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健康平穩發展之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1日 11:38 人民政協報 | |||||||||
--十屆全國政協第十一次常委會議述評 本報記者 路強 城鎮化水平高低,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國要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根據世界各國的一般趨勢,城鎮化水平到2050年時至少要達到75%。“十一五”時期正處
城鎮化有助解決“三農”問題 索麗生常委在代表民盟中央發言時指出,農民、農業和農村,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經濟與社會命脈所系。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還會有相當數量的勞動力在農村務農。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生活設施和環境的現代化,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一環。 大量勞動力滯留在農村,顯然難以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因此農民必須大批向城鎮轉移。張濤常委認為,解決“三農”問題有兩個辦法:一是調整農業結構,加大投入,轉變產業結構;二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第二、三產業,也就是城鎮化問題。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城鎮化是一個生態結構,缺一不可,要統籌協調解決。 “如何提高農民收入是一個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厲以寧常委也表示,適當加快城市化步伐,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分流部分農村人口,是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提出,并總結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具體要求。參加小組討論時,張梅穎副主席對這二十字的要求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說,要求符合國情,切合民意,是解決城鄉差別的根本出路,也是推動城鎮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可以推動城鎮化發展,城鎮化發展也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列席本次常委會議的長春市政協主席張緒明認為,離開城鎮化這一核心因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會變成一紙空文,因此城鎮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共同推進。 就業是城鎮化的頭等大事城鎮化意味著人口向城鎮集中,如果城鎮就業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失業者太多,勢必會影響社會穩定,影響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因為就業可以視為是城鎮化發展面臨的頭等大事。 朱振中常委認為,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實現城鎮化,首先要解決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其出路在于發展工業和服務業,因為城市的形成必須有工業的發展做依托。 厲以寧常委說,城市的功能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僅僅把城市當成工業中心,即認為城市是工廠集中的場所,那么第三產業的發展是有限的;如果把城市作為商業中心、金融中心、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看待,并據此制定發展規劃,那么第三產業的發展將有很大的余地。第三產業中的很多行業將應市場的需求而興起,這些領域內可以吸納的勞動力人數也是未可限量的。由此可以了解到,城市應當朝綜合性城市的方向發展,這樣既能更好地發展城市的功能,而且也能使第三產業發展得更快,從而緩解城鄉就業壓力。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符合國情 在今年七月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上,委員們曾就我國城鎮化發展應優先發展大城市、中小城市,還是小城鎮,提出了不同的建議和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建議》里,中共中央對這一問題給予了明確的答案。 《建議》指出,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要繼續發揮對內地經濟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加強區內城市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增強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繼續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的作用,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等條件較好地區的開發開放,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有條件的區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為龍頭,通過統籌規劃,形成若干用地少,就業多,要素集聚能力強,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人口分散、資源條件較差的 區域,重點發展現有城市、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建立健全與城鎮化健康發展相適應的財稅、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制度,完善戶籍和流動人口管理辦法。 對于這個發展目標,常委們紛紛表示認可。陳耀邦常委說,有學者認為城鎮化發展應走大城市之路,這樣成本低,環境污染小,但是僅發展大城市是不可取的,因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東西部差別大,只靠一條道路不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才符合中國國情。他說,就我國的城市空間布局看,東南部密集,而西北部稀疏,具有發展1000萬至2000萬人口的城市多集中在東部,這樣一個畸形的結構也表明中國的城鎮化發展之路必須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