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溯婉通訊員鐘雁明發自廣州
從2005年7月20日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降稅計劃開始實施。降稅計劃啟動后,廣東企業與東盟之間的貿易并未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出現較快增長的局面,進出口增速甚至還出現略降的不利局面。
據海關統計,2005年8月,廣東與東盟之間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3.7%,與前7月增長13.8%相比,增速略降0.1個百分點。其中廣東對東盟出口10.3億美元,增長18.2%,增速為自今年4月以來最低。
今年8月廣東對東盟出口增速回落,存在一些客觀因素影響。如孔雀石綠殘留事件的影響,臺風的影響等等,導致部分水產品和瓜果蔬菜出口大幅下降。
廣州海關有關負責人認為,廣東企業缺乏主動適應新降稅措施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據了解,廣東企業未申請原產地證書以享受優惠待遇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該項政策新出臺不久,許多企業不知道申請原產地證書能夠獲得關稅優惠,以前類似相關資料都是由進口商、中間商辦理的,由于此舉對他們利益影響不大,大都沒有得到及時提醒;其次,很多企業認為,出口東盟產品數額不是很大,優惠的幅度有限,獲得的實惠較少而沒有過多關注;另外,一些企業認為申請原產地證書手續繁瑣,而不愿主動申請,從而導致目前相關證書申請業務遭到冷遇。
雖然廣東對東盟出口總體增速有所回落,但部分廣東商家卻通過東盟這個市場應對種種貿易壁壘。就在歐盟和美國對我國紡織服裝頻頻設限的時候,廣東對東盟的出口卻一枝獨秀,8月廣東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對東盟出口4154萬美元,大幅增長1倍;服裝及衣著附件對東盟出口9669.8萬美元,增長65.7%;8月對東盟出口茶葉為185噸,大幅增長1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