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對策專家王惟平專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4日 10:46 《財經時報》 | |||||||||
本報特約記者 韓雨亭 對于王惟平而言,研究和扶持類似杜氏兄弟這樣的“垃圾大王”只是他“垃圾經濟學”里一個小環節而已。而對于的杜氏兄弟來說,之所以有今天,王惟平則是他們心目中的“財神爺”。王惟平,通過對杜茂洲身上的實踐,也進一步地驗證了自己一直倡導的“垃圾經濟學”,讓垃圾形成了產業鏈條。
《財經時報》:你如何理解垃圾和它塑造的“垃圾大王”? 王惟平:垃圾問題是個終端。為什么呢?其實我們從資源開發到生產領域形成的產業體系,到消費體系,一直到最后的廢物,垃圾是處在末端的。那么,我想連垃圾都能回收利用,世界上還有什么東西不能回收利用?垃圾也影響一系列的變化,包括國家環境對策,以前國家的環境政策是保護環境,治理生態污染,這種對策方針實際是被動的。那么,隨著國家對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才引發了類似于杜茂洲、杜茂獻之類人物所形成的所謂的“丐幫”“拾荒族”,通過對他們的輔導和調查,證明了垃圾是可以作為可回收資源,進行回收和利用的,他們不僅把垃圾形成資源,而且還能形成一條嚴密的產業鏈,還能解決230萬人的就業問題。 《財經時報》:那你認為隨著社會對資源回收的意識提高了,類似杜茂洲這樣的“垃圾大王”會面臨什么樣的情況? 王惟平:我認為他會面臨兩種情況。第一,中國節約型社會的推行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可能垃圾當中可回收利用物會越來越少,所以他們賴以生存的資源也會越來越少了。第二,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經過媒體大肆宣傳之后,有不少帶有淘金夢想的人會大量的加入,這又會導致他們面臨更加殘酷、激烈的競爭,粥少僧多是他們最害怕的事。所以,他們必得介入如廢舊家電、輪胎、電子垃圾等新的專業領域,然后同時把他們回收的東西進行新的加工,求得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