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東升
溫州科技館位于浙江省溫州市世紀廣場南側,與北側市委、市政府大樓遙相呼應,是該市十大標志性建筑之一。最近,溫州市審計局對該館進行了審計,其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該工程造價高出預算5千萬,卻陸續出現了房頂被風掀掉等一大串質量問題。
經浙江省計經委批準立項建設,溫州科技館工程于2001年4月開工,由溫州市城市中心區建設指揮部負責建設。該工程批復概算為11110萬元。2004年9月,在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一年以后,工程概算經審核調整為16141.12萬元,比原批準概算超出了5031.12萬元。
造價高出5千多萬元,這對原投資也不過一億多元的工程來說無疑應該是件大事。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如此大事既沒向溫州市最高權力機關市人大報告,也沒報經原審批機關審批同意,更沒有聽取有關方面的意見,接受社會的監督,而是由指揮部提出后,由市財政支付了事。
記者在城市中心區建設指揮部采訪時,兩位負責科技館工程的副指揮均聲稱自己沒有看到過溫州市審計局那份主送單位為中心區指揮部的《審計意見書》,也不清楚科技館工程的造價究竟比原工程概算高出多少。待記者詳細介紹了有關情況后,他們回答說可能是面積擴大和建材價格上漲等原因所致吧。
那么,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據溫州市審計局《審計意見書》披露,2001年4月,溫州科技館項目進行公開招投標,浙江東陽三建中標。然而,直到5個月后進行二次議標開標時,才發現標底與標函存在差異。比如,標底外墻鋁板幕墻為231.44元/メ,但施工單位稱自己實際上采用的是幕墻龍骨,為670.18元/メ,僅此一項,兩者相差就達150多萬元。本來,按照《建筑法》規定,建設工程造價應由發包單位與承包單位在合同中約定,但審計中發現,中心區指揮部既沒有及時調整差異、發放中標通知書,也沒有與對方簽訂工程施工合同。如此作為,工程造價怎能不漲?
更為出格的是,對一些安裝工程材料,中心區指揮部竟然不經過政府采購程序,而是根據施工方上報由指揮部自定品牌、自定價格。溫州市審計局指出,這已嚴重違反《建筑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然而,“由于經辦人員已被處理,無法提供定價依據和文件”,經辦人員在自定品牌、自定價格采購材料過程中,究竟有無做手腳?這至今還是個謎。
審計中還發現,溫州中心區指揮部管理上的不規范,比如審計組抽查了一部分工程土建技術聯系核定單,發現其中竟然有30份核定單指揮部沒有簽字與蓋章,另外15份安裝工程技術聯系單,指揮部不但沒有簽字蓋章,甚至部分沒有編號。
2003年10月,溫州科技館完工,未經驗收就投入使用———這也嚴重違反《建筑法》。開館運行一周,因內部展品嚴重損壞而關閉大門。
幾個月后,臺風掀掉了科技館頂部鋼瓦,暴雨直灌展廳,損壞了多件展品,不得不再次關門。科技館主持工作的陳堅勇副館長對記者說,接二連三地出現建筑質量問題,他這館長都快成維修隊長了。
在陳堅勇的陪同下,記者逐一參觀了溫州科技館的8處消防通道,發現全部是“鐵將軍”把門———鎖著。陳堅勇說,按照設計,這些門由消防聯動系統控制,如萬一發生火災,均會迅速自動打開,用于人員逃生。然而,自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兩年來,雖經多次催促交涉,但投資數百萬、早已列入預算的弱電系統工程卻至今沒有安裝到位。無奈之下,科技館只得雇傭保安人員日夜輪流值班把守這些通道。陳堅勇擔憂的是,科技館是公共場所,人來人往,自動消控系統長期沒有裝上,如有不測,后果不堪設想。
在一份呈遞給市政府的報告里,溫州科技館羅列了該館玻璃屋頂沒有隔熱層、多處漏水、墻面多處開裂、四百多塊地磚整塊開裂屢修屢壞等九大建筑質量問題。陳堅勇說,科技館開館以來,因為質量等問題,多次開開關關。由于信息不通,溫州的老百姓對此只是感到奇怪。如果他們了解到溫州科技館工程造價高出5千萬、留下質量問題一大串、至今還沒有通過綜合驗收的內情,不知會有怎樣的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