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有意限制熱錢流入中國內地,這給外資公司和銀行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試圖阻擋熱錢流入是一個正當的目標,然而這些措施也有一些負面后果——有可能會打壓合法的業務,并有損資金流入渠道。
中國內地的外債近幾個月來不斷增長,但與今年上半年相比,其增長速度還是比較緩慢的。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的外債凈增長84億美元,比2004年上半年的235億美元少了很多
。然而,短期外債所占的比例穩步增長,截至2005年上半年,其增長幅度高達53.1%,而2002年底,這一幅度僅為38%。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的外債總量達到2662億美元。
為什么持續增長的外債會困擾監管層?一個在他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就是當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許多亞洲國家都經歷過外債的急速增長,而當該國的貨幣貶值,外債的實際價值攀升時,災難就來了。中國政府希望避免這種情況重演。
另一個原因是,國家外匯管理局還擔心某些外資公司會用外匯來賭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這些公司的通常做法是:借入美元,把它們換成人民幣然后等待。如果美元對人民幣下跌,需要支付的美元就減少了。
2004年6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引入新規:為外資銀行設定了一個將離岸外匯資金借給客戶的額度。這筆資金不算作外債。
外資銀行希望能從他們的離岸分支機構借入資金,們之所以這樣做,首先是為了協調美元存貸款的不平衡:美元貸款的需求很大,而美元存款卻受到限制。
第二是出于成本考慮:從自己總行的海外分支借入資金的成本比從競爭對手借要便宜。
第三是稅收,如果一家外資銀行從內地銀行間市場借入美元,就要在利息之上再支付5%的營業稅。而如果這家銀行借入離岸資金然后借給境內客戶,則只需為凈利息收入付稅。
外匯局的管制主要是針對外資銀行借入短期資金的額度。對于中期和長期資金也有一個規定的額度,這是由發改委規定的。
如果外匯局設定的短期資金額度擴大,那么不僅外資銀行,其他個人和機構都會受益。但當前的問題是,相當多的銀行外匯額度已經快用完了,而2005年的額度限制并沒有放松的跡象。2005年6月以來,由于外管局加強了外債的控制,外資企業借入人民幣受到了嚴格的限制。這給許多外資銀行和外資企業帶來了諸多的不確定性。目前的政策將有可能遇到風險:外資企業業務擴張和正常運作會受到限制。
外匯局已經在努力解除外資銀行的困擾。有報道稱,對外資企業貸款限制正在松動甚至有可能完全取消。
(該報告由鐘寧瑤根據渣打銀行獨家提供的報告編譯整理而成。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作者 王志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