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部:我國經濟適用房造成社會資源巨大浪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1日 08:46 每日經濟新聞 | |||||||||
建設部日前牽頭向全社會征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決方案”,再次引起人們對現有住房保障體系的關注,而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認為,由于監管不嚴等問題,此前經濟適用房建設已造成對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在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指導下,萬科公開面向全社會征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決方案”,目標直指中低價房的開發建設。“一石激起千層浪”,事情再次引起了人們
昨日,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強調,現有住房保障體系亟待完善。 王玨林表示,作為住房體制改革的一部分,目前我國各地已逐步建立起以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和住房公積金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住房保障政策基本框架,“為此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然而事實證明,保障體系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王玨林強調:“問題并不在于住房體制改革的本身,而在于整個住房保障制度在執行時缺乏規范和明確的標準。” 作為我國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適用房寄托了眾多中低收入者改善居住需求的期待。但業內專家對于經濟適用房的詬病也從來沒有停歇過。 “經濟適用房意義重大,但監管不嚴等問題使其已對社會資源造成巨大浪費。”王玨林指出,經濟適用房的浪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政府設立最低價格或者最高價格,即強制干預價格體系帶來絕對損失。“政府提供了一些補貼,原意是想幫助低收入家庭。實際上,這些補貼中有相當一部分既沒有轉移給消費者也沒有給生產者,白白損失掉了。”王玨林坦言,政府對正常價格形成機制的干預必然會帶來一定的社會財富的損失。 其次,政府為了鼓勵開發商開發經濟適用房,必然要給與地產商一些優惠政策,如降低批租土地價格,實行稅收優惠等,“事實上,這也是國家財富的浪費。”王玨林指出。 為此,有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按照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數字,最近三年內計劃興建的經濟適用房大約有800萬平方米,假定每平方米比市價低1000元,就意味著北京市政府為此送出了80億元的“大禮”。 “更為嚴重的是,由于經濟適用房執行機制不規范,這份大禮并沒有給眾多中低收入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王玨林認為,目前是以收入來限定經濟適用房的購買資格,但問題是,中國人的真實收入不容易準確測度。這樣必然會導致混水摸魚現象的發生,以致出現了大量有悖于經濟適用房制度設計者初衷的現象,如消費者風餐露宿排房號、房間超大、裝修豪華;開寶馬車者入住等。 據悉,雖然北京市政府已經明確規定,經濟適用房的購買資格是夫妻雙方或家庭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但后來在實踐中發現,購買者的大量資料都是偽造的,并且有一些收入是資料上顯示不出來的。比如工資單顯示收入不足6萬元,但總體的實際收入可能比這多得多,單位開出來的工資證明事實上不能說明真實的收入水準。 “經濟適用房沒有適用到中低收入者,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浪費。”王玨林強調。 廉租房建設問題多多 對于住房保障體系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廉租房,王玨林認為同樣是問題多多。 “從目前情況來看,廉租房政策落實進展緩慢,不少城市沒有建立廉租房體系,有的建立了也是名存實亡,而且對于適用人群缺乏一個明確的標準。”王玨林坦言。 公開資料顯示,全國312個地級城市中,目前有148個啟動了廉租房工作,但其中絕大部分還沒有形成一套可操作的運行機制和程序。 此外,王玨林指出,廉租房政策忽視了一個關鍵的群體———城市“新移民”以及“階段性”無力購房者,如畢業后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等。 而大量“非人才”的新移民,由于享受不到一般城市居民的住房福利(住房補貼、動遷補償、購房貸款等),正在不斷充實著“無房者”的隊伍。 “由于戶籍的限制,這一批人在所工作的城市難以買房,只能望房興嘆。”王玨林強調,解決這部分人的住房問題更是目前工作的重點。 (李靈 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