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玉寶
鄭州登封報道
嵩山少林寺禪宗、武學兩興,始終和兩個事件密不可分:
佛教之興,受益于菩提達摩一葦渡江,在此面壁九年后開創的禪宗法門。而武學之興,雖鵲起于唐,代有發揚,但終以上世紀70年代末一部《少林寺》電影享譽海內外,一夜之間,“天下武功出少林”家喻戶曉。
自此,每年數百萬人次的造訪,加之登封市“旅游立市”的規劃和布局,少林寺便從禁閉的禪關中走出,走向了世界,也走向了興盛。
與之呼應的,是整個嵩山長睡后的初醒。少林寺之旁,道教之中岳廟,儒教之嵩陽書院,也被納入同步開發。就連嵩陽書院內,那兩棵飽吸山川之靈氣,孤獨屹立了四千多年的柏樹,也開始接受更多世人的膜拜。
20多年來,少林寺不再寂寞,嵩山不再孤獨。
少林寺的起落與興盛
一座被佛光照耀了1500余年的古寺,在文化旅游業勃興的今天,它的生機,它的運數,都發生了極大的時空變換。
嵩山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系孝文帝為印度禪師跋陀所建該段歷史被稱為“禪宗前史”。至公元526年前后,菩提達摩一葦渡江,輾轉來此,并在少林寺后山五乳峰的石洞里面壁九年,傳習“壁觀”禪法,開禪宗一脈。
這一源于少林寺的中國式佛教,不僅影響著中國宋、元以來思想文化的發展,而且影響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的社會文化和民眾生活。也因為此,少林寺作為佛教禪宗祖庭,在海內外享譽千年。
天道演進,世事更替。“三武之厄”中,北周武帝、晚唐武宗下令滅佛時,少林寺曾兩度被毀。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少林寺更日益衰敗,僧眾四散,寺院瀕于荒廢邊緣。
建國以后,少林寺被國務院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初步的修繕、維護和清理。直至1978年,登封市正式對外開放。恰在其時,電影《少林寺》在海內外播映。一夜之間,少林寺家喻戶曉,年以百萬計的海內外慕名者沖開了封閉的山門。
順應潮流,登封市于1984年提出了旅游立市的發展策略,并在河南省和鄭州市的支持下,先后投資3億元,修復了少林寺、塔林。
1978至1991年,可算是少林文化旅游的起步階段。而1992年至今,則是發展階段,一方面,登封開始了現代化旅游名城的目標建設,旅游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而旅游業的關聯帶動效應也十分明顯,旅游經濟也推動了少林文化研究的發展。
至此,少林寺又開始走向它的當代興盛之路。
當代少林興盛三部曲
少林武學的發揚,可以稱得上少林寺興盛的第一步。
如今,少林各類武館校有83所,規模最大的當推少林寺塔溝武術學校。也就是《少林寺》熱映之年,該武校創建。此后,近4000枚各類武術比賽獎牌使該校聲名鵲起,甚至連國外武術愛好者也慕名而至。
除民辦武校外,少林寺自身也不斷傳承武學。少林武僧幾乎每年都應邀赴世界各地匯演,而少林寺近年還與世界各地武術教館的武術教官簽訂協議,允其前來少林寺研習武學。
“少林寺應成為河南文化的精品,但就目前來看,尚且不夠,與其名氣和地位也不相稱。”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龔紹方教授稱,少林寺有文禪宗、武兩宗。武方面,已通過世俗的武校做起來,基本上是成功的;而文方面,則做的不夠,游客可觀可悟的還是較少。
少林寺似乎也注意到了此點。近年,該寺成立了文化研究所,由方丈助理釋延裕出任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稱,還擬籌建少林書畫院,讓更多的書畫家寫少林。
據龔介紹,少林寺目前在做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藝術支系開發產品——通過樂、聲、光、色,表達佛與禪的境界,具有強烈的聽覺和視覺效果,現正進行劇情創作階段。在龔看來,文禪宗的開發應是少林寺興盛的第二步。
而少林文化包羅萬象,除已開發的武宗和正開發的禪宗外,另有氣功、醫學、建筑、音樂、山水,尤其是山水這里天文、地質豐富,在喜馬拉雅山尚在海底時,嵩山已經出現,都應很好地開發。
山水文化是順應旅游新趨勢,進而成為少林寺興盛第三步的路徑選擇。如此,整個嵩山都要被喚醒。
嵩山喚醒
比少林文化更大的是嵩山文化。嵩山不興,少林難以大興。
張國臣撰寫的《中國少林文化學》專著,將嵩山的文化特點概括為“神奇、古奧、融合、博大”。談到融合,張稱,作為中國文化臺柱的儒、道、佛,在此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即以嵩陽書院為例,最初是佛教北魏為嵩陽寺,再是道教隋、唐分別為嵩陽觀、太乙觀,繼而是儒教五代周、北宋分別為太乙書院、嵩陽書院。在少林寺院內,至今尚有“三教合一像碑”一座,建于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
到了明代嘉靖年間,少林寺僧徒已不僅承認佛、道、儒三教和合,認釋迦牟尼、孔子、老子都是至圣賢師,還承認“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
“如此文化資源,在五岳中是不多見的。”河南社科院袁凱聲教授稱,“但是,古老文化的轉換是個大問題。如何與經濟關聯,并形成推動力,搞好了是優勢,搞不好就是包袱。”袁繼稱。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登封市時為縣,今為縣級市所作的《嵩山森林公園總體設計》和《嵩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中,在總面積151.35平方公里的風景區內,初步規劃形成了五條旅游線路。
然而,盡管有此紙面規劃,但嵩山的文化旅游和山水旅游品牌并沒有因此而打響。游客到此主要是看少林寺盡管開發尚不完整,并依次旁及嵩陽書院和中岳廟。如果說,嵩陽書院近五千歲的古柏還在不斷接受世人膜拜的話,那么,中岳廟也只是在有余的時間內,順便一游,而觀星臺、三皇寨、盧崖瀑布等,則只能是在回程中作遠處觀瞻了。
據登封市文化局介紹,嵩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地質公園,2004年2月,還被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然而,同樣由于整個自然景觀的開發不足,以七十二峰為展現的“嵩山天下奧”,似乎更是在游客的想象之中了。
嵩山在經過億萬年長睡之后,在一批又一批游客的吵鬧中,已經初醒。但是,整個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開發,需要的是把嵩山徹底喚醒——這,還需要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