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柴松岳與電監會:困境中謀改革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9日 17:47 《小康》雜志

  本刊記者 白紅義 顏劍 報道

  2005年,作為中國電力市場重要角色的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日漸顯現其應有的力量。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這個一直與爭議相伴的機構正逐漸在社會各界中展示出自己的影響力。

  在各方角力的電力改革進程中,電監會能有此“轉型”,實屬不易。而最有資格言說其中甘苦的人,則非現任電監會主席柴松岳莫屬。

  低調履新

  2002年10月,61歲的柴松岳辭去浙江省省長之職,11月,就任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主席一職。之前的四十多年,柴松岳一直在浙江工作。身為一名地方黨政干部,柴松岳此番履新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作為電力市場的監管機構,電監會主席的人選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對于利益攸關的各方來說,人選問題至關重要。因此許多專家認為,電監會的主席應由比較中立的第三方來擔任,必須與現有電力體系沒有利益瓜葛。

  顯然,柴松岳符合“中立的第三方”這一條件。自1986年擔任浙江省紀委副書記后,柴松岳一直在浙江地方政府任職。1988年后柴松岳歷任浙江省主管工業的副省長、常務副省長,直至1998年就任省長,是“浙江經驗”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其思想觀念的開明程度,以及工作的能力和魄力,至今仍得到浙江省內官員的高度評價。

  不過,柴松岳并不完全是電力口的局外人。他有二十多年在電力系統工作的經驗。1960年他一參加工作,就來到浙江新安江水電廠當值班員。這是建國后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行施工、自行管理”的水電廠。1968年,柴松岳來到浙江省的另一座水電廠——富春江水電廠當工人。“四人幫”被打倒后,柴松岳這個既不是“走資派”也不是“造反派”的“生產派”得到重用,被提拔為富春江水電廠黨委書記兼廠長。

  據有關人士透露,當時中央領導對電監會主席人選的要求是“既懂電力,又必須是正省級干部。”于是柴松岳被高層選中。另外,他在任浙江省長期間,浙江的競價上網試點頗有成效,相信這一點也為柴松岳加分不少。

  在電監會主席人選水落石出后,《財經》雜志援引一位電力領域的資深前輩的話說:“這是電監會主席最恰當的人選!”

  與新省長交接后,柴松岳進京著手進行電監會的籌組工作,并很快進入角色:

  2003年2月底,電監會“三定”方案獲得國務院批準。

  3月20日,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的牌子悄然掛上西長安街甲86號,電監會正式掛牌運行。

  3月25日,電監會主席柴松岳率領三位副主席首次集體亮相。

  當柴松岳第一次以新身份出現在媒體面前時,他出言十分謹慎,“試點”、“試行”和“過渡期”一類的詞匯頻頻出現。面對剛剛開始的電力市場,不管是電監會還是柴松岳本人都得不斷地學習。

  “這是因為中國的電力市場和電力監管都剛剛開始,處于探索階段,盡管國外在實施電力監管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但許多具體措施需要考慮中國國情,在操作過程中不斷完善,學習是必須的。”在記者會上,柴如此闡釋學習的意義。

  電監會是我國在基礎產業領域設立的第一個行業監管機構,它的成功與否無疑具有極大的樣板作用。作為這一重要監管機構的首任主席,柴松岳必將在這場改革中留下他的深刻烙印。

  改革之艱

  電監會誕生于電力改革的背景之下,但是“要談中國電力市場的改革,你首先得弄清楚,這個市場是否存在。”上海市節能協會理事長施明融如此說道。施是一位老電力,對電力體制改革的艱巨性有著深刻的體認。早年柴松岳還在富春江電廠工作時,施便與之相識。當他知曉柴松岳出任電監會主席時,不禁為這位老朋友捏了一把汗。

  電力系統由于其特殊性,在1997年之前,一直都是以行政部門的面孔出現在人們面前。后來電力工業部改為國家電力公司,仍然身兼行業管理和企業經營雙重職能,嚴格地說屬于電力部的“翻牌公司”。直到2002年,國家電力公司拆分之后,市場的性質才初步顯現出來。

  履新之初柴松岳更重要的使命在于“培育電力市場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用更通俗的話說,電監會首先要培育合格的監管對象。

  2002年3月,習慣上被稱為國務院5號文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公之于眾。這一方案是基于當初“電力總體過剩形勢”的。按照這份改革方案,實施了廠網分開重組國有電力資產,組建了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和四大輔業集團公司,也就是俗稱的“254陣型”。作為改革目標的一部分,電監會也在這次改革中應運而生。

  然而,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全國電力供應形勢逆轉,“電荒”持續不斷。在缺電面前,一些新的矛盾不斷呈現:政府與企業、地方與中央、發展與環保、電廠與電網、電價與煤價、開發與審批⋯⋯舊的體系和秩序已經被顛覆,新的市場機制又尚未形成,體制變動中各利益主體間的矛盾沖突相當劇烈。由于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未能及時跟進,電力監管未能及時到位,無法有效彌補管理漏洞、市場缺陷和化解各方矛盾,大大增加了電力改革的風險。這些電力體制改革中必然面臨的問題在缺電大背景下,風險又被加倍放大。

  改革一開始就遇上電力緊缺,這與當初改革設計的實施背景正好相反。于是有人慨嘆“不是一個改革的好時機。”很多人將電荒的成因歸咎于1999年原國家計委的所謂“三年內不上火電廠”的規定。

  其實,當年國家計委這個舉措作為國家宏觀調控中的一個重要棋子,它有效地遏制住了當年的無規劃、一哄而上地上項目的態勢。問題在于:行政部門是否有足夠能力去應對市場需求,市場的需求是否有充分的通道反映給決策部門。

  電荒的出現,其癥結也許并不僅僅由于當年國家計委的某條指令,也不是決策部門對于電力行業發展態勢的預測失誤,也不是低估了這些年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而應該是電力行業并沒有真正走向市場。決策部門對市場化欲迎還拒的態度,以及電力行業計劃性與市場性并存的局面導致了電監會當前左右為難的局面。

  破冰前行

  2002年的改革已經走到了確立市場主體的階段,對運行機制的改革卻依然羞羞答答,市場化運作還是一個夢想。有心為之而力不足,也許是電監會在過去兩年多的一個真實寫照。“說實在話,成立兩年來,電監會除在履行安全監管職責方面制定了幾個辦法、規定和預案外,其他方面確實少有建樹。”一位電監會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此看待電監會的工作成績。而柴松岳在評價兩年來電監會的工作時,也并不避諱當前的困難處境。

  電監會面臨的困境起因于設立之初為它確定的職責和權力并沒落實到實處,更深層的原因則在于電監會沒有一部法律和法規來支持其作為。

  “中國電力改革要想完善,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法制的健全。沒有這個條件,改革就要打折扣。”施明融表示。

  在施明融看來,電力改革中的種種問題許多都只是操作層面的,而制約整個發展方向的則是必須要有法可依。各個市場主體要在法律體系的監督下,按照法律規定來運作。而這恰恰是目前最為急需的。

  進入2005年,隨著一系列相關文件的出臺,電監會有望改變“花瓶”形象:

  2005年4月,中央編制辦發布了《關于明確發展改革委與電力監管委員會有關職責分工的通知》。該通知為發改委和電監會的有關職能進行了原則性的分工。

  5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電力監管條例》正式實施。該條例一出臺就被業內人士寄予了厚望,有人甚至稱其為電監會的“安身立命”之本、“尚方寶劍”,將使電監會有了作為的法規依據。

  7月15日,電監會網站發布了一則《關于成立國家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的通知》,通知稱,由電監會主席柴松岳擔任組長的該領導小組,有權“決定實施和終止應急預案,以及宣布進入電網Ⅰ級停電事件狀態”。

  然而,上述原則性的規定或者緊急狀態下才能發揮作用的令牌,對電監會來說顯然形式大于內容。有專家認為,市場機制的欠缺需要一個強勢的監管部門發揮作用,顯然,在這方面發改委的角色更加符合國情。

  一直倡導“大監管”模式的柴松岳需要更具有實質意義的監管職權,《電力監管條例》也許只是一個過渡產品。《電力法》才是電監會安身立命的根本大法。

  很明顯,電力監管體系若沒有《電力法》的支持,其監管體系很難說能真正完善,科學定價體系的建立同樣也需要這一點。與現實相比,1996年頒布的《電力法》已經落伍。但若對其進行重新修訂也難以一蹴而成。在起草《電力法》過程中,諸如:國家簡化行政審批,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工作正在進行,尚未完全到位;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大部分任務還在后頭;電力企業尚未建立規范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科學合理的電價機制尚未形成,電力市場的有關運行規則、管理辦法和條例的建立剛剛起步,電力監管體系有待完善,電力安全和電網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有待完善;等等,這些都導致新《電力法》的出臺時機尚不成熟。

  當然,新的《電力法》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地把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中的所有問題都囊括進去。龐雜的電力市場改革還需要包括《價格法》等等在內的相關法律體系的健全。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法律體系,就很難說中國電力市場的改革可以達到預定的目標。

  而這些任務在柴松岳的一屆任期內恐怕難以完成,今年64歲的柴松岳已經快到省部級高官退休的年齡界限。不過,考慮到改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柴松岳應該對他這幾年的工作感到滿意。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3,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