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關注十一五規劃 > 正文
 

金秋十月中央集體調研忙 十一五規劃正在醞釀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4日 09:1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蔣明倬 北京報道

  10月份,十六屆五中全會即將拉開帷幕。根據今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討論“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成為五中全會最重要的一個議題。

  “這將是一個新規劃的時代。”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說,與以往相比,規劃主旨、
內容、篇目和編制形式皆有新突破,將會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軌道的大變化。

  密集調研

  與以往不同的是,準備工作的規模與層次已經給“十一五”規劃貼上了高規格的標簽。葉篤初稱,近期以來,中央政治局常委紛紛赴各地調研,為“十一五”規劃建議做準備,其考察重點透出了十六屆五中全會勾勒未來發展規劃的若干思路。

  早在7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就到山東8個地市考察;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也在7月中旬赴湖南湘潭、岳陽、長沙等地調研。

  8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安徽、湖南調研,考察的主要內容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8月19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到河南、江西、湖北,也重點就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行了考察。

  幾乎與此同時,8月19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到新疆視察;8月20日至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到甘肅調研。

  進入9月份,調研仍然在進行。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在湖南長沙調研再就業和社保;9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干赴黑龍江,了解基層政法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9月9日至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等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珠海、中山、佛山、廣州、

東莞、深圳。溫家寶此次視察即是為五中全會做調研。

  據葉篤初介紹,在如此短短的兩三個月內,多位中央領導集體行動,對“十一五”規劃進行了集中調研,這引起了多方矚目。而實際上,針對“十一五”規劃的調研并不是從這段時間才剛剛開始的。

  時間可以追溯到去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去到廣東、珠海等地調研,當時就談到經濟社會發展到第一要有規劃,第二要注重實效。以此為開始,開始了一輪就規劃問題進行的調查研究。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規劃的建議稿已經在一兩個月前在副部級以上官員和十六大代表等小范圍開始征求意見。而葉篤初認為,溫家寶、黃菊等在離五中全會召開一個月內仍繼續調研,實際上是再次確認信息獲取的準確性,再次確認決策是否可行,并且爭取更廣泛的接受。

  9月13日,溫家寶總理結束深圳之行,并發表了長篇講話,為此次調研畫上了句號。葉篤初稱,這標志著規劃建議準備階段的完成,即將進入程序性階段。

  六項重點內容

  目前,各種線條已經勾勒出“十一五”規劃的大致輪廓。

  一個明確信號是,今年以來政治局的定期集體學習動向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幾次集中在中央黨校專題研討問題,都與“十一五”規劃關聯。

  中央政治局數十余次集體學習,包括今年以來政治局第21、22、23次學習,均是同“十一五”規劃緊密相關,如科學發展觀和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若干問題、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新特點,以及國際

能源資源形勢和我國能源資源戰略等。

  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討論內容也多次集中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等重大理論觀點和政治方略方面。

  有專家透露,“十一五”規劃的主旨,將會強調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而規劃的理念是以人為本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楊偉民在一次論壇上表示,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結構、“三農”問題、城市化、區域發展、和諧社會等“六大關鍵詞”所確定的發展戰略,將成為“十一五”規劃的“著力點”。

  其中,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最為“關鍵”。溫家寶總理的深圳講話也著重強調了這一點,要求深圳要創新發展模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增長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盡管講話針對的是深圳這樣一個“特區”,但有學者認為總理的講話中含有一種普適意義。

  楊偉民認為,要促成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應建立包括政績考核機制、財稅體制在內的有效的體制創新;在需求結構上,實現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與投資雙輪驅動、內需與外需共同拉動的轉變;在產業結構上,實現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增長,向工業、服務業共同帶動的轉變;在投入要素上,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支撐來轉變。

  十一五規劃中一個突破性努力,是在解決區域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一位參與制定規劃的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前十個五年計劃里,對區域配置的方向沒有涉及,但在十一五規劃中,要涉及到空間問題。

  這個變化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目前的經濟布局、人口分布和資源環境承載力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這些問題反映在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在全國范圍內,就必須考慮經濟與城市人口資源分布的協調,必須考慮全國空間范圍內的結構優化和調整。

  “今后更多的應該是順其自然。這是在十一五規劃中大的理念的一個變化。”該發改委人士稱。

  因此,在十一五規劃中,將會做出空間上的安排,確定一部分區域作為重點開發地區,另一部分區域的資源承載能力有限,應該作為限制開發地區,還有一部分要作為禁止開發地區,其發展要依賴轉移支付的配套政策。

  9月18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對外透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區、成渝地區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將成為新五年規劃編制中區域規劃的重點關照對象。馬凱認為,區域調控是

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之一,市場經濟國家一般對國內發展什么產業并不干預,但卻普遍注重區域調控,中國要促進地區間協調發展,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就必須強化區域規劃。

  據參與制定規劃的發改委的人士透露,十一五規劃在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方面也著墨甚多。具體而言,就是要重點解決三方面內容:一是努力擴大就業,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三是公平地分配公共服務,比如說義務教育、公共衛生。

  另外,在國家領導人的數次調研的講話中,反復提及的就是必須要加快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而十一五規劃對很多制度也作了前置性的安排。

  民主參與完善規劃制度

  十一五規劃的另一重新意是,在制定的過程中,開始了為“規劃”立規的嘗試。

  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十一五”規劃編制準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著重強調,規劃在編制程序上要建立規范化的民主制度、銜接制度、論證制度、公布制度以及備案和評估制度。

  葉篤初認為,實際上黨的決策方式又增加了一種:即在“決定”(中央委員全體會議的決定,黨的代表大會全體會議的決定)、“法律”之外,又增加了“規劃”。

  葉認為三種形式有區別:法律比較簡約,通過程序復雜;而決定只是在黨內進行推進,容量有限。與這兩種形式相比,規劃的容量很大,可粗可細,這樣就又有了一個載體,可以充分的把意志、認識、經驗、要求等都濃縮整合在這個文件里。

  也就是說,十一五規劃,是利用原有的五年計劃形式,賦予了新的內容,實現了決策的一大進步。而最為深遠的影響,是在十一五規劃的制定過程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參與。

  “十一五”規劃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民生的規劃。”葉透露,不僅各級政府參與規劃的制定,而且全國政協、地方政協都參與了全過程的調研。

  他表示,在“十一五”規劃編制的過程中,一改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指令性計劃編制慣例,實行由政府職能部門負責,政協積極協助,其他機構包括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行業協會等,特別是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新的規劃編制架構。

  葉篤初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嘗試規劃透明和社會公眾的參與,增強了規劃本身的科學性、民主性,而且在廣義上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為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打開了又一條新的路徑。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