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以務實態度助推中部崛起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7日 10:42 中國經濟時報

  記者 王曉紅 10月16日長沙報道 中部崛起是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由非均衡發展逐步向均衡發展背景下展開的,因而要以務實的態度謀劃中部崛起的財政政策。這是專家們在“中部崛起”財政政策高級研討會上提出的觀點。

  這次研討會于10月15-16日在長沙召開,會議由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財政學會主辦,中國經濟時報社協辦,來自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亞洲開發銀行的官員和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中部六省財政部門派員出席了會議。

  湖南省財政廳總經濟師歐陽煌作主題發言時說,中部六省以占全國10.7%的土地,承載了全國28.1%的人口,創造了全國23.5%的GDP在中國地域分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部地區具有區位優勢明顯、資源優勢和產品優勢突出、工業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等優勢,同時又面臨“四大瓶頸”:一是傳統農業特征明顯,農業產業化程度低;二是基礎產業比重大,工業發展差距大;三是城鎮化進展緩慢,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有限;四是對外開放度明顯偏低,招商引資能力不強。

  歐陽煌提出,中部崛起的關鍵是助推“四化”,即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而財政作為

宏觀調控和配置公共資源的重要手段,必須立足全局,積極施為,不斷創新財政政策措施,助推中部地區突破瓶頸,積聚優勢、釋放潛能、帶活全盤,實現中部崛起。他就此提出幾項具體建議:(一)創新財政支農政策,夯實中部崛起的基石。鑒于中部地區農業在我國的重要地位和中部地區財政的現實困難,建議中央在現有基礎上加大對中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增加“三獎一補”資金規模;優先布局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和優質糧食產業工程。(二)支持新型工業化。建議中央設立中部地區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支持中部地區產業開發;比照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研究制定支持中部地區產業、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三)財政要支持中心城市群做活,中小城市做大做強,小城鎮做精做美。建議中央擴大世行貸款、外國政府貸款對中部地區城鎮化建設的投入規模。(四)利用財稅杠桿的支持和導向功能,加快區域開放,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財稅政策,加快產業開放和貿易開放。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提出,中部崛起是在三個宏觀背景下提出的:一是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強調區域協調發展;二是公共財政建設,強調公共服務均等化;三是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基于這三個背景,中央對中部崛起的支持,恐怕更多的不是在給多少錢上,而是提供制度保障上。他認為,謀劃中部崛起的財政政策一要立足于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抓住統籌區域協調發展這條主線,爭取中央的支持;二要立足于公共服務均等的理念,使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覆蓋中西部;三要立足于轉變觀念,加快改革,尋求中央在制度建設上的支持。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蘇明提出,在財政政策方面,國家應加大國債投資和財政預算安排對中部地區的傾斜力度,而且這兩項都應與國家的產業政策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財政體制供給方面,國家應給中部地區以必要安排,對現行的稅收返還、專項撥款和一般性轉移支付做法進行改革完善。

  國家發改委國土地區研究所副所長肖金成提出,制約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發育不良、城鎮化水平低、縣鄉自我發展能力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比較效益低、制造業尚未成為主要支柱等。他認為,財政政策應針對這些問題提供支持。

  

中國經濟時報總編輯包月陽提出,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對未來5年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思想,這些指導思想將對中部崛起戰略產生重要影響。他認為,根據五中全會精神,中部崛起應注意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系:一是內需與外需、內資與外資、本地資本與外來資本的關系。對中部地區來說,不存在外貿依存度過高、外資過多的問題,應繼續積極吸引外資,推動外向型經濟。在招商引資時,應一視同仁,不能吸引了外資卻傷害了內資,引來了外地企業卻挫傷了本地企業。二是市場機制和政府作為的關系。政府應重在創造公平競爭環境,不能參與競爭。中部地區政府要繼續推動思想解放,繼續承擔起推銷本地資源、企業、產品的責任。三是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中部地區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后發優勢,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的老路。四是區內合作與區外合作的關系。中部地區經濟結構相近,經濟互補性不強,謀劃中部崛起應眼睛向外,向泛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經濟區尋求產業梯度轉移、勞務等經濟合作。

  中部其他五省的財政界代表也在會上發表了看法,提交了有關調研論文。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