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予冬 北京報道
“中國的計劃是在2010年前使海洋石油的開采規模達到2003年的兩倍。”中海油一位人士表示,2003年中國海洋石油產量為3336萬噸,“預計今后五年我國將有1200億元的投資用于海洋石油開發。”
普遍的觀點認為,如果中國未來15年經濟增長維持在7%左右,原油需求將至少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增長。在此背景下,更多地從海洋開發石油,已成為中國石油發展的新戰略之一。
中國近海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根據勘探預測,在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北部大陸架海域,石油資源量達到275.3億噸,天然氣資源量達到10.6萬億立方米,而目前原油的發現率僅為9.2%,因此中國近海海域極具勘探開發潛力。
“中國能源安全戰略的核心是立足國內,加大勘探力度,而由于過去中國海上石油開發的力度相對較低,今后在這方面肯定會有大發展。”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董秀成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
中國能源網信息總監韓曉平則稱:中國國內石油產量在未來將更多地依賴于海上開采,“海洋石油大開發的時代已經來臨”。
渤海開發趨向成熟
中海油集團是中國海洋石油開發的主要力量。
在今年中海油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海油股份(0883.HK)的半年報中稱:2005年上半年,中海油股份公司在中國近海共取得4個油氣新發現,其中3個為自營發現,并成功完成了4個油氣田的評價。此外,兩個新油田旅大4-2、旅大10-1也已順利投產。
中海油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中海油原油產量至少可增加兩成。”
而在中海油提供給媒體的一份資料中則進一步透露:2005年將是中國海油產量增長的關鍵一年。從2005年至2006年,中海油將有16個開發項目陸續投產。2005年全年,中海油將有9個新油田投產,是歷史上單年計劃投產項目數量最多的年份。
上述中海油人士表示,中海油2005年的勘探投資大約為20億元人民幣,“在近海的勘探部署將主要著眼于新領域和深水區塊的儲量前景,本年度儲量替代率將有望達到150%。”
中國目前最大的海上油田位于渤海,渤海油田同時也是中國最早發現的海上油田之一,目前共有16座油、氣田、位居中國前6位的海上油田均在渤海。
相關資料顯示,2004年渤海海域油氣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立方米,這標志著渤海油田已經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
按照中海油的發展戰略,渤海海域將在2010年實現年產2500萬-3000萬立方米油氣當量的生產規模,屆時將新建平臺40座,整個渤海海域將有30多個生產油氣田,約80座生產平臺,渤海油田亦將成為中國的第二大油田。
南海: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相對于開發已趨成熟的渤海海域,南海則是更具開發后勁的海域。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海洋油氣資源區之一,含油氣構造200多個,油氣田180個。經初步估計,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噸-300億噸之間,約占中國總資源量的1/3,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
目前,越南、菲律賓等周邊國家每年從南海開采的石油在5000萬噸以上,相當于我國大慶油田的年產量。而由于各種歷史原因,我國石油公司進入南海海域的時間較短,如何更好地保護和開發我國領土內的這個巨大的寶貴的資源已經成為我國石油界的重要課題。
中海油發布的公開資料顯示,2005年3月14日,中國、菲律賓和越南的石油公司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簽署了《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
2005年8月26日,中海油集團下屬上市公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服”,2883.HK)開始越、菲兩國聯合進行南海地區的石油勘探工作,這標志著中、菲、越三國在南海爭議海區的共同開發合作已實現突破性進展。
“南海是中國目前最重要的石油進口通道和重要的能源蘊藏地,現在國家制定的與鄰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策略是現實和有效的。”韓曉平表示,“中國目前應對能源危機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強與東南亞產油國的合作,這不但有利于促進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也有利于取得周邊國家的信任,同時也對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給體系有很大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