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拉姆斯菲爾德的中國試探 兩國基調始終是合作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3日 09:22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劉波 北京報道

  美國高層開始了新一輪對華接觸的熱潮。美國財政部長斯諾和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前腳剛走,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后腳就到。

  今年年初以來中美在外交、經貿、軍事、地緣政治等各條“戰線”上的博弈,隨著年
末的逼近而緩和深化,在不同領域內的雙邊對話,正為中美關系減少猜忌與疑慮,增加互信與交流。

  10月18-20日,拉姆斯菲爾德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這也是他2001年擔任國防部長以來第一次到訪中國。美方高官以密集陣形訪華的態勢,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給11月美國總統布什的來訪擔當前哨。

  拉姆斯菲爾德稱,一個“和平和繁榮”的中國的崛起受到美國的歡迎,也對中國近期在朝鮮半島

六方會談取得突破起到的重大作用表示贊賞。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宏對本報表示,“最近美國高層訪問頻繁,表明中國在美國對外政治中越來越重要。美國承認,中國和美國有共同利益,在軍事和防務方面有增加合作的愿望。”

  基調始終是合作

  拉姆斯菲爾德到來的意義有別于他人。

  作為美國

二戰后較為保守的一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是華盛頓著名的鷹派代表人物。在他上任之初,曾由于當時中美撞擊事件的影響而使兩國軍事交流的態勢轉入低谷。

  拉姆斯菲爾德此行的基調始終是合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20日表示,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華是一次成功的訪問,中美雙方同意加強兩軍關系,特別在院校教育和軍艦互訪等領域進一步擴大交流與合作。

  美國五角大樓發表于7月的《中國軍力報告》,對于中國軍費問題和中國發展遠程軍事打擊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疑問,并對中國軍事未來的發展動向做出了種種猜測。拉姆斯菲爾德仍然堅持了對中國軍事力量發展的一些指責,但由于中美都有試圖緩和雙方關系的意向,所以他此行的態度和6月份在新加坡的講話相比,調子稍微有所緩和。

  據路透社報道,在中國國防部長的會議中,拉姆斯菲爾德表示,對于國防開支,中國政府可以自主決定愿意披露多少信息,但“清晰化將能使這一地區產生更大的穩定性。”

  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在會談中表示,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并就中國軍隊建設、國防經費等有關情況進行了“有說服力、翔實”的介紹。曹剛川對記者表示,當前中國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中國不可能在國防建設上花費很大財力。

  時殷宏說,美國政府對于中國軍費的疑問,不是中國在近期里進行解釋就可以完全消除的。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丁立認為,人民幣統計的軍費和以美元標準計算的軍費中間要經過適當的兌換率來顯示,中國政府采取的是官方兌換率,還有一種是按照實際購買力計算的。因此兩國統計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也有誤解的成分,但基本立場、基本利益和戰略考慮的成分是主要的。

  “去神秘化”

  拉姆斯菲爾德表示,美中兩軍關系近年來遇到一些挑戰,但這給雙方提供了互相學習、了解對方想法的機會。在與中方的接觸中,他感受到了中方有著與美方同樣強烈的愿望,即通過努力找到一些方式來消除對方的神秘感,增進相互了解。拉姆斯菲爾德談到對中國軍隊指揮系統,如二炮部隊的參觀時,使用了措辭“去神秘化”這樣的措辭。

  沈丁立認為,這次拉姆斯菲爾德能參觀中國一些比較敏感的軍事設施,緣于在美國已經允許中國軍事高官參觀美方軍事設施的基礎上,“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允許美方參觀,表達了一種開始良性互動的期望。而這種良性互動一旦開始,雙方便沒有理由輕易退出。

  他說,拉姆斯菲爾德所表現的形象也有很大的政治價值。此次拉姆斯菲爾德訪華,以后再進行中美交流時,后任的國防部長會看到,即使極為保守和右翼的拉姆斯菲爾德尚且和中國進行平等的軍事對話,其他國防部長沒有理由忽視或拒絕這種平等交往。這種在軍事上雙方相互增加透明度的做法,代表了兩國政治交往理念上的創新。

  時殷宏說,今年美國國防部發表軍力報告以來,中美緊張程度已經很高,近兩個月互相之間的緊張有所緩解。中國方面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來促進雙邊關系的緩解。拉姆斯菲爾德的來訪可以促進中美之間的互信,但是中美之間的戰略緊張是一個基本的事實。

  “盡管他對世界政治仍有很頑固的看法,但不是完全不能施加影響的。這次訪問后,拉姆斯菲爾德對中國的政治態度或許會出現一些有限的緩解。”時殷宏說。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