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張兆宜 福州報道
福建正在興奮之中。中共中央關于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促進兩岸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等字眼是情緒之源。
“‘海峽西岸’被第一次寫進了中央文件,”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在傳達十六屆五中
全會精神時表示,“這一表述,明確了福建的定位,明確了海峽西岸的概念和中央對海峽西岸發展的支持,進一步說明福建既有的對臺成就及今后的作用,已納入兩岸統一的戰略當中。”
相應地,開始重新拿到一手好牌的福建,圍繞對臺關系也提出了多項打好“臺灣牌”的請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就是要求將啟動建設“臺灣海峽隧道”的構想納入國家“十一五”總體規劃《綱要》中的交通運輸體系。
重塑對臺優勢
自去年初,時任福建省長的盧展工在福建省“兩會”提出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目標以來,就一直為其進入國家“十一五”規劃而努力。
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長林其屏認為,中央此次肯定“海峽西岸”這一戰略構想,從全國的經濟布局上看,主要還是從更好地發展兩岸關系上來考慮,建立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的平臺。
“明確福建對臺的前沿地位,就是爭取中央對臺特殊政策在福建試點的條件。”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開明向記者表示,“今年福建已經獲得了兩岸農業合作和臺灣水果中轉的優惠政策,下一步爭取兩岸自由貿易區試點。”
可以顯示福建的“野心”的是,福建省發改委在日前向國家發改委上報的《關于提請研究納入國家“十一五”總體規劃〈綱要〉相關內容的請示》中,建議國家規劃綱要如此表述:進一步發揮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并支持上述地區率先發展。
福建為此預謀已久。福建省經貿委一位負責相關工作的官員告訴記者,福建從今年開始至2010年前,省級財政每年安排6000萬元支持產業集群發展,“第一批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重點項目計劃已經正式啟動,確定重點項目225項,項目總投資631.89億元,其中今年計劃投資152.13億元”。
“如此旗幟鮮明地發展產業集群,就是為了更好地吸引和承接臺灣的產業轉移。”這位官員向記者表示。
而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配套措施,經過7次反復修訂起草的《福建省促進臺灣同胞投資條例》征求意見稿目前也已經完成。這部我國最完整的關于臺商投資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將在明年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
據透露,《條例》最大的突破在于開宗明義確定了臺商的投資待遇,規定臺灣同胞在福建省與本省居民享有同等的入托、就學、就業,參加國家的各類統一資格考試,領取機動車駕駛證等方面與本省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世紀夢想”
比“海峽西岸”概念被確認更令人憧憬的是,福建已經提請國家發改委將啟動建設“臺灣海峽隧道”的構想納入國家“十一五”總體規劃《綱要》中的交通運輸體系,把“海峽西岸綜合交通體系”作為國家綜合交通投資體制改革的試點區。
其實,這是交通部部長張春賢年初披露的未來30年中國高速公路網絡規劃中,有一條由北京連接臺北的線路。
福建省更具體的建議就是,積極推進北京-南昌-福州-臺北、昆明-贛州-廈門-臺北兩條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及臺灣海峽隧道的前期工作。
建設臺灣海峽隧道的設想,最初由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吳之明于1996年提出的“世紀夢想”,之后已舉行四次相關的研討會。吳之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臺海隧道的造價排除物價因素將在4000億到5000億元人民幣之間,今后國家完全有經濟能力建設這個隧道。
目前專家提出的臺海隧道共有4條線路,即北線、南線和兩條中線方案。北線從福建的平潭到臺灣的新竹,中線之一從福建南日到臺灣苗粟,中線之二從福建晉江到臺灣南投,南線從廈門經金門、澎湖直到嘉義海濱。其中北線從福建的平潭到臺灣的新竹,距離最短,直線距離約120km,海峽深度普遍在80m之內,加上隧道在兩岸的延伸總長可能達150km。
根據吳之明的測算,香港只是個600萬人口的地區,回歸以前深圳只有一個羅湖邊關,現在已經開放的至少有3個關口,每一個關口全天還是人流不息。而臺灣有2300萬人口,經濟容量也大大超過香港,一旦祖國完全統一,海峽兩岸的交通需求可想而知。
“在建設臺灣海峽隧道上,政治是個關鍵因素。”福建省發改委的官員稱。而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建男表示,“臺商的第一希望是兩岸早一點‘三通’,這是目前最需要的。”
而在建設“世紀夢想”的臺灣海峽隧道之前,兩岸實現“三通”就是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