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部委專題--國資委專題 > 正文
 

中海油打造“優快”鉆井新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4日 12:45 國資委網站

  一支“優快”新軍正在渤海油田崛起,那就是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生產部作業團隊。從2003年至今,他們將修井平均時效從11.29天降至5.569天,提高了50%,此謂“快”;將電泵平均運轉周期由474天提高到627天,作業井次由342口井減少到2004年的258口井,此謂“優”。特別是征服了讓渤海油田如鯁在喉的出砂井治理難題,創新應用了不動管柱酸化、注水井解堵等多項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采油工藝,為海洋石油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那么,這支“優快”新軍是如何打造出來的?

  開創一個“新”字

  2002年,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成立聯合修井項目組,由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鉆采所和中海石油基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監督監理公司、采油技術服務公司共同牽頭組織。本文講述的就是天津分公司生產部的7位作業管理人員以及各服務公司20多位作業監督的故事。

  創新是優快之魂。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陳明任生產部經理期間,就對創新情有獨鐘。國內外先進的修井、采油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他只要有所耳聞,就積極推介給作業室,并多次邀請國內外專家到作業室講課,傳授新知,開闊思路。而陳明的手下,也不缺精兵強將。原生產部作業經理楊寨就以采油工藝創新在渤海油田廣為人知。常常,當眾人為哪個技術難題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卻總是看似悠閑地抽著煙,不吭聲。可誰都知道,那煙霧背后是一雙睿智的眼睛和一個飛速運轉的大腦。幾天過后,他會冷不丁用那口多年未改的廣東鄉音告訴你:我想通了……在這個智多星的帶領下,作業工藝一路屢創佳績。如近幾年推廣應用的不動管柱酸化技術,就使單井酸化作業費用由200多萬元下降到80多萬元,對提高渤海稠油油田的采收率極具價值,在國際上也無先例。

  今年7月接楊寨班的李貴川是渤海地區的十佳“青年科技能手”。出砂井大修開始時,一位監督從海上打電話說:“李工,作業條件太苛刻了,我辦不到。”李貴川急了,在電話里吼:“你忘了在文昌13-1平臺,咱們是怎么用修井機搞定大規模完井防砂作業的?你好好想一想,想不通,你下來,我上去!”一小時后,那位監督打來電話:“李工,我想通了……”

  攻堅戰役打響了。此次生產部史無前例地要用60噸檢泵修井機代替大型鉆機作業。殺雞刀能不能宰下一頭牛,公司上下都拭目以待。作業監督龍江橋要啃的是兩塊硬骨頭——綏中36-1F22井、E21井。這個瘦小精悍的廣西小伙子,多年給外方人員當助手,對哈里伯頓等公司的防砂完井技術已熟諳于心。可此次出砂井大修,也讓他幾度陷入絕望:“當你熬了幾天幾夜還熬不出眉目的時候,真有望著大海掉眼淚的感覺。”但小伙子不服輸,堅守陣地,生產部又增援兩名監督與他共同攻堅。平臺,幾個人絞盡腦汁,討論策劃一套套方案;后方,作業室密切關注,隨時提供支援。眾人齊心協力,終于讓兩口井起死回生。

  2004年,“出砂井修井技術在渤海油田的應用”成果榮獲天津分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所修復的11口出砂井,在未來15年內可產油134萬立方米。

  執行一個“嚴”字

  創新不是天馬行空。近兩年,生產部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出臺使這支作業團隊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他們采取油井質量一體化捆綁式服務,將作業隊的司鉆和隊長一級也納入到監督隊伍管理和考核。管理制度的考試每年年初開卷一次,年底閉卷一次,考試不合格者降級使用。生產部制定的《出海人員登記表》等16項表格,涉及到修井作業的每一個承包商,工序交接都以“白紙黑字”為證,讓所有員工都有自危之感。

  作業監督高永華是個帥氣又有點靦腆的小伙子,去年在歧口18-1漏過了一個安全隱患:立管螺栓本應上12個,而操作工只上了4個。問題發現后,生產部對他“繩之以法”:在全體監督月度會上作檢討,降格作副監督3個月,不得出海,留在陸地做基礎工作,外加重溫管理制度。3個月后,高永華憋足了勁兒上了綏中36-1平臺。他巧妙安排交叉作業,短短十天就漂亮地拿下了6口井,引來一片喝彩。年底,高永華被評為作業系統的優秀監督。

  36歲的王偉軍在海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從鉆工一直干到管理監督。1990年“埕北”下海油第一臺電潛泵、1996年“歧口”上第一臺國產海洋石油修井機,都有他的身影。一本功勞簿讓他有點“狂”,違規操作還自稱是“藝高人膽大”。對此,生產部是不能容忍的,生產例會上擺王偉軍的問題,有理有據,當著眾人不留情面。幾個回合之后,王偉軍收住了“野馬”習氣,并且顯露出令人刮目的一面。別看他貌似黑李逵,卻胸藏錦繡。憑借豐富的現場經驗,他主筆完成了HSE的修井分冊和修井操作手冊;每周例會上他主講作業一路,每項工作都分析得頭頭是道……

  執行可以轉變觀念。王偉軍說:“我們是高風險作業,講究相互配合。而執行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人情關系再好,也要嚴字當頭。”

  戰勝一個“苦”字

  創新的背后,更要有勇戰艱難的精神。生產部滿打滿算30多人的作業團隊,肩負的卻是渤海迄今13個自營油田30個平臺550口井的作業任務。哪口井出油不賣力,或趴窩不干活,他們就要奔赴到哪里去。而作業條件又是如此“苛刻”:其一,作業區域橫跨遼西遼北、渤西渤南,夏頂驕陽冬戰冰雪。其二,修井設備落后,大多是國產的“小米加步槍”,沒有專配的運輸船,只能見縫插針搭其他作業的便車。其三,作業監督在許多平臺特別是“無人平臺”上沒有辦公場所,只能在睡鋪上甚至廚房里指揮工作。沒有點野戰軍的工作作風,是沒法在作業一線待久的。

  先看前線。兩口井同時作業,一線監督每天就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遇到作業高峰,兩天兩夜不合眼是常事,而且一待就是三四十天。工藝主管劉義剛去年八月在綏中36-1中心平臺上負責創新工藝———清污混注的實施,不知被哪股邪風吹成了臉中風。他不當回事,在平臺頂了20多天。沒想到回陸地后臉越腫越大,右眼都陷進了肉里,乍一看真能嚇人一趔趄。可他仍然堅持工作,一天病假都沒請。

  再看后方。24小時開機是作業室所有陸上人員的規矩,晚上回家后住宅電話也是辦公電話。47歲的作業工程師梁鳳儒曾在大港油田工作過,他說:“陸地,你錯漏個維修設備,隨時都可以補送,海上不行,要等船等飛機,一誤就是好幾天。因此,寧在地上忙乎一天,不讓海上耽誤一時……”老梁心思重,夜里海上出點事,他一切布置停當了,也會熬到凌晨睡不著,那顆心時刻被海上揪著呢。

  6至9月,是海上油田作業的高峰期。今年更是15個平臺同時作業,而生產部的作業力量只夠應付8個平臺。李貴川心一橫:不管是在專業公司,還是在基地公司,監督出身走上管理崗位的人員都到海上當監督!能頂幾個就頂幾個,他自己也沖到了一線。這可讓后方忙了個“腳朝天”。25歲的小姑娘鄒若華,負責費用管理、海上資料總結、技術資料整理連帶辦公文秘,成天卷宗一大摞,可她總是不吭不響,埋頭工作。一日累過了勁兒,小鄒暈倒在

衛生間里,被同事趙艷發現扶到了辦公室。剛剛蘇醒過來,上面來電話催資料,小鄒又掙扎著趕緊整理……7月,作業室一鼓作氣完成了50口井,創造了中國海油修井增產作業的新記錄。

  在2004年一次研討會上,世界第四大油田專業技術服務商威德福公司的代表談道,與該公司45-55歲成熟的作業人員相比,渤海石油作業一線25-30歲人員的技術能力已經毫不遜色!正如陳明所說,繼優快鉆井之后,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作業一線的優快團隊正在崛起,一條完整的“優快作業鏈條”將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渤海油田向3000萬立方米年產量跨越的壯闊舞臺上,這條“優快”的巨龍一定能舞出神采,再創佳績!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