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河南舞陽:糧食減產不再怕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8日 11:16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孫東輝 漯河日報記者 孫耀富 李繼輝 莊華清

  秋收之后連遭陰雨天,剛掰的玉米捂在家里,部分已經發霉生芽,今年河南省舞陽縣農民的秋糧減收已成事實。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外出務工、種“效益地”成了農民增收的切實有效的途徑;農民投資教育的意識增強;縣委縣政府實施夯基礎、推“特強”村與借外力等三項措施力保農民增收。

  不再害怕糧食減產

  “要在往年,看著到手的糧食壞掉,她說不定又要哭一場呢。”河南省舞陽縣侯集鄉花孫村一組村民孫俊方翻曬著玉米,扭頭看著妻子陳秀蘭說。面對丈夫的調侃,陳秀蘭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出了今年不哭的理由:“農民不能光靠地,想增加收入還得想想其他法子。”

  陳秀蘭一家想出的其他法子有:兩個兒子去廣州打工,兩人每月能掙約2000元;丈夫孫俊方農閑時,憑自己的手藝給別人蓋房子或去鄰村磨面廠打工,每月能掙約600元,但這項收入并不穩定,因為并不是每月都有活兒干。

  陳秀蘭一邊拾掇著玉米棒子上發的嫩芽,將發霉的玉米粒摳出來,一邊向記者吐露內心的想法:莊稼人哪有不心疼糧食的?玉米一發霉發芽,斤稱(重量)就會大打折扣,不僅不好賣,連喂牲畜都不放心。自己家里今年種了5畝多玉米,與去年相比,賣出后估計要少收入500元。

  提及支出,孫俊芳說,現在自己家里最大的支出是給兒子蓋新房及

裝修,現在蓋房子的工錢以及工程原料都漲價了,蓋一所房子差不多要花近4萬元。

  10月4日,河南舞陽,連綿了半個月的秋雨終于停止,太陽露出了頭,農民們紛紛將約半個月前掰下的玉米攤開晾曬。記者發現,忙碌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及孩子,問及原因,大都是“勞力們出去打工掙大錢了。”據多戶農民介紹,由于農資漲價,加上澆水及和租農機耕種及收獲,除去種地成本,大多數農民夏秋兩季賣糧每畝凈收入不足800元。

  “農民增收作為全縣農村工作的‘重頭戲’要緊抓不放,常抓不懈。”舞陽縣委書記楊國志對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舞陽縣通過搶抓扶貧開發契機,致力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積極探索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子,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步入了快速強勁的發展期。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1333元上升到2004年的1827元,平均增速6.9%。今年上半年農民人均收入達901元,實際增長9.5%。

  種地就種“效益地”

  “種地就得啥效益好種啥。”舞陽縣馬村鄉王徐村二組村民陳軍州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光一座大棚一年就能收入七八千元,現在自己建起了3座日光溫棚,種的蔬菜也是無公害的,不僅暢銷,還能賣個好價錢。

  8月10日,舞陽縣舉行了無公害蔬菜市場準入制度啟動儀式,舞陽縣也由此成為全國實行無公害蔬菜市場準入制度第一縣。舞陽縣縣長和學民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近幾年來,舞陽縣蔬菜產業發展迅猛,常年種植10萬多畝,年產量高達22.7萬噸,產值15282萬元,蔬菜產業已成為增加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實施此制度,對改善蔬菜品質、提高蔬菜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全面發展外向型蔬菜產業、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大有裨益,可以形成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支柱產業,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種‘效益地’還得沾誠信光。”陳軍州說,自己的3座日光溫棚是去年靠5000元信用貸款建起的,而順利拿到貸款跟自己被評為“文明信用戶”密不可分。根據《舞陽縣創建文明信用村、鎮、戶指導意見》,舞陽縣確立了“政府搭臺、信用社服務、農民受益”的總體思路,采取量化標準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辦法,探索出了一種新的有效的誠信保障體系。凡被評為“文明信用戶”的,縣、鄉農村信用社將按甲、乙、丙三個等級,分別為其提供1.5萬元、1萬元、0.5萬元的小額優惠貸款,以最便捷的方式支持農戶上項目致富,真正使講信用者得到實惠,較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

  據舞陽縣縣委提供的資料,首批拿到“文明信用村”稱號的章化鄉智王村,目前全村貸款總額達220多萬元,新建規模養殖場9個。該村85%以上的農民都新上了特色種、養、加項目,農民收入迅速增加,貸款收回率達到100%。

  懷著疑慮投資教育

  “對農民來講,投資教育才是最好的投資,因為它收益最大。”舞陽縣侯集鄉一中張老師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通過求學這條路,用知識改變命運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河南省舞陽縣金貴食品廠黃廠長一家顯然是投資教育并獲得成功的范例:兒子去年大學畢業順利在上海找到工作,在兒子的協助下,金貴食品廠規模在不斷擴大的同時效益也“芝麻開花節節高”,同村的村民甚是羨慕。黃廠長笑著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當初沒讓兒子輟學幫家里干活算是走了一步好棋。”

  “如果娃兒能考上學,我砸鍋賣鐵也要供他。”侯集鄉一中門口,學生家長郭慶東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達了自己供孩子上學的決心,同時他也表達了自己的疑慮:萬一孩子考的學校不好將來不好找工作怎么辦?現在學費那么貴自己豈不是賠了?

  據中國扶貧基金會提供的數字,2004年我國農民年平均純收入2936元,如果按照每名大學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計算(含學費、生活費和住宿費),一個本科生4年最少花費2.8萬元,相當于農民近10年的純收入,是貧困縣一個農民30年以上的純收入。

  記者在舞陽縣采訪時看到,“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每天少抽一支煙,多為學校添塊磚”的標語在不同的村子多次出現。“現在一個大學生本科4年投入3萬元左右,還不抵農村蓋個房子,兒子考上大學,就不用發愁給他蓋房子娶媳婦了。”黃廠長

幽默地說。

  多項措施力保農民增收

  采取各種措施促進農民增收也是地方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舞陽縣委書記楊國志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介紹,近年來,舞陽縣一直堅持把轉移農民作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的戰略舉措扎實推進。轉移農民促增收已經成為舞陽縣一大“法寶”。具體做法一是組織勞務輸出,使農民向外轉移。如依托勞動部門建立健全勞務輸出管理服務機構,發布人力資源信息等多種形式向外推介輸出全縣富裕農村勞動力等。全縣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人數近年來一直在8萬人左右且呈上升態勢,農民年務工總收入近3億元。二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使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三是加快城鎮化建設,使農民向城鎮轉移。

  此外,記者調查了解到,舞陽縣委縣政府為確保農民增收還實施了三項措施:夯基礎、推“特強”與借外力。

  一是夯實基礎促增收。以前,基礎設施落后一直是制約舞陽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打破這一瓶頸,該縣強力推進公路建設,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積極推進農村電網改造。

  二是推進“特強”促增收。舞陽縣把培育特色鄉鎮,打造經濟強村作為提升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縣里每個鄉鎮選定1—2個特色主導產業和1—2個擬培育經濟強村傾斜扶持,集中育大做強。對確定的鄉鎮特色產業和擬培育經濟強村,在扶貧開發、信貸資金投放、土地征用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

  三是借助外力促增收。舞陽縣是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舞陽縣通過打扶貧開發牌,先后爭取到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及各類資金2.5595億元,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另外,舞陽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全縣共招引外來投資項目332個,資金總額38.1億元,其中已建成投運251個,投資額11.7億元。這些項目的陸續開工建成不僅直接促進了農民增收,而且對全縣經濟的長遠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將會起到越來越強的拉動作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5,9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