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房產新政 令2億資金一夜抽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8日 15:33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 |||||||||
本報記者 李國 實習生 涂楠 記者調查發現,重慶最大“農改超”龍寰超市遭遇集體退鋪,直接原因是承諾的產權證拖了9個月后,至今未發放到投資者手中。 龍寰物業公司董事長夏正文認為,此次“退鋪風波”表面看是由于公司未及時把產權
資金鏈斷裂 夏正文分析認為,目前龍寰的“農改超”面積過大,單位面積產值較低。由于“農改超”目前大都實行自營,很少像舊農貿市場、大型百貨超市那樣搞招租、聯營,并在采購、經營、配送、管理、收銀等環節也搞五統一,使得每1000平方米的賣場,則要投入10個左右的工作人員,加上改造投入成本等,經營成本已經達到原來農貿市場的三倍,但是盈利能力并沒有提高,因此“農改超”實際上無法與同等規模的老農貿市場、大型百貨超市相競爭。龍寰旗下14家“農改超”中,賣場經營面積動輒數千,甚至近2萬平方米的也有,而銷售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另外,“農改超”上游產業鏈,包括豬肉、蔬菜、雞蛋等產品生產,多為小農經濟模式,未形成企業化生產、配送,生產、物流成本降不下來,就得轉嫁到銷售環節,如此一來,與傳統的農貿市場相比,“農改超”僅僅是衛生環境、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價格方面幾乎無競爭優勢。 存活“農改超”不足一成 兩年來一直熱銷的“農改超”提前進入寒冬。龍寰物業統計,去年全市共有40多家開發商,共完成90余個“農改超”項目改造、升級。據介紹,今年5月12日,建設部等國家七部委發布“房產新政”后,重慶市共2億多元資金,一夜之間退出“農改超”。 夏正文介紹,“農改超”本身是發展趨勢,市場空間仍很大,但具體操作時,除面臨政策風險外,主要是經營風險。此前部分開發商為了盡快脫手套現,不顧市場供求,盲目抬高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達到了17%,而老農貿市場的正常回報率一般不超過6%,而新市場也不過9%左右。 據分析,大多數開發商抽身“農改超”,主要是受“房產新政”影響,沒新項目支撐,圈不到新錢,資金鏈一旦斷裂,也就無法兌現前期項目投資客戶的租金。投資者退市,主要是經營管理公司招商困難,看不到收益前景。 各地“農改超”陷入困境 業內人士稱,從全國的情況來看,2000年在全國興起的“農改超”在經歷了兩年多的運作之后紛紛陷入困境。廣州市2002年“農改超”搞了80家,2003年上半年只開了10家左右;武漢生鮮超市只賺人氣不賺錢;2004年,南京8家生鮮超市全部倒閉;杭州已改建成的生鮮超市僅有5家,經營上大多如履薄冰。盡管沒有人會懷疑“農改超”是農貿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但是“農改超”的出路問題卻是開發商和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問題。是不是“農改超”就此壽終正寢呢?據重慶市工商局統計,重慶市主城區共有農貿市場300多家,目前完成“農改超”的市場僅幾十家。每個“農改超”的攤位至少有300個,一個攤位平均以5萬元價格計算,銷售額就達1500萬元。主城區有200多家農貿市場尚待升級換代,保守估計,“農改超”將會帶來30億元商機,前景仍然十分可觀。 地產業界預測政府將會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對“農改超”的發展做出相關法律規定。來自重慶市商委的消息顯示,其市場處已經在今年上半年對整個重慶的“農改超”項目進行調查統計。有知情人士表示,可能在近期對這個市場進行進一步監管,亦有可能制定具體的法規規范“農改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