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資源短缺國家 雙順差將造成外匯資產縮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1日 16:10 《環球》雜志 | |||||||||
《環球》雜志特約撰稿/余永定 在過去25年中,中國經濟取得了無可爭辯的巨大成就。作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和第三大貿易國,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中國有必要對自己的增長戰略進行相應調整,逐步解決多年來積累下來的一些結構性問題。我認為中國目前所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 對外依存度過高。 2004年中國的貿易總額對GDP比超過70%,2005年還將進一步上升。在全世界,沒有任何大國的貿易總額對GDP之比達到中國這樣的高度。在號稱嚴重依賴外需的日本以及號稱世界上最開放的美國,這一比例都在20%左右。中國貿易以加工貿易為主,這只會加強而不會削弱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 由于經濟規模日益增大,中國許多進、出口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已經占據了很高的份額。中國進口增加導致原材料價格暴漲,出口增加導致勞動密集型制造品價格暴跌,已引起世界高度關注,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 對外依存度過高不但反映了中國貿易品部門和非貿易品部門發展的失調,而且使中國經濟越來越容易受到外部沖擊的影響。 第二,投資效益過低。 在過去25年中,中國的投資率平均維持在40%左右,在2004年更是超過了45%,2005年有可能達到50%。中國的投資率之高在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相比。 在投資率不斷提高的同時,中國的投資效率卻在持續下降。換言之,為了取得同一個百分比的經濟增長,國民經濟中所需要犧牲的消費比例越來越高。 中國必須大力提高資本效率。把更多資源用于增加人力資本,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把中國經濟增長置于可持續的基礎之上。 第三,國際收支結構失衡。 在歷史上,似乎還沒有哪個國家曾經像中國這樣,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同時維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許多亞洲國家出現了這種雙順差。這種形勢將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直接投資引資國,累積直接投資量接近6000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通過購買美國國庫券等形式大量輸出資本,目前已經積累了7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在引進大量長期資本的同時,輸出了更為大量的短期資本。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作為一個資本短缺的國家,中國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本輸出國之一。“雙順差”說明中國資源配置極為不合理。不斷貶值的美元,更將造成中國外匯資產的縮水。 第四,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 中國產業是以能源和礦產資源密集型制造業為主導的。2004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入國。中國對鐵礦石和其他許多礦產資源的需求成為導致世界礦產品價格的飛漲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而世界能源和礦產資源供給不但有限而且很不穩定。中國的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今后我們將為此付出越來越沉重的代價。 中國必須充分利用價格杠桿、產業政策和其他手段,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優化產業結構。否則,中國經濟增長將因瓶頸制約而走入死路。 第五,公共產品投資嚴重不足。 中國在醫療衛生、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環境保護、普遍義務教育等領域的投資嚴重滯后于經濟增長速度。中國城鎮與農村、內地與沿海以及社會不同階層之間貧富差距擴大的速度令人瞠目。 在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對成員國衛生籌資與分配公平性的評估排序中,中國列188位,在191個成員國中倒數第4。這是我們所不愿看到的。為了建立和諧社會,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不協調必須盡快加以糾正。 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需要有一套綜合治理方案。除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結構改革,完善市場機制、清除腐敗外,公共財政、產業政策和匯率政策等也應在這一調整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而增加這種投資,恰是提升消費率從而拉動經濟良性增長的好事。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