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評估的民間勢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30日 11:11 《法人》 | |||||||||
與政府誠信評估體系遲遲未建立相比,民間已經建立了大量的誠信評估評級機構 文/本刊記者 王婧 在最近的幾次全國性商品交易會上,很多國內企業寧愿放棄大量訂單和客戶,也不肯采取客戶提出的信用結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現金交易、以貨易貨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發展。
在中國,信用體制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是一個事實。一個缺乏信用體系的市場,其運行質量是得不到保證的。當信用不能夠形成有效的制度約束時,無信者得不到懲罰,守信者得不到獎勵,卻會因為提高經營成本而失去競爭力。這就使“格雷欣法則”發生作用,導致信用優良的經濟主體退出市場或者放棄追求信用記錄優良的目標。其結果,不但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而且銀行與企業、企業與企業間的信貸關系將會因信用的缺失而形成債務鏈,影響正常的經營活動。 然而與目前社會缺乏誠信的現狀相比較,我國對誠信領域的制度建立、制度規范及立法工作顯得不足。有學者表示,要在中國形成完善的誠信環境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工程。相關的技術、規范、法規都必須進一步明確和完善,讓誠信建設在一個有保障的環境中進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就指出,“加快社會信用體制建設,抓緊建立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征集體系、信用市場監督管理體系和失信懲戒制度”是目前推進社會發展的核心工作之一。 民間誠信評估先行 事實上,在國外“誠信”早已成為了一種標準。專門有誠信評估公司(如非政府性質的標準普爾)制定一整套評估體系,通過該體系可以有效的制度幫助人們認識一個企業或者個人的信用狀況。 中國在建立社會信用體系過程中,除了政府主導的信用評估機構外,是否也應當建立民間自主的評估機構?著名經濟學家戴園晨認為,如果社會信用體系由政府主導的話,由于缺乏利益激勵機制容易辦成一個缺乏活力的官僚主義機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贊成讓民間的力量來進行市場運作。另有學者表示,與我國的經濟改革是政府主導型一樣,信用體系的建立之初也只能走一條政府主導型的道路,因為它比較符合中國國情。中安誠信資訊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炎培則認為,政府主導的信用評估會帶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作為民間評估機構則會相對中立、公正。 與政府誠信評估體系遲遲未建立相比,民間已經建立了大量的誠信評估評級機構。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的誠信評估機構大約有2000多家,這些評估機構中大部分是中小規模的評估機構,真正形成規模的也就只有10家左右。“現在的競爭非常激烈,各種評級公司魚龍混雜。”張炎培向記者表示。“因為政府沒有為誠信評級機構設立一個明確的標準,因此評級機構的市場缺乏有效監管。甚至在工商行政部門登記時也沒有誠信業這一行業。我國的民間信用評級機構的發展還需要經歷一段時期才會走向成熟。” 雖然發展過程中困難重重,民間信用評估業的發展還是讓中國信用體系的建設看到了一絲生機。“目前,我們的信用評估服務已經細分為企業和個人兩個部分的評估了。并且,我們在評估過程中引入評級的概念,通過我們的評級,最高信用資質的單位可以拿到AAA級。”中安誠信資訊有限公司作為民間信用評級行業的領頭軍已經在試圖把信用評估的工作做得更細致、更貼近國際化一些。“整個評估的過程非常規范科學。首先企業和個人向我們提出申請,我們接受申請后就會搜尋申請人資信的相關資料、數據。通過我們制定的評估、評級標準進行統計、計算,得到的結果會對應相應的信用等級。這個結果將通過電視、報紙、網站等方式予以公告。如果在公告期內沒有人對這個申請對象提出信用上的異議。我們就會根據最終評估結果出具評估報告。日后,還會對該企業的信用情況進行跟蹤和監督。”張炎培董事長向記者描述了整個民間信用評級的過程。 據記者所知,民間誠信評估業實際上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就中安誠信資訊有限公司一家為例,在過去的一年半中,中安誠信體系接到的信用評估申請就多達8000多家。用張炎培董事會的話說“這個數字幾乎是以幾何速度增長。”“這8000家中有各種各樣的企業。從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如吉野家、聯通、華榮到一些中小企業、個人都紛紛申請進行信用評估。特別是中小企業,在沒有形成市場的公信度之前,非常需要借助第三方為他的資信做出一個評價,這樣才更加有利于進一步開展業務。 更嚴格的法律保障 民間誠信行業的預熱是一件好事兒。然而誠信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工程,牽扯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單憑民間誠信業的一兩家公司是無法完成的。中國誠信環境的建設還需要更完善的標準、更便利的技術環境、更嚴格的法律保障。 有專家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實行市場經濟的時間不長、失信成本較低,企業的聲譽效益未能充分顯現,我國絕大多數的企業和個人對誠信的價值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很多企業缺乏參加信用評級的熱情。張炎培董事長對此深有感觸,“我們把大量的前期投入花在做巡回演講上,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誠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建立的誠信評估系統是合理、科學的,通過評估可以幫助他們對自己的誠信狀況做出一個認知。”因此,誠信建設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使大眾在思想意識上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 除了在思想認識上的建設外,法律對誠信的規范也是必不可少的。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關于資信方面的專門法律方面還處于空白。從地方性文件看,雖然為了推行信用建設制定了相關的地方性文件,試圖為其信用工程提供法律上的依據。但是,其適用的范圍僅僅限于本省市或地方的轄區內,而且缺乏科學的論證和統一的標準,權威性和強制性均不夠。信用建設是一個牽扯到全國整個市場體系、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問題,亟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 為了使企業和公民的信用資源能夠得到共享,在技術層面上進一步加強建設也是關鍵。張炎培董事會認為,目前我國的企業、個人信息資源大多數掌握在人民銀行、公安部、工商總局、人事部等機構手中,而對于企業和個人信息的收集記錄也都掌握在這些機構的下屬單位中,這些有用信息在現實被各部門人為互相割裂,而不能有效綜合的利用,造成了信息資源巨大的浪費。如果能夠使這些信息共享的話,對于建立我國的信用體制網絡將會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