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首躍中國最富十強縣榜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0日 12:02 人民網-江南時報 | |||||||||
本報記者 馮丹霞 小鶴 日前,在浙江舉行的2005中國最發達縣域經濟論壇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公布了中國最富十強縣最新排名,江蘇昆山市一躍位居榜首,首次榮登首位。此外,江陰、張家港、常熟、武進區、太倉等其他五個縣級市也進入十強縣行列。江蘇六個縣市進入十強,充分體現了江蘇縣級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和優勢,也顯示了蘇南經濟模式發展的巨大空間。與
消息 中國最富十強縣江蘇占六 “郡縣治,則天下治。”2005中國最發達縣域經濟論壇在浙江省紹興縣開幕。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公布中國十強縣最新排名,并指出最富百強縣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力量。 邱曉華透露,根據2004年統計數據,中國經濟最發達十強縣(市)已排定座次,分別是:江蘇昆山市、廣東順德區、江蘇江陰市、江蘇張家港市、江蘇常熟市、廣東南海區、浙江蕭山區、江蘇武進區、浙江紹興縣、江蘇太倉市。與去年相比有兩大變化:江蘇昆山市取代連續四年穩居榜首的廣東順德區,摘得冠軍;江蘇太倉市取代江蘇吳江市,進入十強。 數據顯示,2004年十強縣以全國0.1%的國土面積和0.7%的人口,創造出全國3.6%的GDP,平均GDP超過全國大部分地級市,共實現GDP5000億元、財政收入606億元,上繳稅收349億元。另外,2004年十強縣共給本縣域以外地區提供超過500萬個就業崗位,出口總額394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6.6%,平均實際利用外資4.2億美元。 邱曉華稱,十強縣已經成為縣域經濟乃至中國經濟的排頭兵,2004年十強縣平均GDP增速18%,平均財政收入增速21%,“全國走一步,十強縣走兩步”。 針對“地荒”、“電荒”和“民工荒”現象,邱曉華建議,十強縣要精心規劃土地,逐步轉移土地附加值低的產業,加大投入,增加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實現社會、經濟和人的協調發展。 “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中國農村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相對于城市仍處弱勢。”邱曉華認為,在農村經濟發展上應構筑起政府主導的新格局,對農村給予更多的關愛。國家應將金融、國債以及社會公共資源中的很大部分投入農村,加強農村在環境、道路、能源等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改善農村教育、醫療、文化設施。 論壇期間,全國十強縣代表分別介紹了發展縣域經濟的心得體會。 提醒 土地驟減為“成長的煩惱”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日前在浙江紹興縣透露,在我國縣域經濟遭遇的“成長的煩惱”中,土地已成為經濟最發達縣發展的主要瓶頸。他呼吁,作為最發達縣的政府主管部門,在經營城市方面,應把城市規劃“放到應有的地位”。 9月17日到18日,2005中國最發達縣域經濟論壇在紹興縣柯橋鎮舉行。此次論壇由國家統計局主辦,中共紹興縣委、紹興縣政府承辦,主題為“創新、發展、和諧”。邱曉華在論壇上作主題報告,詳細介紹了目前最發達縣的代表———十強縣的經濟發展特點,并深入剖析了其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全國十強縣是最具活力、最具投資價值的地區,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排頭兵,總結好、學習好,可以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提供更好的借鑒。” 邱曉華說,目前我國縣域經濟尤其是十強縣,普遍正在經歷土地、水、電、勞動力等要素資源短缺的“成長的煩惱”,“其中土地資源緊缺是最突出的問題,也是十強縣未來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 他透露,近年來,十強縣的土地資源急劇下降———據國家統計局計算,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十強縣的人均耕地面積減少程度超過2/3。“即便是在去年國家控制得最嚴的時候,十強縣的耕地面積還平均減少了5000多畝,”邱曉華說,“或許在實際運行中,減少的數量比統計數據還要大”。 “目前,土地已成為十強縣最稀缺的資源。”他舉例說,順德806平方公里的行政區域面積中,只有13000公頃的耕地面積;南海1004平方公里的行政區域面積中,耕地面積不到20000公頃。 邱曉華認為,要解決土地資源瓶頸,首先要提高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對土地使用進行精心規劃,使每一分地創造的價值,在原有基礎上大幅提高”;其次,十強縣的政府主管部門,要重新審視現有的城市規劃,“將它放到應有的地位上,進行調整和重組”,同時優化產業結構,逐漸淘汰低附加值產業,騰挪出新的發展空間。 邱曉華的發言得到了與會百強縣代表的積極響應。在此次論壇上,百強縣聯合發表了主題為“全國百強縣爭創‘和諧先鋒’”的“柯橋宣言”,表示要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倡導資源節約,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解讀一 區域發展協調促成“大豐收” 今年,蘇州有四個縣進入中國經濟最發達十強縣(市),而昆山位居榜首。對此,蘇州市統計局一位負責人道出了蘇州“大豐收”的原因,能有四個縣榜上有名,和區域發展協調有很大關聯,而蘇州市政府也對下面的縣市無論在規劃,還是城市建設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另外,和自身所具有的優勢也是分不開的。他表示,這幾個縣都各有各的優勢,張家港有“張家港精神”,昆山有“昆山”之路,太倉有蘇州港太倉港區,常熟也有自己的特色。這幾個縣自改革開放后一路走好,在發展中基本沒失誤,這也為它們能進入十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去年的評選中,蘇州也有四個縣進入十強,分別是昆山、常熟、張家港和吳江,而今年,同樣是四個縣,只不過太倉取代了吳江。該負責人稱,今年昆山一躍成為十強之首,太倉取代了吳江,這也是有一定的原因。首先,昆山、太倉的區域優勢更為明顯,靠近滬寧線,而且離機場、港口近,所以相對昆山等地,吳江的地理位置相對差一點;其次,自1983年以來,昆山作為蘇州地區較早的經濟發展城市,招商引資功不可沒。20年來的招商引資,使昆山從一小城市發展成一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所以,無論在城市發展、城市建設以及居民保障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昆山這些年走的是外向型的經濟,但在民營經濟上也同樣發展得很好。 吳江這幾年經濟發展勢頭也不錯,它總體分兩塊,一塊是以松陵鎮為代表的IT產業,另一塊則以西南地區的紡織業、電纜以及彩鋼業為主。但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以自發形成為主,也就是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盲目性。它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在同一平臺上同步競爭,不能形成一個產業的理性發展,所以,如何規劃、指導這些企業,還需要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的支持與引導。 此負責人還表示,雖然昆山和吳江經濟發展的側重點不同,但經濟發展都需要因地制宜,交通、人才、科技等都是很重要的方面。無論企業在任何地方成長,政府都要有服務意識,硬環境和軟環境缺一不可,經濟要發展,就必須均衡發展,不主張將經濟發展歸結為一種模式。 雖然今年蘇州有4個縣被評為經濟十強縣,但仍然不能驕傲。他稱,蘇州地處長江下游,在資源方面也處于下游,所以環保意識必須加強,加快環保產業的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江蘇省社科院教授葉克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江蘇縣域經濟之所以在全國表現突出,有三大原因,其一,工業經濟仍然是江蘇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此方面恰恰又是蘇南經濟強項;其二,在引進外來資本上,蘇南各縣已從過去的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產業規模開始向優勢產業鏈集中,從而確保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已成為蘇南縣域經濟的新亮點;其三,蘇南已開始打造現代服務業,體現出經濟結構向更高層次調整的態勢,也進一步提高了蘇南的經濟競爭力。 解讀二 外向型經濟是昆山奪魁關鍵 昆山是古老的江南水鄉城市,是擁有“中國第一水鄉”周莊為代表的水鄉古鎮,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昆曲也發源于此。21世紀的昆山,除了耀眼的文化外,其高速發展的經濟也給它帶來了又一頂奪目的王冠。 據了解,截至2004年底,昆山累計批準來自世界55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項目3600多個,投資總額超過20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超過80億美元。昆山已經成為國際資本投入的高密度地區、外商投資產出的高回報地區和經濟發展的高增長地區之一。2004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70億元,比上年增長24.5%;全口徑財政收入85.8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1.5億元,分別增長29.6%和30.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1億元,增長8.2%;進出口總額235億美元,其中出口128億美元,分別增長69.1%和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億元,增長25.5%;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608億元,增長43.8%。 從去年的情況看,昆山以占全國近萬分之一的土地、萬分之五的人口,創造了占全國千分之四點一的GDP、百分之二的合同外資、百分之二的到賬外資、百分之二的進出口總額。 目前,昆山綜合實力在江蘇省縣級市位居第一名,在全國縣級市中名列第二,并入選2004年度“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去年臺灣電機電子同業公會公布的大陸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中,昆山被評為“極力推薦投資城市”。美國《福布斯》雜志首次推出“中國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未來之星50強”,昆山分別名列第69位和第7位。在1995年以前,國務院批準設立的33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昆山開發區綜合投資環境列第三位;昆山出口加工區在全國率先封關運作,并在全國同類園區中處于領先地位,去年進出口額114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昆山經濟繼續保持又快又好的發展勢頭,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8.1億元,增長22.8%;全口徑財政收入59.2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2.8億元,分別增長47.1%和44.3%;工業總產值1029.7億元,增長41.2%;進出口總額142.3億美元,其中出口76.1億美元,分別增長47.6%和50.2%。 昆山在中國十強縣中摘得了頭牌,對這道新的光環,昆山市政府的有關人員感到驚喜萬分:“這是對我們這些年工作的全面肯定啊!”而對于昆山成功到底有何法寶,有關人員認為,昆山首先贏在了合理協調的經濟發展模式上。昆山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得已經相當成熟,今年1至4月,昆山全市新批外資項目208個,注冊外資15.4億美元,到賬外資4.6億美元。目前,昆山全市累計合同利用臺資超過90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超過60億美元。臺灣排名前100位的大企業及上市(上柜)公司已先后在昆山投資興辦了150多家企業,其中南亞項目總投資將近25億美元。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一談到昆山的經濟,人們似乎就會直接與臺企、外資掛上鉤,但是這個外向型經濟城市卻早就啟動了民營經濟趕超戰略,旨在全力加速民營經濟發展。 目前,私營企業數量累計超過1.3萬家,個體工商戶3.1萬戶,注冊資本累計突破180億元。5家企業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行列,好孩子集團公司被列為全國第二批“向世界名牌進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好孩子”童車、“AB”內衣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今年1至4月,全市新增私營企業1258家,注冊資本30.2億元。與此同時,昆山的服務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去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171億元,增長25.9%。今年1至4月,全市完成服務業增加值64.9億元,增長33.3%。沃爾瑪、歐尚、家樂福等國際零售商看好昆山市場潛力,積極進駐。外資、民企和服務業三個層次齊頭并進的發展狀態讓昆山整體經濟結構相當豐滿,發展速度也非常迅猛。 解讀三 縣級區域經濟發展問題仍不少 外向型經濟城市昆山榮居第一,以民營經濟見長的吳江卻意外出局,這讓不少人都聯想到了目前宏觀調控對民營經濟的沖擊。對此,昆山市政府有關人員表示,昆山同樣面臨著宏觀調控所帶來的發展難題,但是他們在之前的全面發展期就已經做好了超前計劃,不斷調整發展策略,不斷進行產業調整,以保持持續的增長勢頭和投資力度。此外,加強城市化進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富民工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這些舉措也為昆山經濟的整體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石,昆山追求的不僅僅是經濟協調發展,更是整個社會的協調。 昆山市發改委綜合計劃科陳科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昆山摘得全國最富十強縣冠軍毫不意外。他介紹說,相對而言,昆山經濟的產業化程度、及產業層次都要比廣東一些地區來得高。 然而,昆山的發展還不止于此,也不能就此停滯,面對今后的發展,有關人員坦言:仍有許多現實問題亟待解決。對照民營趕超戰略,昆山市民營經濟的后發優勢并不明顯。目前昆山民企數量在蘇州已列第一,但規模和發展速度與常熟等兄弟縣市相比還有差距。昆山的民營企業中相當部分是外來的,而常熟大部分是本地的。常熟的民營企業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而昆山的民營企業尚未形成產業的集聚狀態。另外,民營企業在注冊資本與實際投入的衡量上也有待改進方法。同時,昆山市民營經濟的發展質量還不高。核心競爭力還不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特別是名牌、馳名商標的企業偏少,具有實力的規模型、科技型、出口型企業偏少;產業特色不明顯,中小配套型企業占多數,尚未形成塊狀經濟,缺乏產業鏈長、拉動作用強的龍頭型企業;增長方式比較粗放,資源集約利用水平不高,特別是土地資源消耗過大。此外,宏觀調控后續效應也在昆山逐步顯現,民營招商的難度在增大。該市上半年民資招商的成果大部分是在宏觀調控措施出臺之前取得的,隨著宏觀調控后續效應的顯現,下半年民資招商將面臨許多新的矛盾、新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