繳費

  汕頭市龍湖區對農村低保戶實行特殊政策,低保戶個人應繳費用由民政部門專項救濟資金代為繳交。低保戶以“零”繳費參加合作醫療后,同樣享受農村合作醫療的各種權利。僅今年,該區就共為3977名低保群眾繳費,為他們的健康撐起“保護傘”。

  新溪鎮東升村公塭片區低保戶農民謝大弟得益于這把“保護傘”。今年74歲的謝老伯一家四口人,老伴患偏頭痛已20多年。兩個兒子均殘疾,一個得了腦膜炎,全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一個得了小兒麻痹癥,沒有勞動能力。謝老伯便成一家的主心骨,種四分田地收點谷子,靠親戚朋友接濟過日子。區民政部門把謝老伯一家列入低保戶。今年初,謝老伯到醫院檢查得了前列腺結石、腎結石,住院手術花了近萬元,家庭生活更加困難了。幸好謝老伯所在的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低保戶,他住院的醫療費報銷了3955元,還得到救助金2000元。難怪謝老伯的老伴逢人就說合作醫療好。

  紫金:貧困縣負重前行

  紫金是全省16個山區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由于地方財政薄弱,配套資金困難,影響了農村合作醫療的進程。全縣20個鎮,覆蓋率參差不齊,有的達53.3%,有的僅15.2%。

  在困難的情況下,該縣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籌款擴大合作醫療覆蓋面。一是發動外出干部、熱心人士捐助,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如水墩鎮,爭取了黃畬村旅居英國的熱心人士彭齊英、張德勝夫婦,出資3280元為全鎮328名單親特困母親繳交參保費用。二是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為全村農民支付參保費。三是發動掛鉤扶持單位的支持。

  該縣認為,省、市要充分考慮山區貧困縣實際,采取適當傾斜政策,加大對山區的資金扶持力度,確保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到山區每個農民。同時,適當提高參保人員的醫療補償標準,提高救助水平,真正減輕農民負擔,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本報記者 曾禮 譚仕龍 甘超強 方一慶

   特約通訊員 黃小澗 李先德 黃子立 鐘惠文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99,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