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西寧10月7日電 記者郅振璞報道:今年8月,國家和青海省正式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先期投入的退牧還草、生態移民、城鎮規劃等工程,使核心區的數萬藏族牧民開始得到實惠。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南高原,催生出20多個草原城鎮,帶動了三江源地區社會和經濟的和諧發展。
金秋時節,記者從玉樹藏族自治州駐地結古鎮出發,沿著通天河,一路見到昔日的歇
武、珍秦、清水河等鄉鎮,已經變成車水馬龍的草原商鎮。
據清水河鎮黨委書記江文寶和鎮長江永彭措介紹,全鎮7個村,5940人,是個純藏族鎮。這里作為全州退牧還草4個鄉鎮之一,從2002年以來,已經投入3200萬元,退牧還草面積258萬畝,占全鎮草場46%,減畜6.6萬頭(只)。從2003年起,紅旗、中卡、普桑、文措、扎瑪等7村先后移民387戶、1500多人。牧民離開草場后,有169戶在清水河鎮兩側和周圍蓋起兩層樓房,200多戶蓋了新式平房。街面上連成一體的二層樓,是39歲的索才聯合10多戶共同建設的58間樓房,下層已經租給別人辦各種商店,上層家家住著賓館似的房間。
據介紹,總投資6.31億元的三江源移民工程,目前已經移民10140戶、55773人,三江源生態保護區內類似清水河鎮的草原城鎮,在不斷出現、不斷完善。按照小康型生活標準測算人口環境容量,三江源現有22.3萬人,需移出89358人。3年來青海省按照國家標準,為一批批生態移民新建住房面積46萬平方米,修建牲畜暖棚總面積122萬平方米,已有22個繁榮的草原城鎮初具規模。新聞來源:《人民日報》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