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財經雜志: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如逆水行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7日 12:34 和訊網-《財經》雜志

  包括20個專題的“中國知識產權戰略”正在制定中,這意味著中國已開始把知識產權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并以此力促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本刊記者 王長勇/文

  中國正在制定“中國知識產權戰略”,總綱力爭在10月底前完成。與此相關的20個專
題的研究工作已陸續啟動。

  國家知識產權局官員透露,中國知識產權戰略包括一個總綱和20個專題,總綱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制定。專題涉及專門領域,按題分配到國務院各相關部門。承擔專題的有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中醫藥局、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等20多個部門。各部門分別成立課題組,然后再設立專家組,各部門重要領導擔任工作組長。

  2005年9月11日,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在北京召開,研究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基本定位,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指導思想、主要原則等問題。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說,“要聚全國之力、凝全國之智,做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

  目前,戰略制定責任單位已陸續啟動制定工作。

  “知識產權立國”

  “不僅僅是發達國家,現在許多國家都在制定自己的知識產權戰略!眹抑R產權局官員表示,進入21世紀前后,一些國家立足于知識經濟、信息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提出了本國的知識產權戰略,各國之間關于知識產權的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制定自己的知識產權戰略已刻不容緩。

  最直接的壓力,來自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競爭。近年來,世界貿易的主要形式和競爭手段,已由原來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逐步升級為知識產權貿易。據聯合國有關機構統計,國際間技術貿易總額1965年為30億美元, 1985年為500億美元,到20世紀90年代已超過1000億美元。1995年信息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為5950億美元,超過了農產品貿易,30年間增加了190多倍。

  日本在

二戰后,一直奉行技術立國的戰略。到了2000年,日本明確提出“知識產權立國”。2002年7月,日本政府推出《知識產權戰略大綱》,11月,國會通過《知識產權基本法》。2003年7月8日,日本知識產權戰略本部公布《有關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及其利用的推進計劃》,闡述了知識產權立國國家戰略出臺的背景及其目標,并制定了具體的方針。

  對于日本提出知識產權立國的直接原因,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順德認為,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的沖擊比較大。為了尋求出路,日本開始反省過去技術立國的政策。

  中國改革開放后經濟迅速崛起,日本把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的競爭對手。與中國相比,日本在資源、市場、勞動力成本等方面處于劣勢,優勢在于科技和知識產權。因此,日本認識到,要和中國競爭必須借助科技和知識產權的優勢。

  李順德說,雖然明確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是日本,但首先把知識產權提到國家戰略高度的是美國。

  1988年,美國制定了“特別301條款”,此后通過“特別301條款”迫使其他國家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實際上是加強對美國的知識產權的保護。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知識產權貿易增速大大高于有形商品貿易,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了自身利益,極力主張將貿易與知識產權保護掛鉤,并把這種做法帶到了WTO,積極推動形成了世貿組織協定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議”),從而形成了一套有利于美國的新的國際貿易規則。

  作為發展中國家,印度也開始高度關注知識產權。2003年12月22日,印度政府向國會提交《2003年專利法修正案》,該修正案依照TRIPS協議第27條的規定,擬在所有技術領域引入產品專利保護制度。為履行要求調整國內立法的義務,印度政府承諾于2005年1月1日前,在食品、藥品等領域施行“TRIPS協議”要求的專利體制。

  及時應對

  在“知識產權立國”的大趨勢下,中國的國家戰略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協議,在中國加入該組織后八年內,世貿組織每年將對中國履行相關承諾的情況進行審議,審議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中國知識產權保護。

  知識產權的范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界定為專利、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地理標志、版權等。目前,中國涉及知識產權管理的職能部門有十幾個,商標權歸口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著作權由國家版權局管理,專利權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只有在對外交流時,涉及到知識產權才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統一負責。

  2002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始醞釀制定知識產權戰略。2004年初,便提出了一個初步框架。同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召開專家論證會,會上許多專家認為,知識產權局提出的戰略,內容以專利為主,商標和版權涉及較少,局限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工作管轄范圍,不是國家的知識產權戰略。而且這樣一個國家戰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一個部門提出,力度和影響不夠。專家們建議,應該向國務院匯報,提高到一個真正能代表國家戰略的層次。

  2004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到國家知識產權局聽取工作匯報,國家知識產權局匯報了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設想,吳儀給予充分的肯定。隨后,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報告報送國務院,溫家寶總理給予明確批示。之后,國家知識產權局與20多個部委進行了溝通,就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形成一致意見。

  2005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吳儀任領導小組組長,有20多個部門參加。同時,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負責戰略制定的具體工作,辦公室設在國家知識產權局。

  6月30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研究《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工作方案》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提綱》等文件。自此,中國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正式啟動。按照領導小組的要求,要在一年、最長不超過一年半的時間內完成戰略制定工作。

  戰略定位

  中國的知識產權戰略應包括哪些內容?2005年8月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召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研究方案專家咨詢會,研究“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起草工作,討論戰略綱要的基本框架、主要內容和進度安排等事項。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兵認為,應當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各種知識產權形態。國家應該提高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級別,以便統籌協調和執行到位。不僅要吸收高等學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參加戰略制定過程,更應聽取中國民族工業的聲音。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方新說,知識產權的獲得有多種途徑,鼓勵獲得原始性創新只是獲得知識產權的一種方式。隨著現代科技迅猛發展,不斷有新的問題出現,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有可能要相應地調整。除了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等內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還應把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生物安全等納入其中。

  關于知識產權戰略與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問題,華中科技大學知識產權戰略研究院院長朱雪忠認為,一個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時,必須考慮中國科技、經濟發展目前所處的階段,不可盲目地提“知識產權立國”,也許中國個別發達的城市可以提“知識產權立市”。中國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既要考慮促進原始創新,更要立足于保護大量的引進和合理模仿基礎上的創新。要跳出知識產權的圈子來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注意與國家其他的戰略如科技戰略、經濟戰略等方面的融合與協調。

  但中科院政策局研究員汪前進認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應該在前瞻性方面下工夫。戰略規劃應該是中長期的,而不是近期工作計劃?茖W技術革命正在或即將發生,這對知識產權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同時要充分考慮到10年20年以后中國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還要充分考慮知識產權理論與法規的變化規律。知識產權的技術理論、勞動理論、激勵理論等一直在變化,在做決策時必須考慮這些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呂薇表示,目前,中國正處于加速工業化階段,技術發展進入了自主創新和引進技術相結合的時期。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國家競爭力和國家綜合國力。戰略與發展階段相適應,目前應突出三方面內容,一是要遵循國際規則,滿足WTO的最低保護標準,合理保護。二是不僅要鼓勵自主創新,還要鼓勵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因此,應注意技術交易和技術許可的知識產權保護。三是應該加強知識產權反壟斷,防止國際跨國公司用知識產權擠壓國內企業。

  對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基本定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說,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不是知識產權工作系統的發展戰略,而是服務于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是國家的總體戰略,與國家的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等國家總體戰略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轉型必由之路

  中國制定知識產權戰略,并非僅來自國外壓力。許多有識之士一再提出,中國經濟長期依賴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廉價勞動力的增長方式難以持續。由“肢體經濟”轉向“頭腦經濟”勢所必然,而制定中國知識產權戰略將有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既是應對知識產權國際國內挑戰的當務之急,也是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國家知識產權局秘書長陳仲華表示,從長遠來看,制定和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更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能力、促進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一項根本舉措。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經濟發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術,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仍處于低端位置。有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中,75%靠技術進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的投入。而中國的情況恰好相反,主要行業的關鍵設備與核心技術基本依賴進口。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目前,中國企業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僅有2000多家,僅占企業總數的萬分之三,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擁有自己商標的企業僅占40%。很多企業處在有“制造”無“創造”、有“產權”無“知識”的狀態,甚至靠仿造過日子。

  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自主創新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剛剛結束的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更把自主創新作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著力點。而“創新為本”正是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遵循的一項重要原則。

  “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要以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為目標。” 田力普說,“中國要走向新型工業化,這是必由之路!

  (本文刊于10月17日出版的《財經》2005年第21期)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74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