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未來中德關系不會弱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2日 01:01 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徐翼

  施羅德“迷”中國默克爾會怎樣

  德國大選未能產生明確的贏家,使政局出現僵持。一時間各種消息與猜測紛紛登場。大致擷來,一是,22日,現總理施羅德領導的社民黨和由基民盟領導人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
,將就組成大聯合政府舉行談判;二是,施羅德提出愿意退出角逐總理的競賽,條件是默克爾也必須退出;三是,默克爾可以參加聯合組閣,但施羅德必須出任總理;四是重新大選。

  理論上,有好幾種組閣方案。但撲朔迷離的前景,令人不敢樂觀。按照規程,本屆德國聯邦議院必須在10月18日前就職,如果屆時新議會召開組閣談判仍無結果新總理還難產,惟一的出路只有重新舉行大選。一旦出現這樣的結果,那將是德國

二戰后的第一次。

  但無論德國政壇如何更迭,當前迅速發展的中德關系應該不會倒退的。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基于以下的判斷。

  “中國迷”施羅德

  如果現任總理施羅德得以繼續執政,中德關系無疑將得到一貫和密切的發展。

  施羅德對中德關系貢獻很大。政治上,他確定了中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他執政的7年中,保持了前總理科爾每

  年訪華一次的習慣,是一個道道地地的“中國迷”,對中國的關切也極為了解。

  施羅德曾表示:只要在位一天,就不會賣潛艇給臺灣。他在一些問題上與美國刻意保持距離的立場,擴大了德國和其他主要國家的共識面。在他領導下,德國與中國保持了穩定而良好的關系,特別是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后,施羅德代表歐盟訪問了中國,站在反美的一面;他還主動提出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他不顧國內保守派的反對聲音,向中國轉讓了磁懸浮技術。

  在當今國際社會中,經濟利益是第一位的。在施羅德執政7年中,中德貿易關系日益密切,已經成為德國對外貿易的火車頭。目前,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是對華技術轉讓最多的歐洲國家、是向中國提供政府貸款和無償贈款最多的歐洲國家,2004年中歐雙邊貿易超過1500億美元,德國獨占500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雙邊貿易額可望達到1000億美元。大選期間對施羅德的國內經濟政策大肆嘲笑的默克爾,相信從德國的國家利益出發,也不會無視施羅德這些執政業績的,也不會意識不到與中國這樣重要的政治和商業大國保持良好關系的重要意義的。

  “科爾的小女孩”默克爾

  比施羅德年輕10歲的默克爾,現年51歲,出生并成長于原東德地區,直到33歲那年東歐巨變、原蘇聯解體,她到美國求學并走上從政之路,有“德國撒切爾夫人”之稱。但她的另一個外號———“科爾的小女孩”,則反映了她的政治立場與前總理科爾的相似之處。科爾是默克爾最崇拜和尊敬的領導。

  作為有一定親美情結的保守派領導人,默克爾對美國情有獨鐘,施羅德政府與美國對伊戰的立場不同遭到默克爾的猛烈攻擊,她曾明確表示要“激活與美國的跨大西洋合作”。布什與默克爾有不錯的私交,甚至默克爾的助手去美國出差,布什及美國其他要員都出面接待。

  如果默克爾執政,德美關系必然會推進一大步,但她不會派兵去

伊拉克。盡管是右派政黨,相信默克爾也不會推行不利于中德關系的政策,因為中德關系取得長足發展的時代是前總理科爾執政的時代。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德關系會一帆風順,出現一些周期性的異動當不足為怪。

  比如,對于其他世界大國,默克爾均表現出慣于懷疑的態度。她更多地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治國傾向;弱化法德作為歐盟“

發動機”的重要性;對中國曾表示現在不宜解除對華武器禁運,這個觀點甚至比英國更過火。

  因此,與中國交往時,默克爾可能采取與美英相近的對外政策,以“人權”、“民主”等敏感問題要求對話,也可能對中國的內政發表看法。但這不并代表德國會弱化與中國的關系。因為中德關系發展到今天,除了密切的經濟聯系之外,兩國領導人之間良好的互信與溝通功不可沒,不論是科爾時代還是施羅德時代,中德關系都得到了長足和穩定的推進。因此,盡管默克爾是保守派,但她也秉承了基民盟老一代領導人科爾的政治主張。所以在此基礎上,中德關系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