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 > 正文
 

非公經濟發展論壇發布對民企經營者問卷調查結果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2日 01:25 新浪財經

  據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企業委員會與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于10月11日在安徽舉行的“2005•中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上公布的對1207位民營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結果表明: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民營企業總體經營狀況良好,產銷穩定增長,從業人數保持上升,對外貿易發展迅速;未來投資意愿較強,“長三角”和西部地區成為民營企業投資意向比
較集中的區域;企業經營狀況繼續看好。

  民營企業經營者同時認為,當前不少民營企業經營中遇到了產品價格下跌、成本上升、盈利下滑、能源緊張狀況加劇等困難;中外貿易摩擦對部分行業影響較大;融資困難、人才短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管理水平不高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民營企業發展方式亟需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民營企業外部信用環境、經營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國民待遇亟待進一步改善。

  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當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松緊度比較合適或略顯偏緊;對房地產調控成效持肯定態度,房地產可望繼續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

  民營企業經營者對近年來的各項經濟改革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并呼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加快金融、財稅體制改革并取得突破,保護好民營企業經營者健康發展企業的積極性,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的27年里,中國經濟保持了令世界矚目的高增長。推動這一高增長的動力,由最初的國有、集體企業混合引擎逐步過渡到國有、民營和外資三大引擎,且民營經濟份額不斷增加。近5年來,作為民營企業代表的私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年度增長率分別達到22.8%和16.5%,明顯高于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4.2%的水平。與此同時,民營企業規模擴大的速度迅猛,2001年民營企業

500強的最低門檻為營業收入2.97億元,2002年提升至4億元,2003年更增至6.08億元,年均增長52%。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04年,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超過60%;吸納就業人口超過1億;民營工業企業完成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以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一半以上;各類民營企業已經實現了我國70%以上的對外出口;在全社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各類民營企業的投資比重也超過了40%。

  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近兩年我國經濟連續保持9.5%的高速增長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由于經濟增長方式的粗放,以及經濟增長對投資、出口的過分依賴,經濟運行中資源、環境的制約日漸突出,中外貿易磨擦不斷加劇。為此,今年以來中央在繼續加強宏觀調控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要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構建

和諧社會的目標。

  在新的形勢和政策影響下,民營企業的發展情況如何,民營企業經營者對當前宏觀經濟走勢的信心如何,對國家宏觀政策和改革發展戰略有何意見和建議,受到社會各界包括政府決策部門的廣泛關注。為全面了解上述情況,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2005年8月至10月,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企業委員會與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共同組織實施了“2005·中國民營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

  本次調查以民營企業法人代表為調查對象,按行業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采用郵寄問卷的方式進行,于8月10日發放問卷5000份,截止9月20日共回收問卷1256份,其中有效問卷1207份,有效回收率為 24.1%。通過部分未填寫問卷與填寫問卷企業的對比分析,未發現存在系統偏差。

  本次調查主要涉及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上述行業的企業所占比重分別為:70.5%、3.2%、1.7%、12.9%、3.1%、1.1%、2.2%。從企業的地區分布看,東部地區占65.6%,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占20.2%和14.1%。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分別占6.8%、47.2%和46%。

  本次調查的民營企業經營者96.3%為男性;平均年齡為48歲,其中45-54歲比重占四成,44歲及以下占1/3,55歲及以上占1/4;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的超過3/4,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1/3;所學專業為管理類的接近一半,為經濟類的接近1/3; 職務為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廠長、黨委書記的占94.5%,其他職務的占5.5%(見表1、2、3)。

表 1 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行業

農林牧漁業

1.6

地區

東部地區企業

65.6

采掘業

0.9

中部地區企業

20.2

制造業(詳見表 2)

68.7

西部地區企業

14.1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0.9

     

建筑業

3.2

規模

特大型企業

0.4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7

大型企業

6.4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0.9

中型企業

47.2

批發和零售業

12.9

小型企業

46.0

住宿和餐飲業

1.1

     

房地產業

3.1

盈利企業

69.6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2.2

持平企業

15.8

其他行業

2.8

虧損企業

14.7

注: 1、其他行業包括: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行業;

2、東部地區包括:京、津、冀、遼、滬、蘇、浙、閩、魯、粵、桂、瓊12省(市、自治區),中部地區包括:晉、蒙、吉、黑、皖、贛、豫、鄂、湘 9省(市、自治區),其他10省(市、自治區)為西部地區。

表 2 調查樣本中制造業基本情況(%)

 

制造業細分

%

 

制造業細分

%

1

食品加工業

6.3

16

化學纖維制造業

1.0

2

食品制造業

2.6

17

橡膠制品業

1.5

3

飲料制造業

2.0

18

塑料制品業

4.1

4

煙草加工業

0.1

19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5.0

5

紡織業

6.1

20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0

6

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

4.5

21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0

7

皮革、毛皮、羽絨及其制品業

0.8

22

金屬制品業

4.8

8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業

1.9

23

普通機械制造業

8.7

9

家具制造業

1.7

24

專用設備制造業

7.4

10

造紙及紙制品業

1.8

25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2.9

11

印刷業,記錄媒介的復制

1.1

26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4.6

12

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

1.7

27

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

3.1

13

石油加工及煉焦業

0.9

28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1.2

14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8.6

29

其他制造業

6.5

15

醫藥制造業

5.0

   

表 3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性別

96.3

文化程度

初中或以下

4.9

3.7

中專、高中

19.4

年齡

44歲及以下

34.0

大專

41.3

45~49歲

18.2

大學本科

22.2

50~54歲

22.9

研究生學歷

6.4

55歲及以上

24.9

碩士

5.3

平均年齡(歲)

48.2

博士

0.4

所學專業

文史哲法律

6.3

現任職務

董事長

72.2

經濟

32.6

總經理

60.9

管理

47.1

廠長

5.7

理工農醫

22.9

黨委書記

18.0

其他

12.4

其他

5.5

注:由于存在跨專業和職務兼任情況,因此所學專業和現任職務比例合計大于 100%。

  一、民營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趨勢

  1、總體經營狀況趨于好轉、未來走勢謹慎樂觀

  關于企業目前經營狀況,調查結果顯示,44.7%的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43%認為“一般”,12.3%認為“不佳”,認為“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32.4個百分點,這一結果比2004年的水平高3個百分點,表明民營企業經營狀況總體趨好(見表4)。

表 4 企業目前經營總體狀況(%)

  

目前經營狀況

良好 - 不佳

 

良好

一般

不佳

2005年

2004年

總體

44.7

43.0

12.3

32.4

29.7

東部地區企業

48.7

39.6

11.7

37.0

32.6

中部地區企業

36.4

49.2

14.5

21.9

26.2

西部地區企業

38.2

49.4

12.4

25.9

23.5

大型企業

57.0

35.4

7.6

49.4

39.3

中型企業

48.5

40.9

10.6

37.9

40.2

小型企業

39.2

46.3

14.5

24.7

16.0

  與去年類似,不同類型的企業景氣狀況呈現明顯的差異,且今年的差異更為明顯,主要表現為東部地區好于中西部地區;大中型企業好于小型企業。

  從不同地區看,調查結果顯示,東部地區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37個百分點,而中、西部地區分別為22和26個百分點左右,前者比后者多11~15個百分點。與去年相比,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企業在發展上的差距仍呈擴大趨勢。

  從不同規模看,規模越大,經營狀況越好。調查結果顯示,大型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49個百分點,中型企業多38個百分點,小型企業多25個百分點(見表4)。

  從不同行業看,今年企業經營狀況的差異明顯,與2004年相比也有一些新的變化。近年來的能源緊張造成的油、煤漲價使采掘業一直保持良好的經營狀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升級促進了住宿、餐飲、租賃、商務服務等服務業的發展。出口的增長給服裝、電子等行業的企業帶來了更多機會。

  調查結果顯示,采掘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制造業中服裝、

化工、有色、金屬制品、電氣機械、電子及通信設備等行業經營狀況良好,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40個百分點以上。

  與此相反,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大的房地產企業當前經營狀況差于2004年,認為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經營者比認為“不佳”的只多8.1個百分點,比2004年的結果少24個百分點;鋼鐵行業也由2004年的44個百分點降為目前的28個百分點(見表5-1、5-2)。

表 5-1 企業目前經營總體狀況(%)

 

目前經營狀況

良好 - 不佳

 

良好

一般

不佳

2005年

2004年

總體

44.7

43.0

12.3

32.3

29.7

農林牧漁業

42.1

36.8

21.1

21.1

34.9

采掘業

54.5

45.5

54.5

64.3

制造業

44.8

42.4

12.7

32.1

28.2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50.0

20.0

30.0

20.0

22.2

建筑業

41.0

51.3

7.7

33.3

34.8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5.0

50.0

25.0

0.0

48.0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36.4

54.5

9.1

27.3

批發和零售業

47.7

44.4

7.8

39.9

28.7

住宿和餐飲業

53.8

46.2

53.8

54.5

房地產業

27.0

54.1

18.9

8.1

32.5

租賃 和商務服務業

53.8

46.2

  

53.8

注:“ ”表示該年度沒有涉及此項調查內容,以下同。

表 5-2 企業目前經營總體狀況(%)

 

目前經營狀況

良好 - 不佳

 

良好

一般

不佳

2005年

2004年

制造業

44.8

42.4

12.7

32.1

28.2

食品飲料制造業

34.4

44.1

21.5

12.9

21.7

紡織業

41.0

45.9

13.1

27.9

20.0

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

59.5

27.0

13.5

45.9

44.4

造紙及紙制品業

35.3

58.8

5.9

29.4

5.3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51.3

42.1

6.6

44.7

19.5

醫藥制造業

48.7

38.5

12.8

35.9

34.0

化學纖維制造業

25.0

50.0

25.0

0.0

50.0

橡膠制品業

42.9

42.9

14.3

28.6

37.5

塑料制品業

35.5

45.2

19.4

16.1

14.9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31.3

47.9

20.8

10.4

12.5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44.4

38.9

16.7

27.8

44.0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50.0

42.9

7.1

42.9

34.6

金屬制品業

53.8

38.5

7.7

46.2

20.4

普通機械制造業

45.7

45.7

8.6

37.0

41.3

專用設備制造業

50.0

38.5

11.5

38.5

41.3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39.1

47.8

13.0

26.1

27.8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48.6

45.9

5.4

43.2

40.0

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

56.5

34.8

8.7

47.8

44.8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37.5

62.5

 

37.5

54.5

  2、產銷形勢較好,但產品價格下跌,成本上升,盈利略受影響。

  關于企業目前的產銷形勢,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的經營者認為企業的生產(服務)量增加,比認為減少的多近30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的調查結果大體相同,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見表6)。

表 6 企業目前的生產(服務)量情況(%)

 

增加

持平

減少

增加-減少

總體

2005年

49.6

30.0

20.4

29.2

2004 年

51.7

28.0

20.3

31.4

東部地區企業

50.8

30.6

18.6

32.2

中部地區企業

45.7

29.9

24.4

21.4

西部地區企業

49.4

27.1

23.5

25.9

大型企業

57.1

35.1

7.8

49.4

中型企業

51.0

28.8

20.2

30.8

小型企業

47.5

30.4

22.1

25.4

  從產品銷售價格情況看,超過四成的經營者認為價格下跌,比價格上升的比重高20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去年5個百分點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場競爭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市場的需求并不太樂觀。

  分行業看,反映今年產品銷售價格上升的主要是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而房地產業、住宿和餐飲業等服務行業、制造業銷售價格則普遍下滑(見表7-1、7-2)。

  與此同時,由于受能源漲價等因素影響,超過3/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成本上升,比認為成本下降的多71個百分點(見表8)。

表 7-1 企業目前銷售價格情況(%)

 

上升

持平

下降

上升 - 下降

 

2005年

2004年

總體

21.8

36.6

41.6

-19.9

-5.1

農林牧漁業

21.1

36.8

42.1

-21.1

26.2

采掘業

27.3

18.2

54.5

-27.3

80.0

制造業

20.7

35.1

44.2

-23.5

-11.8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60.0

30.0

10.0

50.0

33.3

建筑業

24.2

27.3

48.5

-24.2

-3.0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5.8

31.6

52.6

-36.8

-5.0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0.0

9.1

90.9

-90.9

批發和零售業

21.9

46.4

31.8

-9.9

1.9

住宿和餐飲業

25.0

58.3

16.7

8.3

房地產業

47.1

35.3

17.6

29.4

34.3

租賃 和商務服務業

20.8

58.3

20.8

0.0

食品飲料制造業

19.6

37.0

43.5

-23.9

17.9

紡織業

21.7

35.0

43.3

-21.7

-25.5

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

27.8

33.3

38.9

-11.1

-29.4

造紙及紙制品業

18.8

37.5

43.8

-25.0

5.2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47.3

32.4

20.3

27.0

26.3

醫藥制造業

12.8

33.3

53.8

-41.0

-52.0

化學纖維制造業

50.0

0.0

50.0

0.0

0.0

橡膠制品業

15.4

46.2

38.5

-23.1

-50.0

塑料制品業

33.3

26.7

40.0

-6.7

-14.8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14.6

39.6

45.8

-31.3

-9.1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2.2

11.1

66.7

-44.4

54.1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3.1

23.1

53.8

-30.8

30.7

金屬制品業

17.9

41.0

41.0

-23.1

-14.2

普通機械制造業

8.8

48.8

42.5

-33.8

-19.3

專用設備制造業

11.8

37.3

51.0

-39.2

-43.5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4.3

21.7

73.9

-69.6

-55.6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13.5

29.7

56.8

-43.2

-19.0

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

21.7

17.4

60.9

-39.1

-38.0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0.0

50.0

50.0

-50.0

-36.3

表 8 企業目前的成本費用情況(%)

 

上升

持平

下降

上升 - 下降

總體

2005年

77.3

16.1

6.5

70.8

2004年

84.5

11.9

3.6

80.9

東部地區企業

77.6

16.3

6.1

71.6

中部地區企業

77.8

15.1

7.1

70.7

西部地區企業

75.6

17.3

7.1

68.5

大型企業

72.5

17.5

10.0

62.5

中型企業

75.0

17.4

7.7

67.3

小型企業

80.7

14.5

4.8

75.9

  在成本上升、價格下跌的擠壓下,民營企業今年的盈利情況受到一定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52.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盈利情況“好”(包括“非常好”、“比較好”、“有些好”),比認為“差”(包括 “非常差”、“比較差”、“有些差”)的多4.4個百分點,比去年減少3.4個百分點;其中認為“非常好”、“比較好”的比去年減少7.8個百分點(見表9)。

表 9 對本企業利潤水平的評價(%)

 

非常差

比較差

有些差

小計

有些好

比較好

非常好

小計

總體

2005年

4.1

12.3

31.4

47.8

31.1

19.3

1.8

52.2

2004年

4.1

13.8

26.5

44.4

26.7

27.4

1.5

55.6

東部地區企業

4.1

11.6

31.0

46.7

32.3

19.2

1.8

53.3

中部地區企業

5.4

12.4

32.6

50.4

31.0

16.5

2.1

49.6

西部地區企業

2.4

15.3

31.8

49.5

25.9

23.5

1.2

50.6

大型企業

2.5

10.1

24.1

36.7

27.8

30.4

5.1

63.3

中型企業

3.2

10.4

28.9

42.5

32.5

23.3

1.8

57.6

小型企業

5.3

14.7

34.7

54.7

30.2

13.8

1.3

45.3

  3、預期比較樂觀,未來投資信心依然較強

  盡管面臨成本上升、價格下跌的不利因素,民營企業經營者仍對未來表現出樂觀的預期。調查結果顯示,35.4%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四季度企業經營狀況將“好轉”,57.0%認為“不變”,7.6%認為會“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27.8個百分點,與去年大體相當,比國有企業①高13個百分點(見表10)。

表 10 對下期企業經營狀況的預計(%)

 

下期經營狀況

好轉 - 惡化

 

好轉

不變

惡化

2005年

2004年

總體

35.4

57.0

7.6

27.8

28.2

東部地區企業

33.8

59.0

7.2

26.6

27.2

中部地區企業

35.6

56.5

7.9

27.6

29.1

西部地區企業

42.3

49.4

8.3

33.9

31.2

大型企業

35.4

55.7

8.9

26.6

21.5

中型企業

36.0

56.0

8.1

27.9

30.8

小型企業

34.9

58.4

6.8

28.1

26.3

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

26.1

62.4

11.6

14.5

18.5

  從從業人數的安排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41.5%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計劃在近期“增加”企業的從業人員,46.3%計劃“不變”,19.6%計劃“減少”,計劃“增加”的比計劃“減少”的多近30個百分點。而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情況看,計劃“增加”的與計劃“減少”的均為22%左右,也就是說不能凈吸納社會就業人員。調查表明,民營企業已成為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的主要渠道(見表11)。

表 11 對企業下期從業人數的預期(%)

 

增加

持平

減少

增加 - 減少

總體

2005年

41.5

46.3

12.2

29.3

2004年

38.7

48.3

13.0

25.7

東部地區企業

41.7

47.7

10.6

31.2

中部地區企業

42.7

41.5

15.8

27.0

西部地區企業

38.8

46.5

14.7

24.1

大型企業

37.5

53.8

8.8

28.8

中型企業

45.0

42.2

12.8

32.3

小型企業

38.7

49.5

11.8

26.9

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

21.7

56.0

22.2

-0.5

  從投資計劃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61%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表示未來計劃投資額將“增長”,13%表示會“減少”,表示“增長”的比表示“減少”的多48個百分點,這一結果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高11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區的民營企業的投資熱情顯得比東部地區高,表示未來投資額會“增長”的比表示會“減少”的分別多54、50和45個百分點(見表12)。

表 12 對未來計劃投資額的預計(%)

 

增長

不變

減少

增長 - 減少

總體

2005年

60.7

26.2

13.0

47.7

2004 年

59.4

25.2

15.4

44.0

東部地區企業

58.7

27.8

13.5

45.2

中部地區企業

64.6

25.0

10.4

54.2

西部地區企業

64.5

21.3

14.2

50.3

大型企業

58.2

25.3

16.5

41.8

中型企業

62.3

25.4

12.3

50.0

小型企業

59.7

27.1

13.3

46.4

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

53.4

29.8

16.8

36.7

  關于民營企業經營者有投資意向的地區,調查結果顯示,“長三角”地區為首選的地區,選擇比重為38.8%;其次為西部地區,選擇比重為29.1%;其他地區按投資意向的選擇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中部地區(19.8%)、“環渤海”地區(17.2%)、“珠三角”地區(16.3%)和東北老工業基地(13.2%)。其中,近半數(47.2%)的東部地區民營企業經營者選擇“長三角”為首選的投資地區,選擇其他地區的比重差異不大;中部地區民營企業經營者主要選擇中部地區(32.8%)、西部地區(27%)和“長三角”地區為計劃投資的地區;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經營者則非常集中地選擇西部地區為計劃投資的地區,選擇比重接近七成,選擇其他地區比重較大的是“長三角”地區(21.2%)(見表13)。

表 13 企業有投資意向的地區(%)

 

總體

地區

規模

 

東部

中部

西部

大型

中型

小型

“長三角”地區

38.8

47.2

24.2

21.2

40.2

40.2

37.4

西部地區

29.1

20.9

27.0

69.4

32.9

30.3

27.1

中部地區

19.8

17.6

32.8

11.8

24.4

20.3

18.4

“環渤海”地區

17.2

20.6

13.9

6.5

19.5

20.3

13.9

“珠三角”地區

16.3

18.2

12.3

12.9

13.4

16.6

16.5

東北老工業基地

13.2

13.7

18.9

2.9

13.4

16.4

9.9

  二、民營企業產品出口情況

  1、民營企業出口比重上升

  自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之后,我國的對外貿易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尤其是近兩年(2003、2004)進出口總額年增長率分別高達37.1%和35.7%,今年1~8月為23.5%,其中出口仍達到32.2%的高增長。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調查結果顯示,47%的民營企業有產品出口(見表14-1);有產品出口的企業中出口額占銷售收入一半以上的民營企業超過三成(見表14-2);與去年同期相比,37%的民營企業產品出口量“增加”,比“減少”的多14個百分點(見表14-3)。

表 14-1 企業產品出口情況(%)

 

總體

47.0

53.0

東部地區企業

55.0

45.0

中部地區企業

29.8

70.2

西部地區企業

33.3

66.7

大型企業

53.8

46.3

中型企業

47.9

52.1

小型企業

45.2

54.8

表 14-2 企業產品出口額占全部銷售收入的比重(%)

 

10%以下

10~30%

30~50%

50%以上

總體

36.2

21.1

8.3

34.4

東部地區企業

30.4

22.3

8.1

39.2

中部地區企業

58.0

13.0

11.6

17.4

西部地區企業

53.7

22.2

5.6

18.5

大型企業

45.2

26.2

7.1

21.4

中型企業

36.0

21.5

7.7

34.9

小型企業

34.7

20.1

9.2

36.0

農林牧漁業

50.0

   

50.0

采掘業

 

50.0

 

50.0

制造業

35.6

21.1

8.9

34.4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00.0

   

建筑業

100.0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50.0

 

50.0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50.0

   

50.0

批發和零售業

32.3

16.1

6.5

45.2

住宿和餐飲業

 

100.0

   

房地產業

66.7

33.3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40.0

40.0

 

20.0

食品飲料制造業

30.3

21.2

3.0

45.5

紡織業

17.0

19.1

14.9

48.9

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

6.9

17.2

10.3

65.5

造紙及紙制品業

75.0

12.5

 

12.5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36.6

24.4

17.1

22.0

醫藥制造業

47.4

15.8

5.3

31.6

化學纖維制造業

 

50.0

 

50.0

橡膠制品業

66.7

16.7

16.7

塑料制品業

31.3

25.0

18.8

25.0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60.0

13.3

26.7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50.0

10.0

10.0

30.0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66.7

33.3

 

金屬制品業

28.0

32.0

4.0

36.0

普通機械制造業

51.8

28.6

3.6

16.1

專用設備制造業

61.3

16.1

9.7

12.9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25.0

33.3

16.7

25.0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52.4

19.0

28.6

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

23.5

23.5

17.6

35.3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50.0

 

50.0

表 14-3 企業目前的產品出口量情況(%)

 

增加

持平

減少

增加 - 減少

總體

37.4

39.5

23.1

14.3

東部地區企業

42.0

36.5

21.5

20.6

中部地區企業

24.0

47.9

28.1

-4.1

西部地區企業

27.0

46.1

27.0

0.0

大型企業

31.7

51.7

16.7

15.0

中型企業

40.4

38.5

21.1

19.4

小型企業

35.5

38.7

25.7

9.8

  民營企業出口狀況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其中東部地區55%的民營企業有產品出口,中、西部地區有產品出口的民營企業比重分別為30%和33%(見表14-1);與去年同期相比,東部地區民營企業中的42%出口量“增加”,比“減少”的多21個百分點,而西部地區出口“增加”的僅占27%,與出口“減少”的比重相同,中部地區出口“增加”的僅24%,反而比出口“減少”的少4個百分點(見表14-3)。

  2、中外貿易摩擦對部分行業的民營企業有較大影響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以及貿易總量的迅速擴大,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

  中外貿易摩擦對民營企業的出口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以來歐美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對企業產品出口有影響,其中認為影響“很大”和“影響較大”的分別為3.5%和11.9%,認為“略有影響”的為35.4%。

  分行業看,認為影響“很大”或“影響較大”的企業的比重較高的主要包括化纖(50%)、紡織(42.5%)、服裝(26.7%)、橡膠(25%)、鋼鐵(20%)等行業。貿易摩擦對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電子及通訊產品的出口廠家影響不太明顯,7成經營者認為“沒有影響”(見表15-1、15-2)。

表 15-1 今年以來歐美與中國的貿易磨擦對民營企業產品出口的影響(%)

 

沒有影響

略有影響

影響較大

影響很大

總體

48.4

36.2

11.9

3.5

東部地區企業

47.9

36.8

12.3

3.1

中部地區企業

56.5

27.5

10.1

5.8

西部地區企業

42.6

42.6

11.1

3.7

大型企業

34.9

44.2

11.6

9.3

中型企業

52.3

33.2

10.7

3.8

小型企業

47.1

37.5

13.3

2.1

表 15-2 今年以來歐美與中國的貿易磨擦 對不同行業民營企業產品出口的影響(%)

 

沒有影響

略有影響

影響較大

影響很大

總體

48.4

36.2

11.9

3.5

農林牧漁業

66.7

16.7

 

16.7

采掘業

 

100.0

 

制造業

49.7

36.1

11.5

2.7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00.0

 

建筑業

100.0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100.0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100.0

   

批發和零售業

29.0

35.5

19.4

16.1

住宿和餐飲業

 

100.0

   

房地產業

33.3

66.7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20.0

60.0

20.0

 

食品飲料制造業

41.2

44.1

11.8

2.9

紡織業

19.1

38.3

31.9

10.6

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

26.7

46.7

26.7

 

造紙及紙制品業

62.5

25.0

12.5

 

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50.0

40.5

9.5

 

醫藥制造業

63.2

36.8

 

化學纖維制造業

50.0

50.0

 

橡膠制品業

58.3

16.7

25.0

 

塑料制品業

31.3

50.0

12.5

6.3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53.8

38.5

7.7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40.0

40.0

10.0

10.0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57.1

42.9

   

金屬制品業

64.0

32.0

 

4.0

普通機械制造業

64.9

24.6

8.8

1.8

專用設備制造業

77.4

19.4

 

3.2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50.0

41.7

8.3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38.1

52.4

9.5

 

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

70.6

23.5

5.9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

 

100.0

   

  三、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障礙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轉型從兩方面促進了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同時,由于目前經濟體制尚處于轉型期,傳統體制的束縛尚未得到徹底清除,民營企業發展基礎的薄弱也決定了其發展過程中會遭遇各種困難、問題和障礙。此次調查顯示,目前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融資困難、人才短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管理水平落后是民營企業發展遇到的主要障礙。

  關于什么是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礙,調查結果顯示,3/4的民營企業經營者選擇了“融資困難”,是所有選項中選擇比重最高的,中西部地區選擇“融資困難”的比重更是高達八成。

  除了融資難外,民營企業當前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高發展水平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關于當前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礙,66.8%的民營企業經營者選擇了“人才短缺”,55.6%選擇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52.2%選擇了“管理水平落后”,47.5%選擇了“民營企業經營者素質有待提高”(見表16)。

表 16 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遇到的主要障礙(%)

 

總體

地區

規模

 

東部

中部

西部

大型

中型

小型

融資困難

75.9

73.8

79.9

79.4

68.3

75.1

77.6

人才短缺

66.8

65.9

73.4

62.4

54.9

68.4

67.5

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55.6

55.9

56.1

52.9

43.9

57.8

55.3

管理水平落后

52.2

52.8

52.9

47.6

41.5

53.4

52.3

民營企業經營者素質有待提高

47.5

46.5

49.2

50.0

42.7

49.7

45.9

民營企業家地位不高

26.6

25.0

27.0

32.9

28.0

25.6

26.9

行業壟斷

21.0

20.2

17.6

28.8

23.2

19.4

21.7

社會輿論環境不利

16.7

15.3

17.6

21.2

29.3

17.1

14.1

私有財產缺乏保障

16.2

16.3

15.2

17.1

24.4

16.6

15.0

政府干預較多

15.5

15.0

13.5

20.6

15.9

15.3

15.4

缺乏外貿支持

11.6

12.6

11.5

7.1

8.5

9.9

13.9

其他

7.0

8.3

3.3

5.9

4.9

6.9

7.4

  2、民營企業外部信用環境、經營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國民待遇方面亟待進一步改善

  盡管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有了比較大的改善,但與民營企業經營者的期望還存在一定距離,尤其在外部信用環境、經營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國民待遇方面需加強改善的力度。

  關于外部信用環境,調查結果顯示,29.2%的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53.4%認為“未變”,17.4%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11.7個百分點,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8個百分點(見表17)。

表 17 與2004年相比,2005年的外部信用環境變化情況(%)

 

好轉

未變

變差

好轉 -變差

 

2005年

2004年

總體

29.2

53.4

17.4

11.7

19.5

東部地區企業

28.2

54.5

17.3

10.9

17.6

中部地區企業

33.6

49.6

16.8

16.8

21.6

西部地區企業

26.7

53.9

19.4

7.3

24.2

大型企業

31.3

55.0

13.8

17.5

12.7

中型企業

31.9

51.6

16.5

15.4

21.6

小型企業

26.2

54.8

19.0

7.2

18.6

  關于民營企業經營者人身安全狀況,調查結果顯示,27.2%的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50.6%認為“未變”,22.2%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僅多5個百分點。調查表明,在目前社會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情況下,如何保護好民營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避免其在人身安全方面受到侵害,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見表18)。

表 18 與2004年相比,2005年經營者人身安全狀況(%)

 

好轉

未變

變差

好轉 -變差

總體

27.2

50.6

22.2

5.0

東部地區企業

26.5

51.2

22.4

4.1

中部地區企業

30.0

49.4

20.6

9.5

西部地區企業

26.6

49.7

23.7

3.0

大型企業

30.5

52.4

17.1

13.4

中型企業

24.4

50.9

24.7

-0.4

小型企業

29.8

49.9

20.3

9.5

  近年來,民營企業對打破壟斷,放寬市場準入限制,真正實現公平國民待遇的期望越來越高。關于公平國民待遇,調查結果顯示,21.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63.7%認為“未變”,14.6%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7.1個百分點,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15個百分點。

  關于市場準入限制,調查結果顯示,34.5%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比去年“好轉”,57.5%認為“未變”,8%認為“惡化”,認為“好轉”的比認為“惡化”的多26.5個百分點, 比去年的調查結果減少10個百分點。調查表明,在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實現公平國民待遇方面,民營企業經營者還抱有更大的期望(見表19、20)。

表 19 與2004年相比,2005年的公平國民待遇變化情況(%)

 

好轉

未變

變差

好轉 -變差

 

2005年

2004年

總體

21.7

63.7

14.6

7.1

22.4

東部地區企業

21.0

64.2

14.8

6.2

24.5

中部地區企業

25.8

60.4

13.8

12.1

16.7

西部地區企業

19.0

66.7

14.3

4.8

22.2

大型企業

28.0

64.6

7.3

20.7

15.6

中型企業

22.4

62.2

15.4

7.0

22.3

小型企業

19.9

65.6

14.5

5.3

23.7

表 20 與2004年相比,2005年的市場準入限制變化情況(%)

 

好轉

未變

變差

好轉 -變差

 

2005年

2004年

總體

34.5

57.5

8.0

26.5

      37.1

東部地區企業

31.9

60.0

8.1

23.8

37.5

中部地區企業

42.3

51.9

5.9

36.4

41.7

西部地區企業

35.8

53.3

10.9

24.8

31.1

大型企業

43.8

52.5

3.8

40.0

37.3

中型企業

32.9

59.2

7.9

24.9

35.9

小型企業

34.9

56.3

8.8

26.1

38.6

  3、資源瓶頸制約尤其是能源緊張狀況依然比較嚴重,民營企業發展方式亟待向集約型轉變。

  中國是一個人均資源十分貧乏的國家。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資源瓶頸約束也越來越顯著。始于2004年的宏觀調控旨在控制經濟呈現的過熱的趨勢,并力圖通過轉變增長方式來緩解資源壓力。從一年多以前鋼材市場及“煤、電、油、運”普遍緊張的情況看,目前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

  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49.8%)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鋼材市場的緊張狀況“趨于緩和”,36%認為“變化不大”,僅5.6%認為“更加嚴重”;29.1%認為目前電力緊張狀況“趨于緩和”,44.1%認為“變化不大”,25.4%認為“更加嚴重”;12.2%認為目前煤炭緊張狀況“趨于緩和”,35.6%認為“變化不大”,39.5%認為“更加嚴重”;4.1%認為目前成品油緊張狀況“趨于緩和”,22.4%認為“變化不大”,69%認為“更加嚴重”;12.5%認為目前鐵路運輸緊張狀況“趨于緩和”,53.5%認為“變化不大”,17.4%認為“更加嚴重”。

  調查表明,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經過宏觀調控,鋼材市場緊張狀況明顯趨于緩和,電力有趨于緩和的跡象,鐵路運輸與去年情況相比變化不大,而能源緊張尤其是成品油緊張狀況有增無減(見表21)。

表 21 與2004年相比,2005年鋼材、電力等市場供應緊張狀況(%)

 

趨于緩和

變化不大

更加嚴重

不清楚

鋼材

49.8

36.0

5.6

8.6

電力

29.1

44.1

25.4

1.4

成品油

4.1

22.4

69.0

4.5

煤炭

12.2

35.6

39.5

12.7

鐵路運輸

12.5

53.5

17.4

16.5

  民營企業在對經濟的快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加大了資源的壓力。調查結果顯示,與2004年相比,34.5%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單位產出的能源投入“增加”,比認為“減少”的多近10個百分點;36.7%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單位產出的原材料投入“增加”,比認為“減少”的多近20個百分點;19.7%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單位產出的用水投入“增加”,與認為“減少”的大體相等。以上結果表明,民營企業發展方式亟待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見表22)。

表 22 與2004年相比,2005年企業同樣的產出
與有關生產資料和要素投入的關系(%)

 

明顯

減少

有所

減少

小計

基本

未變

有所

增加

明顯

增加

小計

能源

3.4

22.3

25.7

39.7

25.3

9.2

34.5

原材料

2.0

13.4

15.4

47.9

27.0

9.7

36.7

3.5

17.2

20.7

59.6

14.9

4.8

19.7

資金

2.3

9.3

11.6

25.6

46.7

16.1

62.8

人力

2.3

20.4

22.7

41.1

28.7

7.4

36.2

  四、民營企業對宏觀經濟政策和改革的意見和建議

  1、多數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松緊度比較合適或略顯偏緊。

  經過一年多的宏觀調控,部分行業投資過熱的現象明顯得到緩解,經濟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形勢。與此同時,由于消費品價格漲幅的持續下滑,企業利潤增長速度的連續放慢,宏觀經濟政策是否應做適當調整以防出現可能的通貨緊縮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本次調查從民營企業經營者自身的角度對當前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松緊程度進行了評價。調查結果顯示,36.9%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的宏觀調控政策“偏緊”,39%認為“合適”,24.1%認為“偏松”,認為“偏緊”的比認為“偏松”的多12.8個百分點。

  調查表明,總體來看,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的宏觀經濟政策比較合適,略顯偏緊,希望在繼續保持目前穩定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基礎上,適時適度放松政策操作的力度(見表23)。

表 23 對政府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的評價(%)

 

過緊

偏緊

小計

合適

偏松

過松

小計

總體

3.9

32.9

36.9

39.0

22.9

1.2

24.1

東部地區企業

3.3

32.8

36.1

40.8

21.9

1.3

23.1

中部地區企業

3.3

35.8

39.1

35.0

24.7

1.2

25.9

西部地區企業

7.8

29.9

37.7

35.9

25.7

0.6

26.3

大型企業

5.0

38.8

43.8

36.3

20.0

20.0

中型企業

4.6

33.2

37.8

38.0

23.1

1.1

24.2

小型企業

3.1

31.6

34.7

40.7

23.2

1.5

24.7

  2、房地產調控初見成效,預期房地產價格穩中趨升。

  今年以來,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采取多項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區不斷飆升的房地產價格引發的房地產熱。民營企業經營者對房地產調控的成效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成效最明顯的措施包括“限制房地產開發貸款”(45.6%認為“非常有效”,43.5%認為“比較有效”)和“限制新房轉手交易”(42.9%認為“非常有效”,41.9%認為“比較有效”);其次是“開征房地產稅”(24.1%、55.4%)和“增加信息透明度”(24.1%、53.1%);再次是“提高房貸利率”(12.3%、57.6%)和“增加土地供應”(21.9%、44.7%)(見表24)。

表 24 對有關房地產調控措施有效性的評價(%)

 

非常有效

比較有效

沒有效果

提高房貸利率

12.3

57.6

30.0

限制房地產開發貸款

45.6

43.5

10.9

增加土地供應

21.9

44.7

33.3

開征房地產稅

24.1

55.4

20.5

人民幣升值

6.1

34.5

59.5

增加信息透明度

24.1

53.1

22.8

限制新房轉手交易

42.9

41.9

15.3

  盡管房地產調控已取得明顯成效,民營企業經營者仍預期房地產價格呈上升趨勢。調查結果顯示,49.2%預期2006年所在地區房地產價格將“上升”,37.5%預期“持平”,13.4%預期“下降”,預期“上升”的比預期“下降”的多36個百分點。分地區看,中西部地區經營者預期所在地區房地產價格將上升的比重分別為57.4%和54.2%,明顯高于東部地區的45.7%(見表25)。

表 25 對2006年企業所在地區房地產價格的預計(%)

 

上升

持平

下降

總體

49.2

37.5

13.4

東部地區企業

45.7

39.4

14.9

中部地區企業

57.4

33.9

8.7

西部地區企業

54.2

33.9

11.9

  為了進一步了解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現實需求,本次調查還了解了民營企業經營者“所熟悉的人當中最近一年內購買住房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八成民營企業經營者反映其熟悉的人當中最近一年內購買了住房,其中76.8%的被購房屋目前用于“自住”,13.5%用于“出租”,9.6%處于“閑置”狀態。調查表明,總體來看,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有著比較旺盛的現實需求,買房投資或投機的比重并不高。房地產業仍將是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見表26-1、26-2)。

表 26-1 民營企業經營者所熟悉的人當中(限企業所在地區域內)
最近一年內購房與否情況(%)

 

總體

80.7

19.3

東部地區企業

78.6

21.4

中部地區企業

82.1

17.9

西部地區企業

88.6

11.4

大型企業

84.1

15.9

中型企業

83.4

16.6

小型企業

77.4

22.6

表 26-2 民營企業經營者所熟悉的人當中(限企業所在地區域內)
最近一年內所購買的住房的用途 (%)

 

自住

出租

閑置

總體

76.8

13.5

9.6

東部地區企業

74.1

13.8

12.1

中部地區企業

84.0

10.2

5.9

西部地區企業

78.8

17.1

4.1

大型企業

75.4

14.5

10.1

中型企業

77.2

12.6

10.2

小型企業

76.5

14.6

9.0

  3、經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對政府轉變職能期望較高,希望金融、財稅體制改革取得突破。

  近年來,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圍繞著市場化、法治化的各項改革逐步進入關鍵時期。本次調查請民營企業經營者對目前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改革進行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這些改革取得成效的比重大多明顯高于認為“尚未見效”的,表明民營企業經營者對改革成效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對于各項改革,按民營企業經營者評價高低(“效果很好”+“效果較好” 的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產權制度改革(34.6%)、促進民營企業發展(34.1%)、政府職能轉變(31.1%)、健全社會保障體系(31%)、土地制度改革(23.3%)、投資體制改革(21.3%)、財稅體制改革(16.9%)、金融體制改革(15.9%)和壟斷性行業改革(10.1%)(見表27)。

表 27 對近兩年來有關經濟體制改革成效的評價(%)

 

調查年份

效果很好

效果較好

有些效果

尚未見效

效果較好 + 效果很好

產權制度改革

2005年

4.7

29.9

51.6

13.8

34.6

2004年

4.0

     45.2

42.9

7.9

     49.2

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2005年

6.9

27.2

46.1

19.8

34.1

政府職能轉變

2005年

5.1

26.0

51.3

17.7

31.1

2004年

1.1

     26.0

57.4

15.5

     27.1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2005年

5.5

25.5

51.5

17.5

31.0

2004年

3.8

42.4

43.1

10.8

46.2

國有企業改革

2005年

4.8

22.3

50.8

22.1

27.1

土地制度改革

2005年

3.6

19.7

49.2

27.5

23.3

投資體制改革

2005年

1.6

19.6

52.6

26.1

21.3

2004年

1.9

35.0

49.8

13.3

36.9

財稅體制改革

2005年

2.5

14.4

41.7

41.4

16.9

2004年

2.3

21.2

51.9

24.5

23.5

金融體制改革

2005年

1.9

14.0

41.2

42.9

15.9

2004年

1.7

18.1

49.9

30.2

19.8

壟斷性行業改革

2005年

1.0

9.1

39.0

50.9

10.1

2004年

0.4

11.5

51.0

37.2

11.9

  當問及當前最緊迫的改革是什么時,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府職能轉變,選擇比重為65.3%,表明企業經營者對政府職能轉變在當前改革中的關鍵作用寄予很大期望。另外,企業經營者認為其他幾項緊迫的改革依次是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和壟斷性行業改革,以上選擇比重均超過三成,分別為39.9%、37.6%、34.1%、33.3%和31.5%。與去年調查結果相比,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壟斷性行業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的緊迫性明顯上升,應引起政府及社會各方面的關注(見表28)。

表 28 對有關改革緊迫性的排序(%)

 

2005總體

2004總體

地區

規模

 

東部

中部

西部

大型

中型

小型

政府職能轉變

65.3

84.0

63.6

63.5

75.9

64.6

67.5

63.1

金融體制改革

39.9

34.1

37.9

48.0

37.6

30.5

37.6

43.8

財稅體制改革

37.6

39.9

40.6

32.4

31.8

31.7

40.0

36.2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34.1

48.8

33.9

35.2

33.5

41.5

34.0

33.3

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33.3

33.9

32.0

32.9

42.7

27.7

37.8

壟斷性行業改革

31.5

22.9

32.6

25.8

34.1

30.5

32.6

30.2

產權制度改革

17.3

38.3

16.7

22.5

12.4

19.5

20.1

14.3

投資體制改革

14.7

12.3

13.0

16.8

19.4

15.9

14.8

14.3

國有企業改革

9.9

9.2

12.3

8.8

8.5

10.6

9.0

土地制度改革

8.9

10.6

5.7

5.3

11.0

9.5

7.8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