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馬幫進京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4日 13:32 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海外版 | |||||||||
本報記者 宋冰 一支40多名趕馬人、近120匹騾馬組成的云南馬幫,馱著約4噸普洱茶,歷時5個月,長途跋涉5000公里,10月14日進駐北京八大處公園。 這是由云南省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云南省茶業(yè)協(xié)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第七屆普洱茶葉
百年后馬幫再進京城 普洱茶名記載始于明末,產(chǎn)自云南西雙版納和思茅地區(qū)。它以云南原產(chǎn)地的大葉種曬青茶經(jīng)加工而成的兩個系列:生普和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由于成品后仍持續(xù)著自然陳化過程,所以,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zhì)。 普洱茶具有清胃生津、止渴解膩、減肥降壓等保健功能。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普洱茶果有“人頭式,名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1726年(雍正四年),雍正皇帝指派時任云南總督的心腹大臣鄂爾泰(滿族)在云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1729年設“普洱府”,1735年又在府屬思茅鎮(zhèn)設立行政組織“思茅廳”(包括今西雙版納)。于是,思茅的普洱成為云南6大茶山茶葉的購銷集散中心,普洱茶開始入貢北京清廷。 歷年來,“普洱”入貢均由馬幫馱行,翻越險山惡水。這樣的定例一直延續(xù)200年左右,直到清朝衰敗。據(jù)專家透露,直至本世紀60年代初,北京故宮茶庫里還存放著清宮未用完的普洱茶團。這些保存完好的茶團小的如網(wǎng)球、乒乓球狀。茶色褐黑,不霉不壞。 清末的最后一次進京距今已時隔166年。 沿途不忘“希望工程” 與百年前的馬幫進京不同,此次的40余名趕馬人選自麗江、施甸、貢山、墨江等11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走的仍是古道,但整個馬幫配備了8輛汽車用于運送糧草和食品、住宿、探路。加上廚師與保衛(wèi)人員等,共計68人之多。 “過去馬幫進京,是為了入貢。今天我們重走舊路,意義卻完全不一樣了。”馬幫負責人蔡國榮說:“品飲和收藏普洱茶,已成為培養(yǎng)茶藝和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健康時尚的文化活動。”5個月的旅途中,馬幫不僅沿途宣傳普洱茶文化及云南民族文化,還在途經(jīng)的昆明、成都、西安、太原,為“希望工程”進行普洱茶義賣活動。 “我們籌集了100多萬元人民幣。這些現(xiàn)款全部捐贈當?shù)亍Mこ獭k公室。”蔡國榮說,“到北京后,我們也不忘‘希望工程’:開展系列品茶活動、茶藝表演,兩天后在北京著名的馬連道茶園進行茶文化交流……” 普洱人的商業(yè)意識 “馬幫茶道·瑞貢京城”活動,呈現(xiàn)了市場經(jīng)濟時代邊陲普洱人的商業(yè)意識:他們看重北京茶葉銷售的廣闊市場空間和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在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北京宣武區(qū)馬連道“京城茶葉第一街”這個全國最大的茶葉市場上,云南普洱茶開始與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抗衡爭雄。記者隨意走進一家茶店,不少顧客正在品飲云南普洱茶。一位喜愛收藏普洱的北京中年男士說:“普洱茶可謂中外聞名,但早年不入尋常百姓家。現(xiàn)在,只要在網(wǎng)上點擊‘普洱’二字,普洱文化盡收眼底。你再啜上一小口,普洱之韻味就更門兒清了。” 店老板一邊熱情地倒茶一邊說:“過去,北京人以品花茶、綠茶者居多。一兩年前,馬連道難覓普洱茶。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你在茶城走一圈,就會發(fā)現(xiàn)家家戶戶都有擺。馬幫進京后,普洱茶的生意更紅火了。” 在馬連道“京城茶葉第一街”最繁華地段,已獲準興建“北京普洱茶都”。“這里將成為普洱馬幫的茶園。”普洱茶都經(jīng)理張京華說。13日,茶都已迎來第一批來自云南思茅的13家普洱茶葉廠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