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專家建議刺激民間資金出籠實現十一五GDP目標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0日 09:37 河南報業網-大河報

  張卓元: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劉軍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博士

    徐香梅:本報特約記者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富裕的標志。剛剛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一個重要目標: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為了順利實現翻一番的目標,專家認為,在發展模式上,將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資源集約型發展道路轉變。在經濟增長方式上,擴大內需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當前最重要的是——刺激民間資金“出籠”。

  新變化:消費和產業結構“升級”

  徐香梅:國際普遍認為,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后,經濟發展進入一個關鍵階段,那么,現在和今后,

中國經濟社會正在和將要面臨什么樣的新變化?出現了哪些關乎經濟進一步增長的關鍵因素呢?

  張卓元:人均1000美元是一個戰略新起點,意味著一個國家已經“脫貧”,并進入小康社會。中國的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出現了較大變化,居民收入有可能出現兩極分化。消費結構變化是指由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這期間的恩格爾系數會降低:過去主要是為了吃穿,現在社會上更多的是對健康、教育、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支出。社會需求的新變化,又將導致產業結構的升級,第三產業、服務業開始進入較快的發展期。

  劉軍紅:對一國而言,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后,這時候也往往會面臨

能源緊缺、環境惡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一系列問題。水、電、土地等資源將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

  新模式:向資源集約型轉變

  徐香梅:面對新情況,下一步在發展模式方面,應該做什么樣的調整?

  張卓元:首先,看到人均GDP翻一番的指標時,還要看到緊隨其后的另一個指標——單位GDP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因此,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方向是,要從原來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資源節約型增長模式轉變。一句話,原先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再也不能維持下去。

  新路徑:刺激民間資金“出籠”

  徐香梅:“

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您是如何理解這段話?

  劉軍紅: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的作用已發揮到最大化。最新統計顯示,中國外貿順差總額要超過1000億美元,對一國來說,這時候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能再過度依賴海外市場,否則,就會與美國、日本、歐洲發生劇烈摩擦,經濟增長環境就會惡化。因此,擴大內需是一個必然選擇。

  擴大內需實際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消費部分(以個人為主),另一個是民間投資。

  從投資角度看,必須讓民間資金成為拉動GDP增長的新生力量。我國目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量,依然過度依賴公共投資和外資,民間資本遠沒有進入市場。財政投入猶如水泵啟動時的“引水”,目的是刺激社會投資,需要及時撤出。如果規模過大,持續時間過長,不僅使增長效果衰竭,而且對民間資本進入市場也會形成一種“排擠”效應。

  從消費角度看,也需要讓民間資金“出籠”,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過去,國內居民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表現乏力。政府現在應該考慮的是,今后如何讓這些民間資金能夠放心地出來消費。這需要相關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讓居民對未來充滿信心。

  新經驗:堅定不移地搞“自主創新”

  徐香梅:國外許多國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門檻后,有的步入高速發展期,如韓國和日本,也有的出現“經濟崩潰”,如拉美一些國家。您認為,中國在今后的發展中,應該從中借鑒什么?

  張卓元:各個國家在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是不一樣。因此,沒有必然的規律可尋。

  韓國和日本有一個經驗倒是值得借鑒。這兩個國家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之后,迅速地從大量引入外資和外國先進技術中超脫出來,從簡單地照搬照抄轉向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這使得兩國的經濟有了內在的支撐力量,在某些領域很快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如韓國核電業的飛速發展就是一個例子。所以,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必須走自主創新的路子,這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立足之本。

  劉軍紅:拉美一些國家的教訓,對我們也是一個啟示。他們在20世紀70年代實現了經濟騰飛,但其后,由于國內資本積累能力較低,過度依賴外資,外債負擔沉重,引發了四次金融危機。我們現在應該避免的是過度依賴海外市場、過度依賴外資,回到前面那個話題——中國的經濟增長必須依靠內需、必須依靠內資。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