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覺者長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1日 01:1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陶春宇 實習記者 李 潔 重慶報道
“長安”出世 歷史上,長安有過短暫的造車經歷。上個世紀50年代末,長安曾經仿制美式吉普生產出了新中國第一批吉普車——長江牌46型越野吉普車,一共生產了1390輛。20世紀60年代,隨著國家軍品質量整頓,長安造車被叫停,北京吉普廠接收了長江牌46型越野吉普車的全部資料和部分技術人員。 20世紀80年代,隨著軍轉民的需要,長安為了養活上萬名職工,曾經嘗試過做鉆頭、縫紉機等設備,但是由于這些民用品的產值太小,當時的廠長田基兆決定還是要生產汽車。 由于有當年造吉普的經驗,長安決定先仿制造車難度最小的微車,決定引進日本鈴木公司的技術。 為了在引進技術時不被對方認為是外行而太被動,長安決定先把樣車造出來。據長安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鄒軍回憶:“當年,沒有學汽車專業的機械工程師,也沒有專用工裝設備,技術人員帶著從樣車拆下來的零配件,坐火車到全國各地找配套商求著他們給長安生產零配件!绷闩浼I來后,長安在普通車床上,于1983年造出兩輛車,起名長安SC1010。 前來談判的日方代表看到這兩輛車后,對長安刮目相看,中方也因此增加了不少談判籌碼。 1984年,長安與鈴木簽署了第一份技術貿易合作協議,開始生產“長安”牌系列微車。 在生產微車的過程中,長安多次嘗試自主開發。1987年,長安在微車的單排座貨車的基礎上,研制開發了雙排座微型貨車。這是長安在汽車產品上的第一次自主開發,并取得了成功。 巧借西風 在聯合開發過程中,長安曾經選送了10多名技術人員到日本鈴木公司總部學習。現在長安轎車項目的總監劉永濤就是那時成長起來的。 1998年,長安與鈴木聯合開發出一款6331面包車,命名為“長安之星”。據鄒軍介紹,當時長安之星的空調系統的開發和冷卻系統的開發,都是長安自主完成的,長安之星成為長安人能夠自主控制的“自己的車”。 長安之星從1998年下半年投產以來,產量在兩三年內達到了10萬輛。至今,長安之星系列累計投放市場100多萬輛。 由于可以自主控制,加上規模出效益,長安在中國微車市場中雖然只占1/3的份額,但連續幾年獲得整個微型車行業利潤的80%多。 當時,長安之星的國產化率只有40%左右。長安集團董事長尹家緒不得不提出緊急辦法,與相關部門負責人簽訂了責任書:所有的配套要在2000年12月31日前實現100%的國產化,如果哪個部門完不成任務,相關責任人自動辭職。鄒軍稱,被逼無奈的選擇,使長安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就實現了100%的國產化,再次鍛煉了研發隊伍。 與外方多年的合作,也使長安意識到,盡管中國的汽車企業可以在制造方面與國外競爭對手競爭,但在產品設計開發方面,與國外的差距很大。20世紀90年代末期,長安決定與國外的開發設計公司進行合作,在汽車的設計方面培育自主開發能力。 通過兩年的學習與實踐,長安于2001年實現了同意大利IDEA公司的合作,2003年9月23日,長安在意大利都靈建立了第一個海外開發分院和代表處,它的建立拉開了長安汽車和歐洲汽車工業全面合作的序幕。尹家緒稱,這是中國汽車企業第一個在海外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究院,以此為基地,可以招聘國外的技術人員,可以主持開發和技術發包,與更多國外設計公司進行合作。 在與歐洲設計公司合作的初期,長安先后派出上百人次的技術人員參與到項目的開發中,通過全程參與,這批設計人員逐步了解到產品的開發流程和管理流程。 在開發的陸風風尚MPV車過程中,長安的技術人員又通過與外方共同工作,邊看邊干,一方面不斷地深入學習;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操作,逐漸承擔越來越多的開發工作量,幾乎超過了50%,長安終于達到了“以我為主”的目的。 在國內很多汽車企業搞開發,無非就是為了獲得新車型。但長安的目的,不僅是要得到產品,更要建立自己的開發流程,確立長安自己的規范和設計標準。 CM8上市一年后,長安的技術人員通過總結CM8開發過程的得失,寫就了黑皮書,基本確立了自身本土化的流程規范體系。五年自主開發的不懈探索,終于讓長安體驗到了尊嚴和自豪。 尹家緒稱,“5年前,我們還擔心走出去能不能夠成功,現在我可以說,目前,我們的自主開發已經不但有了產權,并且真正有‘知識’,不會受到任何關于知識產權的起訴或陷入知識產權的糾紛。” 尹家緒為長安今后的自主開發設定的目標是建立產品開發平臺,盡快提高自主開發能力,全面改進發動機性能,快速推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發動機,在2007年汽車/發動機產品開發達到S4/P4級水平(最高為6級水平),到2010年實現自主進行車身設計,實現用速度抗擊規模,確保長安汽車在世界汽車行業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