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27億伊利破解納稅怪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0日 09:56 華夏時報 | |||||||||
本報記者 孫杰報道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3年整規計劃出臺,要求80%地區的稅務部門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銀行系統實現信息系統聯網運行。財稅專家認為,這是國家積極稅收政策的一個強有力信號,制度層面將不斷完善,稅收秩序將根本好轉,確保稅收收入穩定增長。 納稅的天平產生傾斜
分析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2004年度中國納稅500強企業排行榜,有兩大怪現狀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前300名內居然沒有一家房地產企業,外資納稅百強企業的納稅總額幾乎零增長。有媒體報道說,外資企業去年涉嫌逃稅300億元之巨,但他們得到的,卻是稀缺的土地資源、超國民待遇以及非常廉價的勞動力,不少地區的″外資依賴癥″過分嚴重,往往著迷于資本的魔力,付出的卻是難以再生的資源,以及外資一旦撤出便留下的產業真空,后果非常嚴重。 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本土企業的表現卻讓我們深深感動。以中國乳業的第一品牌伊利集團為例,它身處于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行業,不具備壟斷性產業的優勢地位,2004年納稅卻高達25461萬元,成為唯一入選納稅500強的乳品企業,和可口可樂、雀巢和箭牌口香糖三家快速消費品企業共同并列入選,而伊利集團是這當中唯一的內資企業。 呼和浩特市有關方向出具的資料表明,伊利集團2000年以來,向當地累計上交稅收超過13億元,而身處同城的乳業第二品牌蒙牛公司累計上交3億元。 伊利創造了兩個奇跡 呼和浩特市國稅局有關人士表示,“從1992年至今,伊利集團給國家累計上交稅收超過27億元,超過了許多企業上百年的貢獻,創造了中國乳業一個奇跡,也成為內蒙古乃至全國食品企業的表率。 2004年內蒙古自治區有8家企業入選中國納稅500強,所涉及行業分別是鋼鐵、石油、煤炭、電力和煙草,只有伊利集團一家身處高度市場競爭的行業,這是伊利創造的第二個奇跡。” 在伊利集團的帶動下,蒙牛、奈倫等品牌在內蒙古的土地上迅速崛起,乳制品行業成為呼市的支柱產業。該人士坦言,呼和浩特全市稅收總額乳業占到三分之一,而伊利集團的交稅額又占到了這三分之一的80%左右,連續多年成為呼市的納稅狀元企業。 不僅在稅收上,在社會公益事業上伊利也走在行業的前面。 自京城媒體10月4日、5日的連續跟蹤報道之后,從河南來京討生活的四胞胎的境況有了下文。 10月7日,伊利集團的代表給四胞胎送去5000元現金和兩箱奶粉。今年剛滿一歲的大寶四胞胎兄妹,由母親和奶奶從河南農村帶至父親打工的北京,在街頭“掙奶粉錢”。當憂心忡忡的一家人接過伊利集團捐助的現金及奶粉時,四胞胎的母親許勤英很激動,她說:“很感謝大家的幫助,世上還是好心人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