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邊際成本逐漸增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1日 12:12 新經濟導刊 | |||||||||
□ 北冥魚 熱熱鬧鬧的“十一”黃金周收場了。不少省份 關于本次黃金周的統計數字也紛紛“出籠”,大都與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長。以北京為例,“十一”接待游客增加近5%,旅游總收入與去年同期持平。上海接待觀光游客與去年同
這一方面表明,黃金周消費更趨理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度過15個黃金周之后,黃金周的邊際效用在逐步遞減。 經濟學“邊際效用遞減原理”告訴我們:同一商品的單位消費滿足度會隨著數量的增加而減少。即消費長度愈長,效用的增加值會愈短。人在異常饑餓的時候,吃第一個饅頭獲得的會是一種欲飽罷休的感覺;吃第2個、第3個時,增加饅頭的欲望將會減少(無論你怎么愛吃饅頭);吃到第4個、第5個時,欲望就會停止,甚至為負…… 從1999年開始,中國提出黃金周概念,國慶、“五一”放七天長假。把為期一周的長假稱為黃金周,始于2000年,實施已七年有余,這一重要舉措的最初本意旨在“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事實上,這幾年來黃金周確實帶動井噴式的消費浪潮,旅游市場發展迅速,并有力地帶動相關行業。然而,商業和旅游作為假日經濟的受益者,其市場機會的挖掘已經呈現出邊際效用遞減的特征。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來自于心理學上的韋伯定理,他認為神經元對等量外界刺激的條件反射強度,隨著刺激次數的增加而遞減。實際上,從有關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人們對黃金周等量外界刺激的條件反射強度在減弱,黃金周的效用與需要性已經大不如前,大有“邊際效用遞減”的趨勢。 黃金周推行至此,第一個、第二個黃金周帶來的是興奮與便利,效用極高,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效用逐漸減低。比如外出旅行,剛開始實施時興奮難耐,第一次外出旅行的時候,高興得不得了,沖動性消費帶來的效用為100;第二次外出旅行的時候,效用為90;第三次外出旅行的時候,效用為70。從第一次到第二次外出旅行效用減少了10,所以第二次外出旅行的邊際效用就是-10,第三次則為-20。 盡管效用是主觀的,但所有人的消費都遵循一個共同規律,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由于旅游網點的擁擠人多、旅途艱辛,人們對外出旅游興趣逐漸減弱。這也導致了,大多數人在經歷黃金周的興奮,對交通部門、旅游景點的抱怨和無奈之后,對外出旅游的興趣逐漸減弱,開始將度假鎖定在:理性、個性、多元。 黃金周只是特定時期的過渡性質的特定產物,其真正意義在于第一次明確了勞動者帶薪休假的權利,從這一點來說已沒有多少存在的意義。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避開黃金周出行。在這種情況下,黃金周必須要有所調整,否則它對于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作用將逐漸式微。黃金周假期會帶來交通、環境、政府辦公等眾多方面的問題,因而其效用是不斷降低的。 對黃金周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評估,一年三個黃金周,對拉動內需作用不大,長假邊際效用遞減,長假成本逐漸加大。盡管現行黃金周制度的弊病已日益顯示出來,但由于制度改變的成本等原因,黃金周制度不會在近期內被取消,但制度的修正卻又勢在必行。我們無不在潛意識中想實現效用最大化,換句話說,我們努力把錢派上最大用場,避開黃金周也許是個較優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