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奇瑞:750人筑起造車游牧部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1日 01:0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吳 瓊 上海報道 1995年1月,在考察歐洲汽車工業期間,蕪湖市官員偶然得知,英國福特的發動機生產線欲出售。早有造車想法的蕪湖市政府經過集體討論,隨即花2500萬美元從英國威爾士買下
一年之后的1996年,蕪湖城北一個廢棄的磚瓦廠里,以尹同耀為首的8個年輕人駐進了正在規劃中的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奇瑞前身),這個內部代號為“951工程”的轎車廠開始了正式運行。 副總工程師胡復是奇瑞最早的創業者之一。“那個時候,研發人員還不到10人,可以說,奇瑞基本上沒有研發,”9月16日胡復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到,“當時奇瑞的整車裝配線還在弄,設備還沒進去呢。只是發動機廠的人員相對多一點,因為發動機設備進來了。” 1957年進大學的胡復在一汽干了6年;1967年至1995年,任職于東風汽車;1995年退休后,胡復還在發揮余熱,1998年10月她來到了只有200多名員工的奇瑞。 當時,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和英國方面簽訂的是“交鑰匙工程”的合同,英方派了2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安裝工作,但英國工程人員并沒能按時完成工作。眼看工程完工遙遙無期,奇瑞決定自己做。 洋專家離開后,胡復和其他研究員只好自己想辦法,為了盡快完成工作,經常等翻譯員把圖紙翻譯后,拿到家里繼續干,“那段日子是想盡方法檢查——圖紙不清楚,就回頭再來查工藝卡,通過說明書來了解如何裝發動機。” 1999年5月18日,第一臺發動機終于下線。 詹夏來搭臺 1997年,安徽奇瑞正式掛牌,經上級批準,詹夏來擔任董事長。為了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詹夏來開始頻繁地周游列國。 考察的過程中,詹發現,奇瑞和國外廠商在研發流程上差距巨大,他們完全的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但他同時發現,國外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汽車設計公司,這些力量是可以借助的,而所需要的技術人員,可以從國內或國外的企業“挖角”。 于是,奇瑞之后將部分技術研發工作外包給了其直接投資公司——佳景公司。 佳景公司的成員主要來自于東風汽車。因2000年底東風要走合資之路,打算撤銷技術中心,10多個研發工程師沒有了出路,奇瑞則欣然邀請這批平均年齡在30歲的工程師前來,并成立了佳景。佳景公司召集到50多人,開始了奇瑞轎車研發團隊的雛形。 2002年9月29日,奇瑞與奧地利AVL公司合作研制發動機。奇瑞的想法很簡單——“能做的自己做,做不了的在自己的控制下請世界一流的公司一起做”。 2002年9月,雙方簽訂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大合作協議:雙方共同研制3個系列共18款全鋁發動機研發項目,范圍從3缸到V型8缸,從汽油到柴油,排量從0.8升到4.0升。 同時,胡復帶領10多名工程師前往奧地利格拉茲,全程參與了奇瑞系列發動機的設計工作。 2005年1月,這個工程團回國,工程師們已從簽協議時根本不知道三維模型,發展到被AVL認可。 而這種思想也浸透在人才的引進上。 尹同耀唱戲 2003年3月,許敏從偉世通來到奇瑞,與奇瑞副總經理陸建輝聯合組建汽車工程研究院。此后,奇瑞加快了吸引海外研發人才的步伐。如今的奇瑞汽車研究院已有750人。 2004年7月,曾任職于美國本田的辛軍博士也“參軍”奇瑞。 “合資企業缺乏產品研發的主動權。”考察過其他汽車公司后,辛軍認為,“我更傾向于奇瑞的發展空間。” 奇瑞總經理尹同耀更在業界以善“挖人”出名,一系列人才政策使奇瑞成為“海歸”最多的一家汽車企業。 當時奇瑞正在搞發動機研發中心,且投資巨大,一般跨國汽車企業多數會選擇在本國設立研究中心,在其它國家設立的研究中心最多是做本土化設計或進行一些小的改動。搞自主開發的奇瑞則不同,它要自己掌握汽車制造的關鍵技術——發動機技術。 “無論與國內還是世界上的大公司相比,奇瑞在設備上并不輸與他們,只是數量沒有那么多。”辛軍說,“但是我們有很多世界一流的發動機抬架和發動機生產線、涂裝線、干凈的整車裝配件。奇瑞的發動機廠比美國的發動機廠還要干凈、現代化。” 辛軍到來后,就參與了奇瑞發動機的耐久性和整車道路實驗工作。 “進行整車道路實驗,供應商的能力和質量控制水平就關系到設計出來的產品最終能否被制造出來。”辛軍說。 奇瑞向供應商提出了要求。但供應商并不理解,甚至認為奇瑞提出太多過高的要求。因此在設計產品之余,奇瑞還要額外花時間“開導”供應商何謂是國外一流質量。 “目前,奇瑞的發動機已經進入第三個階段了,即大批量生產階段。”辛軍介紹,“今年我們將投放3款發動機:2.0排量的發動機目前已經定點銷售,今年10月底將批量生產;今年年底另一款發動機也將量產;而明年,奇瑞計劃推出高壓共軌直噴柴油機發動機。” 自主開發,讓辛軍們有了發揮才能極限的舞臺。 而在研發實驗的過程中,奇瑞也逐漸培養起純種的本土力量。 2002年,兩名合肥工業大學學生成了奇瑞的實習生。這兩位學生和他們的老師參加了奇瑞的純電動車項目。當年4月,純電動轎車項目中標“國家863計劃電動轎車重大專項”。 項目組的人手很緊張,全職工作人員只有奇瑞的4個工程師,其中有經驗的只有方運舟;另外3名只有1年的工作經驗。 其時,奇瑞汽車研究院還未成立,汽車開發和研究部門是汽車技術中心。這個技術中心設在發動機廠。對一切都好奇的大學生,看到的是簡陋的廠房和實驗間,實驗間里最好的設備就是抬架機和機床了。 但當時大家干勁十足,沒有怨言。“從線上推下來幾輛新車,我們徒手拆了,就進行改造。”當年的大學生回憶,“如果碰到零部件問題,我們就請加工車間的師傅專門做出非標準件的零部件,再徒手裝上去,裝好了后再進行試驗。”技術儲備幾乎為零的奇瑞進行著4個項目:A11的旗云項目、S11的QQ項目、B11的東方之子項目、863項目。 無論哪個項目組都面臨著人手缺乏、經驗不足的局面,雖然工作效率不高,但工作強度很大。 目前,奇瑞技術人員的待遇并不高,一般技術人員工資為1500元。這還是不久前進行調整過的,調整前僅100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