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
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舉行。全會高度評價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這些具有重
大意義的轉變,標志著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開始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鄧小平在這次全會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總結講話中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這是一個大政策。鄧小平這個講話實際上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12月,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秘密簽定契約,決定將集體耕地承包到戶,搞大包干。
一九八四年
1月24日—2月10日,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廈門3個經濟特區。5月4日,中共中央決定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
3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農牧漁業部《關于開創社隊企業新局面的報告》,同
意將社隊企業改稱鄉鎮企業。
5月10日,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的暫行規定》。
10月4日,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關于改進計劃體制的若干暫行規定》,強調要根據“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開、放活”的精神,適當縮小指令性計劃的范圍,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經濟活動實行指令性計劃,對大量一般經濟活動實行指導性計劃,對飲食、服務業等實行市場調節。
10月20日,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舉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稕Q定》闡明了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規定了改革的任務、性質和各項基本方針政策,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一九八五年
1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決定改革農產品統派購制度,從1985年起實行合同定購和市場收購。
3月2日—7日,全國科學技術工作會議召開。鄧小平在會上作《改革科技體制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的講話后又即席指出,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5月15日—20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5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9月18日—23日,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舉行。鄧小平在會上講話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撥亂反正,二是全面改革。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圍內也發生了某種程度的革命性變革。
一九八六年
3月2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橫向經濟聯合若干問題的規定》。
3月25日-4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會議批準了國務院制定的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七五”計劃。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12月5日,國務院作出《關于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規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業可積極試行租賃、承包經營。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要實行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各地可以選擇少數有條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進行股份制試點。
一九八七年
2月6日,鄧小平在同幾位中央負責人談話時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方法,F在不要再講計劃經濟為主了。
6月12日,鄧小平在會見外賓談話時指出,幾年的實踐證明,我們搞改革、開放的路子是走對了。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快一點改革、開放的步子。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相應的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開放是對世界所有國家的開放,對各種類型的國家開放。
10月25日-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作《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報告。報告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并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一九八八年
2月25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決定從1988年起,用三五年的時間,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把住房制度改革推開。
3月25日-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以及“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等規定載入憲法。
9月26日-30日,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舉行。全會確定,明后兩年改革和建設的重點突出地放到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上來。全會原則通過了《關于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
10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清理整頓公司的決定》。
一九九零年
1月6日,首次全國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要有計劃地開展清產核資工作,計劃用三四年時間把家底摸清。
4月18日,李鵬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此后,浦東開發進入了實質性啟動階段。
12月25日-30日,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舉行。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
一九九一年
1月28日-2月18日,鄧小平在上海視察時指出,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6月26日,國務院作出《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確定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
9月23日-27日,中共中央召開中央工作會議,為搞好國營大中型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11月25日-29日,中共十三屆八中全會舉行。全會提出,把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作為我國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一項基本制度長期穩定下來,并不斷充實完善。
一九九二年
1月18日-2月21日,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提出,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
6月9日,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上講話,使用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提法。
6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提出爭取用10年左右或更長一些時間,逐步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統一市場體系、城鄉社會化綜合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
6月30日,國務院第106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9月2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提出,企業改革的關鍵是轉換企業經營機制,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的重點是落實企業經營自主權。
一九九三年
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6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提出嚴格控制貨幣發行、穩定金融形勢等十六條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措施。
7月7日,朱镕基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講話,提出要整頓金融秩序、嚴肅金融紀律、推進金融改革、強化宏觀調控。23日,朱镕基講話提出,要整頓財稅秩序、嚴肅財經紀律、強化稅收征管、加快財稅改革。
11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1月11日-14日,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舉行。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12月15日,國務院作出《關于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25日,國務院作出《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
一九九五年
9月25日-28日,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舉行。全會提出,要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一九九六年
3月5日-17日,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會議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11月21日-24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會議指出,經過近三年的努力,以治理通貨膨脹為首要任務的宏觀調控基本上達到預期目的,整個經濟開始進入適度快速和相對平穩的發展軌道。
一九九七年
2月19日,鄧小平逝世。
9月12日-18日,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江澤民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報告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11月17日-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大體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調控監管體系,基本實現全國金融秩序明顯好轉,增強防范和抗御金融風險能力。
一九九八年
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的若干意見》。
4月27日-29日,全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工作會議舉行。朱镕基在會上講話,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實行順價銷售、糧食收購資金封閉運行三項政策,加快糧食收購企業自身改革。
6月15日-17日,全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與住宅建設工作會議舉行。從下半年開始,全國城鎮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
11月26日-27日,全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會議舉行。李嵐清在會上講話,強調要建立新型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12月14日,國務院作出《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一九九九年
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8月11日-12日,江澤民在大連主持召開東北和華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并發表《堅定信心,深化改革,開創國有企業發展的新局面》的講話。
9月19日-22日,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舉行。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使國有經濟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
11月15日-1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會議提出,要繼續擴大國內需求,調整經濟結構,著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搞好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二零零零年
3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通過試點,探索建立規范的農村稅費制度和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的辦法。
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
10月9日-11日,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舉行。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全會強調,制定“十五”計劃并順利實現其目標,必須把發展作為主題,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動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
二零零一年
4月2日-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會議。
6月11日-12日,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舉行。李嵐清在會上提出,要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加快素質教育步伐。
11月10日,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會議通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
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這標志著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二零零二年
10月16日,國家統計局指出:1990年至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兩倍,年均增長9.3%,在世界中的位次上升到第六位。進出口貿易總額從1989年的1117億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5098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六。外匯儲備從1989年的56億美元上升到現在的2500多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二零零三年
2月24日至26日,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認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也是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的重要舉措。確立了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七項任務。
7月,國務院下發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按照股權結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原則,根據不同地區情況,分別在8省市進行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
12月30日,中國政府分別為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注資225億美元,拉開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多元化改革的序幕。
二零零四年
2月1日,《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出。
2月12日,在2004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旗幟鮮明地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4月, 發改委提出了2004年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農村改革等幾大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
8月,國務院將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范圍擴大到29個省(區、市)。
二零零五年
1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7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做出通知,明確任務和要求,扎實做好今年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
(閆婷/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