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勇
時間進入2005年,“13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速度的上海已經感受到原有動力有減弱之勢,增長軌道或將發生變化。”這是上海社科院經濟景氣研究預測中心的判斷。如何保持上海經濟持續發展成為上海市無法回避的問題。
與此同時,上海市首次重組各區縣功能定位的規劃工作也在加緊展開。這項由上海發改委牽頭制定的區縣功能重構規劃也已進入收官階段。以往按照各行政區規劃的“各自為政”的分離式的各區縣發展規劃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四大功能區為主要發展策略的“統一規劃,統籌發展”的思路被確立。
重設架構
《財經時報》獲悉,“促進區縣統籌協調發展重點專項規劃”是上海“十一五”規劃中15項重點專項規劃選題之一。
年初,上海市政府要求有關部門搞好區縣功能定位,要集中精力、形成合力,加快推進這項工作。區縣功能定位可分兩個層次,一是區域功能,二是區縣功能。搞好區縣功能定位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抓住重點、體現特色。“從整個6340平方公里范圍謀劃上海未來發展”。
一位接近該方案制定的人士告訴《財經時報》,近期,這一選題的基本框架已經確定:上海根據不同區縣不同的發展特點,將轄區內的19個區縣劃分為四大功能區:中心城區,包括上海市600多平方公里的傳統意義上的市區,定位是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地;大浦東區:包括浦東新區、南匯和奉賢。該區將以良港為核心發展現代物流業、大型裝備工業,“以港口帶出現代物流業”,以陸家嘴為核心的金融服務業將成為浦東另一大功能;由于崇明、長興、橫沙三島有相對獨立性,這三島被定位為生態區,并且建設相關產業;另外長興島作為船舶制造基地繼續發揮功能。剩下區域為降低商務成本試驗區,并定位于先進的制造業基地。
突破
“上海重構區縣功能實際突破了以往‘行政區’各自為政的局限性,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律轉向‘經濟區’聯合發展。”上述人士稱。之前,由于上海19個區縣功能定位不明晰,競爭態勢愈演愈烈,導致各區縣并沒有自己的主導性產業。產業發展模式雷同,各區縣通過土地優惠、稅收返還等手段爭奪項目屢見不鮮。即使原本發展某些產業有地緣優勢的區縣也在盲目追求一些大而全的產業規模。結果是,“各區縣幾乎所有產業都具備,但所有產業都無法形成規模。”
2005年,上海的經濟增長形勢并不樂觀。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930.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10.3%。繼續保持GDP增幅多年來兩位數增長的態勢。但同時,汽車制造業產值以及房產投資增幅雙降,商務成本居高不下。
盡管自1992年以來,上海經濟已經連續13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但進入2005年以來,上海經濟增長的原有動力有減弱之勢,其增長軌道或將發生變化,轉向集約型、節約型的高質量高速增長之路。
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律統籌規范發展,不再按照行政區域進行資源配置,更有效率。目前跨省市之間的區域聯動發展剛剛起步,操作比較困難。在省或直轄市內部進行本轄區內部區域經濟發展更具有操作性。作為直轄市,上海比其他省的操作更要便利。
“行政區”的下一步
顯然“經濟區”規劃的落地要遠比規劃本身更困難。能否落地的關鍵還在于“行政區”的支持。經濟區發展了,行政區的前途何在?
一位接近上海市政府的專家告訴《財經時報》,經濟區的規劃發展會導致“行政區”可能出現兩種結果:如果行政區劃的現有設置能夠支持經濟區域一體化發展,則現行的區劃不會進行調整。但一旦現有的行政區劃設置嚴重阻礙了經濟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則調整行政區劃設置為應有之義。“支持經濟區的發展是重中之重。”
|