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在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日本日中產學官交流機構共同主辦的2005’中日經濟高級論壇上,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應邀以“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和中資銀行面臨的形勢與任務”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唐雙寧指出,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從1981年引進第一家外資銀行算起,已走過了整整25個年頭,外資銀行目前已成為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05年6月末,在華外資
銀行共有225家營業性機構(包括6家日資銀行的22家營業性機構)、240家代表處;本外幣資產總額為796億美元。唐雙寧分析,外資銀行在我國的發展呈現出三個特征:一是機構布局日趨清晰,目前已形成了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圈為核心同時向周邊地區輻射的格局;二是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市場份額不斷上升,外幣貸款份額已達到19%;三是金融服務能力大幅提高,外資銀行已有12項基本業務、100多個業務品種。唐雙寧認為,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中外資銀行不斷合作的過程。中外資銀行合作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業務合作,比如資金拆借、代理清算和票據貼現等。第二個階段發展為股權合作。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單家機構入股比例可達20%,多家機構入股可至25%。到目前為止,共有19家境外金融機構入股了16家中資銀行,投資總額近165億美元。在被參股投資的中資銀行中,既有國家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也有城市商業銀行,既有沿海和東部地區的機構,也有內地和西部地區的機構,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唐雙寧強調,改革開放以來,中資銀行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和長足的進步,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同時,當前也面臨五個方面的新形勢和任務。主要有:一是加入WTO過渡期結束在即,怎么樣進一步提高中資銀行的競爭力;二是改革后中資銀行資產質量明顯好轉,今后如何保持這種局面,防止不良資產反彈;三是在大型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造,較好地解決了機制、體制、管理問題以后,怎么讓中小銀行上臺階更好地發展;四是城市金融體制改革隨著國有銀行改革邁出了步伐以后,農村金融體制怎樣改革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五是外資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快、收入占比高,中資銀行怎么能夠在中間業務上盡快有一個更大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