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匯制改革將告別觀察期 新一論政策發布期將到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5日 14:10 《財經時報》

  中國的匯率制度改革在經歷了短短20天的觀察期后,將進入新一輪政策發布期,此次調整的關鍵,或將是放寬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浮動區間

  □ 本報記者 鈕鍵軍

  經歷“十一”長假的平靜后,中國面臨的內外部壓力將促使中國匯率政策進入新一輪
變動期。

  10月12日,美國財長斯諾率代表團登陸上海,開始為期9天的中國之行。該代表團幾乎涵蓋了布什政府的全部經濟班底。斯諾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對人民幣匯率繼續施壓。海外輿論認為,“斯諾深受中國政府重視,如果說有人能說服中國政府更為迅速地上調匯率的話非斯諾莫屬”。

  與此同時,中國現實的巨額貿易順差和非獨立的貨幣政策,已成為中國出臺新的匯率政策的內部動因。

  短暫的平靜

  “十一”期間,人民銀行并未有新政策出臺。人民銀行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告訴《財經時報》,因為“匯率改革再次進入了觀察期”。

  9月22日到23日,人民銀行以一天一則通知的速度更新著中國的外匯政策:加大銀行外匯頭寸,增加非美元外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

  此后的觀察期似乎頗為短暫。

  這位官員暗示,10月中旬之后,人民銀行或外管局將出臺一系列新的外匯政策。政策核心有可能涉及調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

  美日的壓力

  盡管中國在7月21日啟動匯制改革后,相繼出臺了諸多匯率政策,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已明顯增加,但西方國家依然不滿意。

  此次斯諾訪華前,美財政部副部長就表示,斯諾等人中國之行的主要目標是促使中國增加匯率彈性。否則,“中國可能會被美國認定為操縱匯率的國家”。

  美國原計劃在10月15日公布《全球貨幣政策報告》,該報告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認定一些操縱匯率的國家名單。但美國10月初宣布,該報告公布日期將壓后,新日期將是11月初。

  坊間認為,美國此次推遲公布的日期,是為給斯諾足夠的時間,讓他能夠為美國爭取到更好的成果。

  作為美國的小“弟弟”,日本一如既往地為美國幫腔。9月23日,中國擴大非美元外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后,日本就表示,中國此舉不利于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因為日元對人民幣的浮動區間是3%,而美元兌人民幣的波動區間僅有0.3%。

  可以預見,在即將召開的第七屆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11月初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首腦會議上,美日將共同對中國施加壓力,要求美元兌人民幣的波幅擴大。

  同時,美國財長還表示,美國將敦促國際

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中國增加匯率彈性方面施加影響力。IMF一直是被美國控制的一間國際機構,它很多時候的政策都是為美國服務,因此屢受發展中國家的非議。

  國內壓力

  中國一直強調,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首先考慮的是國內因素,而目前適當擴大美元兌人民幣的浮動區間,符合中國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

  據中國商務部外貿司的一份報告,今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將達到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此前的1998年是中國貿易順差的頂峰,不過434.75億美元。

  1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無疑將增大中國在匯率制度改革方面的成本和壓力,同時也暴露了

中國經濟發展的不正常性——過度依賴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凈出口對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已達37%;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達80%。

  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正在開始著手部署通過增加國內消費來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

  同時,由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浮動區間過小,使得中國的貨幣政策失去了其應有的獨立性。目前中國盡管不存在通貨膨脹壓力,但低利率造成資產泡沫化是不爭的事實。從M2(廣義貨幣)的數據來看,7月份是15%左右,8月份到了17.5%,這表明央行的貨幣供應有所失控。9月份公開市場凈回籠量明顯加大,說明央行對此問題有所警覺。

  控制貨幣供應量最好的辦法就是加息,但由于人民幣依然有升值壓力,因此央行遲遲不能施展這一手段。而在近期調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空間則有助于增強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這也符合“

十一五”規劃的目標。

  據悉,中央的一家權威機構提出“十一五”期間的中國金融五大戰略,其中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就名列其中。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72,7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