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國金融生態原形初現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2日 14:18 中國新聞周刊

  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金融生態的排名并非只是“學術意義”上的榮辱,更事關利益得失

  ★ 本刊記者/王晨波

  中國社科院在央行的委托下繪制出了第一幅“中國金融生態圖”——《中國金融生態
調查報告》(后簡稱《報告》)。《報告》對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的金融狀況做了分析評價。

  9月上旬至今,央行一位副行長主持了報告的驗收工作,其班底由央行三司兩局(金融市場司、貨幣政策司、調查統計司、金融穩定局、金融研究局)、財政部、國稅總局等多部委專家組成。之外,還有五家商業銀行也派出代表參與驗收。

  從驗收的陣容可以看出,這并非一份尋常的調查報告。“作為第一份對中國金融生態進行從定性到定量研究的調查報告,央行行長周小川不但一直頗為重視,還應該算是該研究最初的點題人。”一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參與起草《報告》的人士對本刊說。

  盡管《報告》尚未露出“廬山真面目”,但很多地方政府就已經急得“跳起來”。本刊多方求證,大約可以對其管中窺豹。

  行長點題

  作為社科院2005年重大項目之一,該《報告》由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領銜,會同一批骨干研究人員,歷時近一年完成。調研得到了央行的大力支持,前述三司、兩局均予以密切配合。

  報告的參與者回憶說,在2004年12月初召開的“中國經濟學50人論壇”上,周小川首次公開正式提出改進“金融生態”的說法。

  周之所以用一個自然科學的概念來比喻中國的金融環境,主要是有感于:“中國由于區域差異的存在,對不同地區進行金融風險的分類是有必要的。過去幾年,中國不同地區的金融風險,如果以銀行的壞賬來衡量,最大能夠相差10倍。”而如此巨大的差異卻是在同樣的宏觀調控政策背景下出現的,因此央行希望社科院能夠對所謂的“金融生態”做一次全面的調查。

  而李揚也深諳此概念內涵,“生態受生物本身與環境之間的互相影響,以及互相融合過程,而金融系統與之十分類似,機構、市場是一個提供者,而企業居民是消費者,大家構成一個賴以生存的活動環境。”

  據李揚介紹,其調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種類型的官方統計、民間研究以及實地調查。最基本的調查指標主要有100多個,之后,由此100多個指標整理得到10項大指標,最后匯集成一個綜合指標。

  這10項大指標包括:經濟發展、司法公正、金融機構的獨立性、政府干預程度、企業競爭力、企業誠信、金融合規性、社會保障體系等。每項指標都有若干“子指標”,比如經濟發展指標,就是由市場結構、發展水平、經濟效益等“子指標”決定的。

  有意味的是,《報告》并不是一次“適可而止”的嘗試。李揚表示,在今后,《報告》將每年推出一份,其具體所指的各項金融指標將成為指導中國金融資源分配的“風向標”。

  “改善金融生態好比是‘化學變化’,不過不是金融機構內部的‘化學變化’,而是內部和外部混合的‘化學變化’。這一‘化學變化’發生得不會非常快,是要通過較長時間的努力來實現的。”周小川這樣說。

  而《報告》無疑是為周所說的“化學變化”提供依據和指導。

  地方“起急”

  由于報告涉及到各地的“金融生態”評價,內容頗為敏感,《報告》負責人對本刊坦陳,其具體內容目前尚不能公開。

  但通過多方了解,其大致輪廓已現。據本刊了解,從排名情況看,上海、深圳、北京排名靠前,一些中等城市例如杭州、溫州、臺州、寧波、廈門等也排名靠前。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窮的地方排名未必就靠后,因為盡管他們十分窮,但是他們民風純樸,有可能大家也樂意去投資。”《報告》參與者說。比如,中西部地區的一些省區。而另一方面,像蘇北、河南、皖北、東北等地區的排名比較靠后,例如淄博、徐州等城市。 頗有意味的是,排名靠后并非經濟落后的代名詞,像經濟比較發達的廣東省也有一些地方排名并不靠前。

  以廣東為例,曾經有經濟基礎較好的城市,之前數年在經濟發展上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經濟高增長,破壞了金融生態的平衡。具體表現有支持本地金融機構違規高息攬存和賬外經營的,也有縱容地方企業逃廢金融債務的,甚至有地方政府帶頭賴賬的,結果導致金融機構撤離,信貸投放減少,經濟增長滑坡,歷經數年仍未走出困境。

  央行有關人士建議,將改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列入對地方政府績效的考核范圍,以不良貸款比率、逃廢金融債務比率、金融債務案件執結率作為考核指標。

  之所以把地方政府導致的不良貸款放在調查的首要位置,因為目前70%多的銀行不良資產都與各地政府的不良決策有關。地方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商業銀行留下了巨大的不良資產。

  “我們的報告有利于城市去發現自身的問題,主動地去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報告》參與者說。但另一方面,排名靠后的一些地區已經急得“跳起來”,這些地區的領導也希望能夠改善形象,“我們也沒有辦法,好壞不能隨意改變,哪怕是《報告》里的指標在差的地方形成惡性循環。”上述參與者對本刊說。

  指標效應

  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這些指標并非只是“學術意義”上的榮辱,更事關利益得失。

  央行金融市場司債券發行處處長霍穎俐是《報告》的溝通負責人,她的參與讓業內認為,《報告》中的指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為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提供決策依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部長魏加寧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僅鄉鎮一級政府的平均負債已經超過400萬元,遑論縣市。這條長長的債務鏈延續了10多年,已經成為引發中國金融系統風險的最脆弱一環。

  “發行地方債券是一種標本兼治的辦法。”魏加寧對本刊說。但是《預算法》第28條不允許地方政府舉債。人們質疑地方債的一個主要論點就是,地方財政青黃不接的困境,讓人質疑發債者的償還能力。這又涉及到地方償債能力的評級問題,需要一套繁雜嚴格的制度來規范。

  《報告》參與者透露,此次《報告》從金融生態的角度對地方政府評級,最終可能成為決策層是否同意地方政府發債的指標,并能直接指導發債利率及償還期限。

  “不僅僅是市政債券,其他項目融資債券、民間投資也面臨同樣問題,商業資金追利本性決定它會選擇相對排名靠前的地方。”李揚說。

  那些政策法律環境透明、社會信用狀況良好、企業信用等級和信用記錄良好、銀企關系融洽、中介機構健全、金融債權能得到切實保護的地區將會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源。相反那些社會信用環境差、信貸資金缺乏安全保障、流動性差的地區,其區域內外資金都會選擇離開。

  如此一來,每年發布一次的《報告》,將會成為今后金融資源分配的重要依據。“金融生態”也不再是一個空頭概念,而成為一個具體而權威的指標。

  今年7月19日,在央行分支行長座談會上部署的下半年五項工作中,有一項就是加強地方金融生態建設,促進區域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目前山東省、湖南省等地方政府也都已經明確提出金融生態改良的目標。

  “引起地方政府的警覺甚至震怒是意料之中的,我們希望通過推出《報告》引導地方政府改善金融生態,并由此爭取金融資源,發展地方經濟。”該《報告》的參與者對本刊說。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4,4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