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幣注入彈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01日 20:56 和訊網-《財經》雜志 | |||||||||
有關外匯市場的改革雖然以非常漸進、非常技術的方式出臺,卻是未來深層次改革的必要準備性步驟 胡舒立/文 北京時間9月23日下午5時,中國人民銀行的網站悄然出現一條重要消息,將人民幣對
這些動作雖小,但意味頗重。央行的決定當即生效,大洋彼岸紐約外匯交易市場隨后出現了美元躥升;9月23日當天,歐元兌美元從1.2154降至1.2042,美元兌日元從111.70升至112.45,英鎊兌美元則從1.7916降至1.7758。 華盛頓時間9月23日晚間,剛結束的西方七國(G7)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發表了共同聲明,表示“歡迎中國政府繼續追求更有彈性的匯率制度”,并“預期這個更具市場導向的制度的進展,將改善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體系的機能和穩定性”。在過去的18個月中,G7會議的聲明中,第一次沒有出現要求人民幣匯率更具彈性的字眼。 局勢令人欣慰,也極易形成一種誤解,似乎中國央行的做法僅僅是應對外部壓力的“技術性手段”,似乎G7午餐會沒有出現媒體預言的“鴻門宴”,國際上對于人民幣的升值壓力真的就不存在了。如果這樣,就大錯特錯了。 業界人士應當明白,在市場體制中,人民幣如何估值不可能僅憑主觀愿望,而必須考慮經濟基本面的直接影響;況且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有很大影響。在當前美元長期走低、貿易出超加大的格局下,人民幣如果停留在當前“有管理的浮動價位”,其承受的壓力在近期內會越來越大。這實際上是客觀和必然的。 事實上,就在今年7月21日“人民幣解凍”的當月,中國的新增外匯儲備已經達到290億美元,創出年內新高,外貿順差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在擴大。美聯儲9月21日第11次加息,而人民幣兌美元不貶反升,更顯示出局勢的嚴峻性。 正因為壓力的存在無可回避,更不可低估央行出臺有關匯價管理措施的深意,將其視為單純的“外交手段”。其實,7月匯改以來,一系列“微調”正在貌似平靜的外匯市場有序進行;而這些擴大外匯市場交易、發展外匯交易市場的舉措,就是在為更深刻的匯率機制改革創造條件。 8月上旬,人民銀行先是提高了境內機構經常項目外匯留成比例,放寬了居民個人經常項目購匯政策;隨后,又允許符合條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并在外匯市場引入詢價交易方式,進一步豐富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品種,擴大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掉期業務,為銀行給客戶提供套期保值,管理匯率風險提供工具,等等,以進一步發展外匯交易市場。 至9月2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取消對外匯指定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外匯限額, 實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給銀行提供了更多的持匯空間,使其可以靈活自主地管理外匯資金,為今后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以及外匯市場的功能深化拓展了管理空間。 9月23日,人民銀行又公布了改進匯價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措施,除了將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擴大到3%,還包括對銀行美元掛牌匯價實行價差幅度管理,美元現匯買賣價差限制在交易中間價的1%,現鈔買賣價差擴大到中間價的4%,銀行可在規定價差幅度內自行調整掛牌價格等。新措施還取消了銀行掛牌的非美元貨幣的價差幅度限制。 這些舉措極具專業性,實際上都屬于增強銀行自主定價能力和外匯管理的風險意識的舉措,有利于提高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發現價格、規避風險的基礎性作用,有利于中央銀行更有效地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而放開掛牌非美元貨幣的價差幅度限制,可以使銀行避免承擔國際市場上美元與其它幣種間日常波動所帶來的外匯風險。 從8月到9月,有關外匯市場的改革雖然以非常漸進、非常技術的方式出臺,沒有很大震蕩也沒有強烈沖擊,但無疑是未來深層次改革的必要準備性步驟,正是“學習彈性匯率制”的過渡期。隨著改革的漸進,完善匯率機制、朝向“更有彈性”的變革終將到來。 當然,中國需要匯率機制的根本變革,也需要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相對穩定。因此,中央政府在推進匯率改革的同時,還必須從治本入手深入改革,有的放矢,解決宏觀經濟中的不平衡,實現增長方式的轉換,并通過擴大內需,糾正貿易順差過大帶來的被動局面。這正是人民幣匯率壓力逼出來的改革需求和機遇。- (本文刊于10月3日出版的《財經》2005年第20期“財經觀察”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