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進化論:因煤而生 不可因煤而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7日 15:2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楊 磊 平頂山報道 8月25日,平頂山,陰天,無雨。
雖然城區之內確實存在一座同名的山丘,但平頂山這個城市名稱的由來顯然和這座山關系不大。因為它所有的榮耀都和地面之上的附著物無關——它的動力來自地下。 每天,來自地層深處的機器轟鳴宛如城市的脈搏一樣,提醒著每一個外來客人,地表之下的黑色煤炭,正在成就地面之上的榮耀。 因而,它一點都不排斥“資源型城市”的定位,相反,平頂山甚至一度因為這個稱號而驕傲——正如一個普通的老街,因為被冠以“礦工路”的名字就注定要顯得不同尋常一樣。 在這條路的旁邊,就是平頂山煤炭集團(下稱平煤集團)的總部。透過這棟樓的窗子,可以看見一些非常破舊的房子躲藏新型大廈的背后。當地人說,這是城市的另一面。 平煤的光榮和夢想 9月8日,對于很多平頂山人來說,這天的重要性甚至要超過一般的節日。在50年前的這一天,一個煤礦的動工徹底改變了這個城市——這就是平煤集團的雛形。很多現在已經被視為土生土長的人,從這一天起開始匯聚在這個幾乎沒有什么城市歷史的地方。 從歷史看上看,這是一個幾乎用不著太多渲染的企業——資料說,這是新中國第一個自主勘探、設計和建設的特大型煤炭基地,并由此結束了我國不能自行設計建設大型煤炭基地的歷史。50年來,它從單一的煤炭生產企業逐步發展為煤、電、焦、化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累計生產原煤6.3億噸,上繳國家利稅106億元。 “從某種意義上說,平煤對于河南的重要性,絕對不是用數字累計可以看出來的。煤炭產業向來都是河南工業化的重要構成部分,而作為龍頭企業的平煤,它所進行的收購、兼并以及在產業鏈深化上的作用,正在為河南省工業化路徑提供可靠的參考”,河南省發改委官員說,平煤的發展濃縮了河南工業在摸索中前進的歷程。 這和平煤集團董事長陳建生的判斷一致。這位一直秉奉“市場條件不好對企業不一定是件壞事,相反有可能是個機會”的管理者確信,平煤正和河南工業化轉型同步前進。 1975年、1995年、2004年平煤集團煤炭產量實現了1000萬噸、2000萬噸、3000萬噸的三級跳。 但陳建生沒有在自己的位置上度過1997年那段慘淡歲月——正如外界認為,煤炭產業隨著宏觀環境的變換而變化。這一年,平煤遇到了瓶頸——資源并沒有實現應有的價值,煤炭市場開始持續低迷,平煤處境艱難,一度退居全國第八。企業收入銳減,員工收入難以完全保證。 但在這個時候,一個新的調頭機會出現,這構成了陳建生的最終邏輯——國家能源緊缺的情況將會長期存在,作為一個能源型企業,主導平煤持續向好的長期因素已經出現,但是,這個企業的未來絕對不能集中在煤炭一個產品上。 他給出的解決辦法是收購、重組以及擴大非煤產業比重。 陳建生說,1998年以來,平煤先后兼并、收購了平頂山市焦化公司、平頂山市飛行化工公司等企業,通過輸入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并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使其成為集團新的利潤增長點。 到了宏觀形勢對能源型企業更加有利的2004年,平煤集團加快了“圈地”步伐,是年3月,平煤集團出資2.2億元收購了禹州市新峰礦務局和白廟礦業集團,成為近年來河南省煤炭行業跨區域收購最大的案例。 2004年8月,平煤集團又收購了汝州梨園礦務局,并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和恢復生產。同時,集團還和武鋼集團、安鋼集團等企業合作,形成“利益共同體”,拓展發展空間,實現互利雙贏。 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格局:資源整合后,平煤集團煤炭資源規劃儲量達到150億噸。 而對于陳建生來說,更重要的是,通過上述動作最終實現了一種可能:利用資源集中獲得企業生存空間,并外向拓展最終獲得集群效應——拉長產業鏈,實現煤與非煤產業并重的格局。 據稱,平煤所建成的3座綜合利用電廠,每年可消耗煤泥23萬噸、煤矸石30萬噸,年可發電5.2億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 按照規劃,到2010年,平煤集團將形成年產45萬噸合成氨、70萬噸尿素、45萬噸甲醇的生產能力,成為煤化工重要的產業支柱。去年,在平煤集團110億元的銷售收入新紀錄中,非煤產業收入占到了36%。 這些舉措最終促成了平煤在2004年的輝煌——該年平煤實現銷售收入118億元,比上年提高41%,增收32億元;原煤產量達到3069.66萬噸,同比增加400.66萬噸——產量規模居全國煤炭行業第六位、河南省首位。 為這組數據所代表的意義作出注解的是,公布這個消息的是河南省政府,而這個數據被列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有消息說,就連新聞發布會的開銷都是由政府買單。 政府的重視最終被證明擁有深刻的政治邏輯——對于河南這個以農業資源豐富著稱的大省來說,沒有什么比這個更具有現實意義——平煤將會作為一個標桿,用以證明河南所作出的工業化轉型政策是切合實際而且具備現實操作空間的。 另一組數據同樣值得重視,平煤集團有關負責人說,在相關收入中,非煤產品達50億元。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讓非煤產品收入到2010年占2/3的比例。 至此,平煤集團建立循環經濟發展平臺的思路已經清晰,精心打造的“煤炭-熱、電-建材;煤炭-煉焦-煤化工-炭素;煤炭-氣化-尿素、甲醇化工產品”三條產業鏈已經成型。 按照規劃,平煤將在2010年實現“產量超過五千萬,銷售收入翻一番”的目標,躋身全國工業企業百強;2020年原煤產量達到8000萬噸以上,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最終把平煤集團建成主業突出、產權多元、核心競爭力強的煤電基地、煤化工基地和冶金焦煤基地。 這是一個令人瞠目的構想,在當前形勢下,似乎沒有人對此感到驚訝。 作為配套的城市 但在目前,這個企業所急需面對的,是因為它的存在而被改變的城市。 從某種意義上說,平頂山甚至可以被當作這個煤炭基地的一個龐大的配套設施——平煤集團現有的員工連同家屬有36萬人左右,幾乎占到平頂山市區人口的一半,在這座城市,平煤幾乎滲透到了民眾生活的各個層面。 更重要的是,本來遠離城市工業體系的移民們,已經將自己的光榮與夢想融會在這個城市。把他們帶到這里來的,不僅僅是幾公里之外的煤礦、機器和生產模式,更是一套價值觀念和一種經濟模式。 他們注視著這個城市的變化,以及這個基地大部分產業最終構成今天平煤集團的歷史。 而在相當程度上,這也成了平頂山市的一個明顯特征——煤炭正在成為這個城市運轉的支持。 這個結論從另外的一個脈絡同樣可以得出: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平頂山進行了4次產業結構調整,只有一點得到了確認——采煤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不動搖。 這樣的慣性延續下去,以至于河南省針對中原城市群的規劃中,平頂山的城市定位依然是能源化工業。 然而,正如單一的煤農二元結構無法支持一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一樣,平頂山幾乎與平煤同時進行著負載沉重的調頭過程。按照他們的規劃,平頂山市最終要從資源型城市向綜合型城市迅速轉變。 該市市委書記鄧永儉說:“平頂山雖然有100多億噸的煤儲量,煤礦也正值盛年期,卻要居安思危,避免重蹈他人礦竭城衰的覆轍,一直在努力進行經濟轉型。” 因而,1999年,平頂山決定加快建設8大工業基地,除煤以外,7大接續性產業基地均按照低投入、高產出、提高科技含量、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原則進行建設,做到既要GDP也要保護好環境,保持城市可持續發展。 對比平煤集團的發展數據可以看出,平頂山市自身產業的調整幾乎和平煤的收入統計同向波動——在1996年到1998年的煤炭市場下跌時,平頂山自我產業調整步伐加快——這期間作為標志事件的是神馬集團的崛起;而在煤炭市場處于上升期時,平頂山開始借助資源帶來的資金密集優勢,大力拓展其他相關產業。 鄧永儉說,平頂山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豐富的煤、鹽、鐵、鋁等礦產資源及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構成了能源、鋼鐵、有色金屬、冶金輔助材料、金屬礦產等多種資源組合,為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工業的發展以及煤炭的深加工提供了有利條件。資源優勢和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是其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突出優勢。 這最終構成了平頂山這個資源型城市的政府執政邏輯——煤炭資源帶來的市場和現金流被用來反哺其他工業,最終使這個城市告別對煤炭的單一依賴。 根據該市數據,這樣的轉型之路正在收獲成效。2003年,平頂山的煤炭開采及洗選業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到22.7%。而在上世紀60年代,這個數字是70%以上。而去年,平頂山GDP達到470.7億元,而煤產業只占了16.5%。 然而,對于平頂山而言,這樣的轉型之路絕非數字所體現出來的這么簡單。 一個事實是,煤炭產業對這個城市的地級財政貢獻極為突出——產業轉型帶來的后果是經濟結構性和體制性矛盾仍然較突出,城鄉居民收入總體水平偏低;信貸資金、建設用地供應偏緊,煤電油運依然緊張,資源約束日益明顯;物價上漲幅度較高,一些低收入群眾的生活受到影響。 而反映在數據上,這樣的表現更加明顯:2000年,平頂山市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為4.2%,高于開封、許昌、漯河、濟源,與新鄉持平,居中原城市群第4位。到2004年,比重提高到4.6%,與2000年相比,4年上升0.4個百分點,而新鄉、濟源則上升0.8、1.9個百分點,導致在中原城市群位次繼續后移,由2000年的第4位下降到第6位。 河南省統計局官員說,這樣的數據反映出一個現實:平頂山是資源型城市,與資源開發相關的產品生產、銷售比重較大。此外,能源原材料工業和規模以下及個體工業比重過大——這些產業的稅率不高,但卻是平頂山財政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 這在相當程度上正在影響平頂山產業轉型的最終成果。鄧永儉說,他們正在為此作出努力。 而就在當天,進入平頂山市的高速公路收費站處,一個廣告牌正在吸引來客的目光。上面寫著:平煤集團,力爭進入全國工業一百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